分享

陈寅恪诗句“涕泣对牛衣”的来历

 文静1961 2012-03-20

====================1===================

 
 
陈寅恪诗句“涕泣对牛衣”的来历
 
 
大学时代,我曾翻读蒋天枢先生编订的《陈寅恪文集》,读到陈氏晚年的一首诗:

                         《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当时格于古典工夫不够,对其中“涕泣对牛衣”句十分难解,所以立刻就记住了。

    而这首诗的大致背景是这样的:1969年春节后,陈寅恪一家被扫地出门,迁至中山大学校园西南区五十号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住居。此时陈寅恪病体衰弱得已不能吃饭,只能进一点汤水之类的“流食”,偶有亲友偷偷登门拜望,他躺在病榻上已说不出话,只是眼角不断有泪流出,望者无不凄然。身处困厄绝望的陈寅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但面对几次被登门的 “革命者”乱拳打倒、心脏病日趋严重几乎瘫痪的唐筼,陈认为爱妻可能将先于自己命赴黄泉,悲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奄奄一息的陈寅恪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留下了生命中这最后一曲挽诗。1969年5月5日下午,躺在床上气脉已竭的陈寅恪,再次被迫向当权者作口头交代,有“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中”之语,终至泪尽泣血,口不能言方休。10月7日晨5时30分,心力衰竭的陈寅恪于凄风苦雨中溘然长逝,三百年乃得一见的史学大师就此远去。一个月后的11月21日,唐筼撒手人寰,追随陈寅恪而去。 ----当时自己曾据此历史背景,作过关于第一句诗含义的猜测,但终感内心不塌实,所以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时不时总想起这句有点怪的诗,老想把它参透。
       前几天,我在国学网上闲逛,不期然读到一文:《与牛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9659,终于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来历。一朝破解,快何如之!特引录于下,聊备检索尔!

    “牛衣对泣:牛衣对泣说的是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精美边框 - 文静1961书馆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