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用文化塑造学校品牌
2012-03-21 | 阅:  转:  |  分享 
  
用文化塑造学校品牌



在三峡库区腹地云阳,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人口大县,却拥有一所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1.25亿元的崭新的现代化学校——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学校被誉为“重庆移校搬迁的成功典范”,“优质民办教育的形象和品牌”,办学质量和效益在当地享有盛名,令来云视察和调研的国家、市内外领导、专家、校长赞叹不已。在云外这片沃土上,正演绎着穷县办大教育、办优质精品教育的神话。让我们聚焦新纪元教育集团决策者们的大手笔,去解读云外校领路人的治校方略——



曾义荣校长:用文化塑造学校品牌



价值文化:让教育事业之树根深叶茂

“要用理想激活学校。教育变革中可能并不缺少实用的工具、技术和金钱,但如果缺少了理想,去激发人们心底里渴望变革的动机、勇气和力量,那么教育变革将无法真正发生。信守学校的教育理想,加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将共同的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

——曾义荣《现代学校校长使命:战略规划制度建设文化塑造》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轮回?这所于1942年5月由云安盐灶商发起而成立的私立辅成初级中学,解放后发展成为万州区重点公办中学。60年后因学校搬迁资金缺口巨大,2002年3月,云阳县政府与新纪元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改制协议,学校性质再次变为“民办公助”。

改制消息传出,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相当部分教师认为从姓“公”一下变为姓“私”,思想一时难以转变,甚至坚决抵制,到各级上访;社会、媒体也对改制的评价褒贬不一,学校的发展前景一时令人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一校之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为改制就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意味着部分教职工的岗位不再那么“铁”。于是,原校的部分教师“择木而栖”,新选调的优秀教师千呼万唤仍“姗姗来迟”。在广东的一位同事知道了他的情况后,介绍他加盟东莞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但被曾校长婉言谢绝。他常说:“‘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消极的等待和逃避只能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着危机,不断的进取,才能使我们快乐、幸福每一天’,这句话,对事业、对人生都适用,对于各地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应该有依赖思想,不应该消极的坐等现成的标准和模式去套用,而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去创造、去总结经验得失,我们追求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我们期盼贫困地区教育的灿烂明天”。改变库区教育落后面貌的决心,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大胆探索的勇者气质——这一切都促使他要在这块试验田里辛勤耕耘,大干一场,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成就事业最重要的、最具活力的因素是人。但是面对复杂而又严峻的现实,如何调整教职工的利益,克服消极因素,激发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而发自每位教师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又在何处?他都在作周密的、深层次的思考。有了困惑,便从书本中找答案,有了心得,便在自己的日记里提笔疾书:“文化管理的全部着眼点在人,人的灵魂,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人的潜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只有体验幸福的人,才会去关怀他人的幸福。”“用待遇留人、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要让每位教师在云外无怨无悔,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职业的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2003年4月确定学校领导班子开始,曾校长便将自己一年多的思考在学校班子里反复讨论,讨论学校的主体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讨论教师聘用制度、薪酬分配方案,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

经过充分的准备,2003年7月,学校在外租用培训会场,开始了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暑期教师培训。会上,曾校长亲自解读学校价值文化内涵、描绘美好的发展前景,让大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对老师说:“如果两三年后,我们走出校门,你能因是云外的教师而自豪;如果我们的教师调到重庆等更好的学校,那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就无愧于全校的老师,无愧于在云外工作的这段美好的时光……”。学校边培训边投入到紧张的招生工作中,在全校领导和老师历经三个月“上山下乡”、“苦口婆心”的艰苦奋战下,首期招生人近千人,学校在艰难的跋涉中起步了。

古老的云安中学从此涅槃重生、脱胎换骨,迈开大步跨入新的发展里程碑!



组织文化: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所学校能否办好,办出高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必须能为学校建立起明确的发展远景、目标和规划,但仅此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好的校长还需要将先进理念、远景目标和规划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追求,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条件。”

——曾义荣《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的实践与反思》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事物都必须经受考验和挑战。

云外校这所性质特殊的学校要在公、民办学校两面夹击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在短时期内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出特色,学校的一把手就必须运筹帷幄,必须有超前的规划和决胜千里的谋略。

从改制协议签订的那一天开始,曾校长就开始思考新体制下学校的管理。如何确立一种管理模式和方法来适应学校的特殊背景?云外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都是经过挑选和配置的优秀群体,但这又是一个彼此并不太熟悉的团队。大家在各自的学校和岗位上都干出过许多骄人的成绩,工作模式、方法、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这个在公办体制下“熏陶”多年的团队能否适应新的高标准工作要求?如果整合好人力资源,降低内耗,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合力,那么,学校的发展已经胜券在握了。

2003年8月18日,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曾校长便亮出了他的第一招——完善制度文化。因为他深知“只有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校长才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集中精力研究和思考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道理。开学一个月,就形成了云阳外国语学校《学校管理》和《制度文化建设》两本小册子:包括学校办学章程、三年发展规划、核心价值观、师生主体价值观、我们的使命、教师和学生宣言、师生行为准则、礼仪等涉及学校核心理念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学校从校长到员工的职责、以及德育、教学、教科研、财务后勤等管理制度。后又经过三次修订,一部具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雏形的《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初步形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制度是死的,再完备的制度如果不能有效地执行,那也将是一堆废纸而已。在营建“自律、自责”的组织文化的同时,在制度的执行上,温文尔雅书生气息浓厚的曾义荣校长可谓铁石心肠,毫不含糊,但又令人心服口服。因为制度首先在他自己身上、在领导班子中间不折不扣地执行。每一次教育目标、招生任务没达成,每一次教育事故的发生,师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他总是首先拷问自己、先下一道“罪己诏”。2007年上期,学生流失超标,他首先按照制度自我处罚1500元……他在努力践行和塑造着学校的执行力文化。

曾校长的第二个高招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上海的教育专家、名师,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成功的经理人、优秀的班主任,统统被请到学校现场指导和讲座,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市场经营的意识、用企业管理的方法轮番轰炸,让老师经历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学校创办伊始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普通话、英语口语、计算机操作等教师基本功培训。曾校长一方面用制度规范,另一方面用考核和奖励引导。开始,老师们感觉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甚至怨声载道,后来逐步体会到校长的良苦用心,品尝到个中滋味,也就渐入佳境,乐此不疲了。

曾校长倡导全体领导和老师“向深夜进军”,通过阅读与大师和名家对话,做新时期有独立思想的老师。他以身示范,博览群书,一个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生气勃勃的学习型组织的已经建立起来。为抢占新一轮课改的先机和制高点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现在每当老师们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时光,都感慨万千,认为是进入云外最可贵的收获和进步。



科研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和教学质量的法宝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这种文化的营建,在教师中形成并认同以学习、反思、研究、合作为特征的价值取向,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曾义荣《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之路》

一个团队靠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又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曾校长已经把他的教师团队培养成了一群富有战斗力的狮子,那么,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必须是一头更有智慧的狮子。曾校长是一位真正的读者,他在繁杂的学校公务中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和研究。每年寒暑假,大家都在欢乐的气氛中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尽享天伦之乐,他却躲在办公楼“自成一统”,蹲在办公室里“啃大部头”,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他是一个孤独的行者,桀倔地、快乐地走在探索路上。他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广博而宽泛的知识,反思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追问学校管理和教学每一个行为和细节。他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富有智慧和时代特征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文化校长,从而担当起文化引领者的重任。

他敏锐地悟出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深谙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校本教研——基立于问题的诊断,教学中的反思,行动中的研究,借助于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而形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之路。而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他都要求教师走得扎扎实实。学校成立的第一年,他强制性地要求老师们写教学反思,每个月上交教学问题和教学案例。开始,老师们很困惑、甚至头疼,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提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曾校长如是说。在反复的倡导和探索中,学校形成了“问题反思—问题筛选—问题提炼”的主题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使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学研究的过程。他着力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为“连环跟进”式的课例研究模式,促使教师追求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把握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从课堂教学到考试命题、质量分析,成系列、递进式的以研究的眼光引领教师不断在常规工作上做深、做细、做透,从改变教师的行为到改变教师的思想。曾校长经常深入到课堂和教研组、年级组,全程参与研究。他甚至已经把学校的行政例会主题化和课题化,用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凡是到学校报过账的人都知道,曾校长有点“抠”,用学校的钱比用自己的钱还心疼。他常说:“学校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不能浪费投资者一分钱。”但是,在教师的培训上,他却慷慨大方,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2006年7月,集团首届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在上海举行,曾校长一再向公司争取,硬是把云外校的参培名额从18人增加到了24人。为了让校本教研迈出更大的步伐,学校邀请上海、重庆等地的学科教学专家和名师,到校举行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与名师、大家的对话中,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和技能,并以此为载体辐射带动全县教育的发展。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合作交流,这是一个名师成长的肥沃土壤。几年来,曾校长本人成长为首届云阳名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骨干校长;全校的教师成长迅速,一大批老师在市县级赛课和专业竞赛中夺得一等奖,学校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云外校的教科研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学校有国家级子课题两项、市级规划课题三项、县级重点课题13项,初步形成了国家、市、县、校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其中,《中学生校园文学社团可持续研究课题》已经结题,学校正在开发的英语、语文活动课等校本教材即将出炉……学校被命名为全县教研先进集体,重庆市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校。



个性文化:打造学校的文化名片,营建师生的精神家园

要打造学校品牌,品牌是一种象征,一种归属感,一种安全感。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又有力的纪律,是学校的重要资产。创造品牌要从文化寻根开始。要充分借助各类文化载体,共创学校文化个性。

——曾义荣《校长、学校、品牌》

什么是办学特色?什么又是学校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曾义荣校长是一位有文化个性的校长,他努力地打造云外校的个性文化,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心灵家园和精神文化乐园,追求学校管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如果说学校的价值文化、组织文化、科研文化是曾校长塑造出的实实在在的品牌,那么《云外教研》、《云外文丛》和云外的独特人文景观就是他打造出来的三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云外文学社伴随学校的成立同时诞生了。一群具有青春活力和人文情怀的语文老师,在校园文学这块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播种着,收获着。纵观大多数校园文学社团,要么因为经费问题而“红颜薄命”、中途“夭折”;要么底气不足、人气不旺而“奄奄一息”。云外文学社却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走过了辉煌的四载。社刊《云外文从》先是升格为全县校园文学社团联谊会会刊,后又发展为新纪元教育集团学生文学刊物。《云外文从》如一枝出墙的红杏,在市内外,乃至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名,云外文学社被团中央主办的《中学生》杂志社表彰为“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单位。一大批学生的作品在国家和省市报刊发表,在全国“圣陶杯”等作文竞赛中夺魁。可以说,这张响当当的名片是曾校长一手打造的,他不仅从经费上给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亲自参与文学社的活动,指导编辑部的工作。

《云外教研》是老师展示自己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研究成果的舞台,凡是在上面发表文章,学校都要给以一定的奖励。老师们写得多了,也就写出了感觉。在省市级、国家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也就习以为常了。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教师近几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近200篇,这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张学校亮闪闪的名片。

打造这云外的文化名片,曾校长可谓用心良苦,令许多老师和同行不理解,有人问他为此每年花上数万元的资金值得吗?他说这比学校每年花数万元的招生宣传广告费要强得多,学校的这些文化载体是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发展的舞台,这是学校无声的却是最具说服力的广告。

当你漫步云外校园,到处鲜花簇拥,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而又互为一体,让人留连忘返,宛若置身于一座漂亮的花园;穿过“英语走廊”和“中国古代文化长廊”,走近“科学之窗”,欣赏师生作品展览,仿佛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殿堂徜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让人感到校园里处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云外的人文景观是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

这里,就是曾义荣校长精心营建的3600名师生的精神家园!

云外,如它的名字一样,打上品牌的烙印,展开文化的翅膀,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献花(0)
+1
(本文系wgs900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