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讲: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实践

 一路顺风666 2012-03-21

第六讲:新课程的教学原则与实践

——平昌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讲稿提纲

主讲人:四川省平昌中学

内容提要

一、课程的理解

二、教学原则的认识

()教师教学原则:

()学生学习原则:

()师生合作原则

三、教学活动的关注点

四、走出误区,实施变革

()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实施课程教学变革

五、讲究艺术,优化策略

()课型设计艺术

()创设情境艺术

()语言运用艺术

()节奏调控艺术

()课堂设问艺术

()活动组织艺术

创新是民族精神的灵魂。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我国传统教育的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势在必行,其中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是两个关键的环节。为了使新课程理念能很好地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的理解

当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是:

课程是内化的经验与体验;课程是个性化的人类共同经验与个体经验的融合;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习得的全体经验的总和;课程是主体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课程是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多样化文体;生活世界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课程是学生主体有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我们只有从广义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服务。

二、教学原则的认识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任务,应注意贯彻以下三条原则:

()教师教学原则

课型区别原则——概念讲解,创设情境,直观引入;知识传授,启发理解,讨论研究;技能训练,讲练结合,及时反馈;能力培养,综合应用,实践探究。

传授与塑造统一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意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组织辅导原则——切忌、防止、要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不歧视差生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激励。

以科研促教研原则——坚持新观念、新技术、新教法。

()学生学习原则

按需要学习——个性化原则。

学习难度——可接受性原则。

知识内容体系——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方法——活动性、研究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过程——理解思维过程,培养思维品质与思想方法于学习过程的原则。

()师生合作原则

民主性原则——人人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勇于交流与沟通,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人格。

协同性原则——注意合作,互相配合、帮助,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开放性原则——问题内容开放,活动方式开放,应用实践开放。

愉悦性原则——学习活动中情绪愉快,心理轻松,兴趣浓厚,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评价性原则——评价起激励、帮助、导向的作用。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学生互评,互相促进;学生自评,反省提高。

三、教学活动的关注点

在新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实际引入。

2、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

3、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模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注意方法多样化。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激励,每个人既作出贡献,又分享别人的成果,既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学习倾听别人的发言。

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既要有组内的交流,还要有小组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想法。

6、教师的作用,不但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同时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者同学生一起交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方法。

7、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自己的方法和结论,提炼出知识精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

8、回到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去,让学生运用自己归纳得出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既了解所学知识的广泛用途,又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9、课后反思,这一堂课是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四、走出误区实施变革

()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1、手法不多,活力不够

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激活(激活师生关系、激活教学方式、激活创造性思维)、开放(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是成功课的外显特征,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应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兴趣不高;教师过份追求容量,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时空;课堂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方法少,学生的后劲不足。这样的单一教法容易使学生疲倦,导致注意力分散,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起到调节学生心理机制的作用,为课堂掀起层层波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结论,淡化过程

认知结构理论认为:知识分为程序性和陈述性两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一定的过程,遵循这一规律能使学生实现知能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还原过程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类似于科学家对科学的发明和研究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真知,已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同时这也为学生后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传统教学中,缺乏对知识点的铺垫,过渡不自然,在学生困惑的地方着墨不够,导致他们理解上的困难,对某些重点的给出将其过程轻描淡写,偏重于理性认识,忽视演示或让学生尝试探索的这一感性认识对上升到理性认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这才是一个好教师的成功之举。

3、高分低能,扼杀创造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人们的眼光仍主要聚焦于考试的成绩上。为了追求这实实在在的短程目标与利益,课堂教学仍玩老把式。所谓强化学生的能力,就是实施题海战术,不少题目中的知识点多次重复,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一句时髦的现代术语,一只供人们观赏的花瓶,对创新无暇顾及,也难以找到突破口。

4、漠视人性,缺乏情趣

课堂教学既是信息互动的过程,又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师生情感的参与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漠视人性,缺乏人文关怀,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缺乏情趣,让学生学得被动、苦恼与无奈。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工作要有热情、激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外显美与内在美,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真正让学生变苦学乐学

()实施课程教学变革

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教课本用课本教

拓宽课程领域;富集课程资源;注重课程开发。

2、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

——传话对话

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蹲下身子同学生对话;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

3、加强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与实践经验的沟通

——变从书中学做中学

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展现获得结论的过程。

4、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

——教书铸魂

化知识为智慧;变行动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

5、形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

——教案剧教育诗

创设生成学习的情境;满足张扬个性的需求;厚待超越预期的行为。

五、讲究艺术优化策略

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师应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课型设计艺术

研究讲授的知识内容;考察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现代课堂教学,课型丰富多彩,例如讲授课型、活动课型、自学辅导课型、习题课型、研究性学习课型等,教师根据不同知识内容,采用不同课型,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选用不同的讲授方式。总之,不论是哪种课型,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指导,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创设情境艺术

我们常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上。瑞典教育家波曼说:未来的学应是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未来的教应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作坊式的教。

教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中如何引起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一定的研讨氛围,围绕问题开展独立思考、交流反思。

()语言运用艺术

1、准确性。创新能力是以双基为依托,要创新必须夯实基础。教学中基本知识要点,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认识,防止造成语言障碍或方法不当。

2、艺术性。艺术性就是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和巧妙的方法把知识的内在美渗入课堂,让学生去充分感悟知识的和谐美、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抽象美、奇异美,教学中应以新奇的刺激、恰当的比方、幽默的谈吐来演示。

3、通俗性。真理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和深刻的逻辑,而中学生又难于从理论上去认识和接受,只能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事实或相关的知识去体会。因而教师必须在语言上花功夫,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才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4、起伏性。中学生的意志力不强,理智感尚未完全形成,注意力难以持久。教师可利用小品、相声、幽默等语言技巧全方位吸引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这样可克服定势思维,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节奏调控艺术

课堂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教学,对于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等,什么地方置疑,什么地方凸现,什么地方强化,节奏快慢的调控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要悟透,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时要玩够,在关键地方不要带过,要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方向发展。

()课堂设问艺术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应有:较强的探索性,一定的现实价值,一定的启示意义,一定的发展余地,促进合作学习的作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或途径,简单易懂的表达等等。

教师提问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思维,二是把教学引入预定的方向。因此,提问时要避免出现两种现象:教师提问尚没有等学生想好,就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这样会造成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应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空;问题导向不明确,过于困难或十分简单,使学生不知所措或失去思考的价值。

()活动组织艺术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独立活动、学生协作探究、师生交流评价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1、体现一个

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情趣,内容生动有趣。

2、抓住一个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忌华而不实,重实实在在

3、强调一个

以独立思考为前提,重视合作学习中的协作、讨论、评价、反思。

4、注重一个

重视示范作用,强调严格规范。

5、贯穿一个

开发新资源,注入新内容;设计新方法,调动积极性;创设新刺激,吸引注意力;关注新变化,培养创造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