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概念:何谓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妖、魔、鬼、怪的迷信和恐惧;或天然灾害的敬畏;并把这些信仰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或某物的极其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的本质是相信其正确,甚至宁愿相信其正确,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定。人,就其本身来讲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意义,不同的人设定有不同的意义,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普遍的人生意义。设定的人生意义的丰富性,决定了信仰的丰富性。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为真理,或为谬误。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也不尽相同的。当你幼小的心灵处于伊斯兰教教化的熏陶下,那么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当你幼小的心灵处于基督教的感化里,那么你的信仰不一定是上帝;只有向神认罪悔改,让神来赦免你的罪,这样的经历才能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相信基督为自己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宝血可以洗尽罪人们一切的罪;如果你幼小心灵受到金钱铜臭之环境污染,那么,金钱就是你的上帝了。 因为人们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 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一个脱离了生存危机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从优良的教育中学来的,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是在适合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崇高的信仰,来自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来自于伟大的社会——幸福主义社会。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的信仰应当服从于客观规律,服从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所以,呵护地球,保护自然就是爱我们的家,就是爱我们的母亲,所以让地球更和谐地存在,应当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因为他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千秋万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