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时间的真谛(上)
2012-03-21 | 阅:  转:  |  分享 
  


时间的真谛(上)



五百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制造钟表。从那时起,我们借助其机械的节奏征服了自然的时间节律,将时间精确地掌控在自己的表盘上。然而,随着高效时代的来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赢取更多时间,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在当今高度科技化、全球化的世界里,日与夜、周日与周五、私人时间与工作时间,这些概念在逐渐失去意义。结果,人们的共同感觉只是三个字:“没时间!”

人类过去的朋友—时间—转眼变成了仇敌。我们与自己内在的生物钟对抗,恨不得今天就能把明天的时间都用上。很多愿望与梦想都来不及实现,只能一拖再拖,最终仅仅存在于我们对未来的遥不可及的憧憬之中。

时间,是要慢慢用的。就从此时此刻起,慢慢来,不要急!因为,仅仅关注时间的紧迫性是远远不够的。时间管理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生活中的压力与忙碌,其作用也不在于进一步优化现行的时间安排。

长期且持续性的时间管理必须考虑时间这一概念的各种内涵—长与短、快与慢、行与止……具体来说,尽管我们的日程表上写满了一个又一个的会议安排和客户预约,每项日程之间也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时间间隔,这些零散的时间就是休息的好机会。而一些“悠闲”的时间中其实又都蕴藏着其独特的价值,随时等待你去发掘个中的奇妙所在,并最终从中获益。

时间的确是个奇怪的东西!热恋中的男女总是感觉共度的时光太短,快要迟到的人等待红灯转绿的那一分钟却好像永远都过不完。这个顽皮的小东西总在我们希望它快走的时候驻足不前,却在我们渴望享受当下的时候,像离弦的箭一样突然就飞走了。

或许现代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时间的长短是客观存在的,一秒、一小时或是一年都由自然界决定。然而,自从人类发明出抽象的衡量方式,为时间创造出各种单位以来,我们就开始按照钟表上的“人造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表面上看来,这是对时间的成功掌控,但实际上我们却已经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时间的奴隶。而且现代人对准时的要求与对钟表的高度依赖性,简直发展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人类早已不再尊重自然的时间节律,而是不断地试图加速事物的发展过程。即使是植物及其果实原本的生长与成熟过程,在我们看来似乎都慢得不可忍受,因此全球各地的农民们都无视四季的更替,通过催熟技术加速作物的成熟与收获。在奶酪和番茄里,我们都能窥见这一伟大技术的影子。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一、时间的压力

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个体的时间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个人要求他人高效这就相当于他对周围的人施加了一种时间的压力,而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持续地传递开去—如此,整个团体就笼罩在了时间的高压下。快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吧!让我们多一些从容,不要再向身边的人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请记住,压力总会催生更多反方向的压力。

二、摆脱“速度病”

遍布全球的通信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差异与空间距离不断缩小。因此,现代人可以说是无以遁形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人都能与你取得联系。

现代人一味强调高效,却忘记了该如何等待,从周一到周日时刻忙碌着。即使是在会议、球赛或是演出中场休息的短短一刻钟里,我们也要忙着打电话或是整理晨报中的有用信息。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已经稀有得足以列入珍稀“物种”保护名录了。

为了让别人随时随地都能联系到自己,我们的电脑一天24小时联网,手机也从不关机。“随时随地!”—这就是24小时社会的口号。我们无视自身的生物钟,不仅白天工作,夜里还要加班,一旦身体耐不住疲劳昏昏欲睡,就用咖啡、浓茶或是其他兴奋剂等人为手段,让自己重新睁大那不争气的眼睛。试问在这个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的时代,想要躲到一个没有人能找到的世外桃源真正独处,又谈何容易?

在我的一次讲座上,一位跨国IT公司的部门经理曾向我抱怨:像他们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黑莓”①—会议中,电梯里,就连在公司餐厅排队取午餐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像普通员工一样与身边的同事闲聊,因为“黑莓”里总是有一大串的电话留言等着他们一一回复。在此后接受《焦点财富》(FocusMoney)杂志的采访时,我就指出了这种现象并将其命名为“黑莓现象”。

三、越快越好!

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中的忙碌与混乱,殊不知其实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忙乱—我们在超级市场的几条结账队伍之间着急地走来走去,比较哪条队伍最短,哪个人买的东西最少;我们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不顾危险,不断超车,一心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在许多人的眼中,唯一的办事原则就是一个字:快!走路要快,吃饭要快,说话要快,就连排队买电影票或是快餐时,也毫不例外地要求自己抢得先机。我们从不满足于现有的速度与效率,不断地寻找加速的新方法,并且从这种高度的紧张中获得极大的快感。

之所以说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忙乱,是因为这种要求自己越快越好的压力使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多数人认为问题出在时间的紧迫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内心对“快”的追求,是速度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因此,请你不要再给自己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了。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心生疑问:赛韦特博士认为“什么都要比别人快”是不对的,难道我们要颠覆传统,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比别人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评判的标准并不仅仅是速度。无论是快是慢,速度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把速度快慢看做衡量一切成败的人。因为根据他们的逻辑,“快”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胜利,而“慢”则必然预示着一事无成,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每天24小时持续保持高速状态,在任何场合下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上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对速度的荒唐的迷信导致了自己的浮躁。

其次,一旦染上了这种“速度病”,我们就会迷失在毫无间隙的忙碌之中,失去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理智。“速度病”的患者为了准时完成任务总是疲于奔命,恨不得在一个会议结束后就以超音速的速度马上开始另一项案头工作。最终,他们却往往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工作中错漏百出,这时才后悔莫及:“要是我当时多花点时间就好了……”

四、一心多用的利与弊

为了与巨大的时间压力抗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一心多用,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事情,比如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或是把午饭带回办公室,边吃饭边上网看新闻。

无论在人际交往、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休闲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观察到这种一心多用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内容越发丰富的电视新闻频道:在女主播播报新闻的同时,屏幕下方不断滚动着两个信息条,第一条报道世界各地不同灾区或战地的受灾与救援情况,另一条则不间断地追踪股市的即时走势;看看屏幕的右上方,你还会发现不时跳出来的整点或半点报时。

此外,汽车、火车与飞机也不再仅仅是辅助人们快速移动的工具。它们早已成为我们的第二间办公室,使我们能够在路途上继续工作、上网或是通电话。

五、所有的事情一起干

在这个全民一心多用的社会中,能够同一时间只干一件事的人已非常少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的某位同事一心一意只负责一个项目,对其他工作一概不闻不问,也不愿意停下哪怕一刻钟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或给予我们其他的帮助,那么,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太缺乏灵活性、毫无团队精神或者根本就是懒得出奇。

我们之所以能够一心多用,同步完成多项任务,都要归功于近年来的那些实用的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现代人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的咖啡机,我们希望家里的咖啡机不仅能为大人们冲泡浓郁的卡布奇诺,还能同时为孩子们准备好香甜浓郁的热巧克力;在办公室里,只能打印文件的打印机也早已惨遭淘汰,最新的机器“神通广大”,打印、传真、复印、扫描等功能一应俱全,操作方便快捷,还能够同时运行多种功能,无须主人多等一分一秒。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多合一”机器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为我们的一心多用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六、一心多用并不完全有益

有时,一心多用是很有意义的,甚至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时下越来越流行的电子有声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了随身听里的电子书,我们可以摆脱时间与地点的约束,随时随地感受文学的魅力或者学习实用的教程:做各种家务的时候可以听,减肥健身的时候可以听,长途旅行的路上也可以听。

女性通常是一心多用的高手。她们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管在旁边玩耍的小孩子,并同时跟朋友打电话约定周末逛街的时间。这些对于她们来说都只是小菜一碟,没有任何难度。

但是,当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必须兼顾太多的方面,并且一天24小时都毫无喘息机会时,就会发现一心多用并不完全是有益的。

七、持续一心多用只会越来越累

虽然我们同时兼顾的事情很多,却也只是省下了十分有限的时间。而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会给我们带来紧张的心理,让我们被接踵而来的各种事务冲昏头脑,反而忘记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成功看做人生赛跑的终点,那么持续一心多用并时刻与他人保持联系的生活习惯迟早会让我们偏离赛道,离终点越来越远。因为,这种生活会让人们失去节奏,找不到工作与私人生活、职业与家庭的平衡。当时间在忙乱的安排中匆匆流逝时,紧张与松弛、忙碌与休闲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混为一体,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累。

怪不得人们对打卡上班的日子必生留恋。尽管这种严格的考勤制度给每个职员都带来了很大的时间压力,但它至少还意味着上下班之间的明确分界。大家都可以从下班打卡的“嘟”声中得到心理上的慰藉:“终于可以放松了!”

今天,我们把工作与私人生活的和谐称为公私平衡。而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一门必修课程。

公私平衡的精髓在于放慢速度,在于追求思想的深度,在于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从心底里说服自己:我们并不需要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无止境地加速,也不需要随时随地都保持一心多用。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允许自己把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八、超车道上的生活

你是不是“速度狂”?你是否已经深受身边众多“速度狂”的影响?请你动手做做下面的这个测试,按照你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分数。

完全不符合=0分;有时符合=1分;基本上符合=2分

1.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总是感到时间的压力。012

2.我经常看表,如果不知道时间,就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012

3.我总是尽可能地同时处理多件事情。012

4.我几乎没有一天能够完成自己的日计划。012

5.我经常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012

6.即使在假期里,我也总是与公司保持联系。012

7.我经常会催促周围的人加快速度。012

8.我会在别人说到一半时打断他们,或者抢他们的话。012

9.我在工作时从不让自己定时休息或放松一下。012

10.我开车一般都很快,而且经常使用超车道。012

11.和别人一起吃饭时,我几乎总是第一个吃完。012

12.同事都已经准备下班时,我却总是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012

13.除了工作,我就几乎没有精力再顾及其他事情了。012

14.下班以后,我还总是想着没完成的工作。012

15.在等待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变得急躁和不耐烦。012

16.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再胜任所有的工作。012

17.为了按时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我经常会变得疲于奔命。012

18.如果发现自己忘了带手表,我会非常紧张。012

19.我经常会有身体上的不适。012

20.我与朋友和亲戚几乎没有联系。012

你是否如实地回答了以上的所有问题?如果是的话,请将各题的分数加起来。如果你的总得分在18分以下:恭喜!你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而如果你得到超过18分的话,就要注意了!你有变成“速度狂”的危险。请你为生活减速,试着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在接下来的一节里,我将告诉你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九、使一切趋于平衡

就算我们以往获得的成就在别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依然有无数个为自己骄傲的理由,然而,大家却都对这些理由视而不见,而且越是能干的人对自己越苛刻:明明已经提高了效率,明明已经能够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明明已经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内心却仍然感到不满意,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忙乱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使我们失去了实现梦想和愿望的能力。

你呢?是不是也一样?不停地加速,却始终来不及按时完成手头的工作;时常会产生不祥的预感,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或是做错了什么;总是感觉自己被周围的压力推着走,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明明已经忙得没有任何空闲,却仍然觉得自己过得并不充实……如果你的内心感受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时候尝试一种主动的生活管理,为自己在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了。

在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组织才能与时间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时间管理并不是教你买一本记事本,学会制定一个高效的日程表,也不是让你故意放慢速度,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所谓寻找平衡点,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而且,还要注意同时顾及工作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因为,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不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十、找到黄金平衡点

不知你是否曾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向公司请长假,千里迢迢找一座寺庙,静修一段时间?为什么健身俱乐部总是那么红火?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的目的就是寻找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仙丹灵药。要想同时获得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在以下这四大生活板块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

家庭与社会交际:家庭、夫妻关系、朋友、爱、外界关注、社会认同

事业与成就:成功、升职、金钱、稳定的生活

健康:饮食营养、充沛的体力、放松解压、精神状态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自我实现、心理满足、信仰、哲学思考、关于未来的设想

十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模型

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

工作、身体、社会关系、人生意义:一旦这几个部分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生活就会开始向一边倾斜,最终导致精神上的崩溃。因此,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的每一部分!充满生活智慧的熊船长①

总是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船上一切都平衡吗?”现在,就让我们也像他一样问问自己:“在我的生活中,一切都平衡吗?”

1.家庭与社会交际:大多数以事业为中心的人都相信,花在人际关系与社交圈子上的时间是绝对值得的。但另一方面,他们留给自己的家庭、伴侣和朋友们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种人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周末也经常要加班,工作与生活的分界十分模糊,在事业与家庭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2.事业与成就:人们常常以偏概全,将事业上的成功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看法其实是过度夸大了事业的重要性,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个人内心中的幸福感有关。因此,每个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也已经逐渐成为企业领导们的关注点。

3.健康:俗话说:“不愿为自己的健康花费时间的人,总有一天要为自己的疾病花费更多的时间!”可惜大多数的人总要到病倒的时候,才会懂得这个道理。可惜,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时,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使自己重新恢复健康。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过:“健康的身体孕育健康的灵魂。”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已经认识到了身体与心理平衡的重要性。

4.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论有意还是无意,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都一直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导向。尽管这一价值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为人生指明方向,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却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屈居从属地位。直到近几年,情况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大大提高了对人生价值的重视程度。人们开始懂得,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是得到幸福与心理满足的基本前提。

十二、不必要的妥协

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因为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事业和私人生活总是像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前提通常都是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是,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妥协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与生活管理体系,为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

但是,找到这个平衡点,又谈何容易?毕竟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轻德重利”的时代里—人们总是疯狂地追求高效率与高产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却始终被迫位居其后。由此看来,大多数人都将自身50%~60%,甚至是70%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事业与成就”这个方面,却最多只用10%的时间来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现在,我们已经将数字引入平衡问题的讨论,结论似乎随之变得明了起来:我们只需将100%的时间与精力除以4,各给生活的4个不同方面平均分配25%的时间即可,对吗?可惜,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的。

同样,仅仅从日程安排上机械地把生活分成工作部分与私人生活部分也是不够的。真正的平衡在于质而不在于量。而这个“质”指的就是生活质量。

十三、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

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生活重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阶段都会有其特定的中心任务。比如你正准备跳槽或是刚刚接手一个重要的企划案,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的重心就会向“事业与成就”方面偏移。而如果你的妻子怀孕了,那么在未来一年里,你就自然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夫妻和家庭生活。

从以上这两个简单的例子里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平衡生活并不等于时刻都要保持时间与精力的绝对平均分配,而只有长期过度偏重某一方面才会导致失衡。

长期偏重“事业与成就”,必然会引发健康方面的问题,产生家庭冲突,并且逐渐与自己的朋友疏远。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过度压抑与精神问题。

一个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不注重营养搭配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保持体力充沛的。而且,这种亚健康状态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我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是值得每个人花点时间去思考的。

测验:是否一切平衡?

生活的4个方面占用了100%的时间,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写出每个方面所占的比重。注意:请将你的实际状况作为依据,而不是写出你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计算的基数必须是你每天真正醒着的时间,睡眠时间并不能计入“身体与健康”一项。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请你凭直觉作答!尽可能快地写出每一方面所占的百分比。因为,思考的时间越长,最终选择的结果就越偏离实际情况!



作者:(德)赛韦特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时间的真谛









7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