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是股市分析最为重要的研判指标。理性辨析重要位置成交量的变动情况,可以帮助投资者捕捉股价是“涨”还是“跌”的信号,有效帮助提高操作的胜算。
一、成交量的本质意义
成交量是买与卖的真实反映。所以理性地看,“成交量”是一种买卖的“证据”,而非上涨与下跌的“动力”。
在具体分析前,首先有必要把成交量的“放”和“缩”的本质意义弄清楚。
“放量”:其本质意义是对这个位置的股价出现了非常大的分歧。有大量的人买,同时就有大量的人卖。也可以理解为有大量的人看涨,同时也有大量的人看跌。
这里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是谁在买?谁在卖?尤其是精明的机构主力,是做多买入还是做空卖出?
“缩量”:其本质意义是对股价的分歧很少,要么惜售,要么不敢买。
这里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精明的机构主力,是做多洗盘造成惜售,还是做空逃离不敢买入?
此外,无论放量、缩量,有的在上升市道,而有的在下降市道,一定要区分清楚。因为在上升和下降的不同市道,买卖信号是相反的。
二、几个重要位置的放量与缩量
1、低位放量:
低位放量是重要的低部信号。之所以在低位出现“分岐”,通常是精明的主力机构主动买入,而广大的散户由于长期下跌的惯性思维,一见反弹就迫不及待地抓紧卖出。所以低位放量的成交情况,通常是“主力买,散户卖”,后市看好。多数情况会经历一个“放量——缩量”的过程,只要短中期均线拐头向上,中期底部便可确立。



一般而言,低位放量后经过“放量——缩量”的过程,形成的“园底”、“W底”、“头肩底的右肩”就是买入信号。
低部的形成,必须配合短中期均线的走平向上,才能最后确认。
2、高位放量:
往往是见顶信号。经过一轮较长时间的上涨后,人们普遍形成了牛市心态,“见了六千点,有望一万点”,市场几乎一致看多后市。当冷静的机构主力大量卖出股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散户勇敢接盘,从而形成巨大的成交量。一旦高位放量,出现“一波比一波低”,最后20日、30日均线拐头向下,大盘见顶无疑!

3、上升中途放量和缩量:
本质意义是机构主力大量买入把股价推上去后,为了吓出跟风盘,主力用少量的资金把股价打下去,寻机再买入。大量买入时显示出“放量”,打压时显示出“缩量”。
a、上升市道的放量:上升市道的初期和中期,为了逾越重要的阻力关口,一般出现放量突破。这时候往往是一些散户“见好就收”纷纷抛售,而主力和一些精明人士“志在高远”大量买进。

b、上升市道的缩量:上升市道的初期和中期,机构主力千方百计为了甩掉跟风盘,打压股价挖坑洗盘,此间许多散户往往不敢追买,做多主力也不会卖出太多的筹码,所以出现成交萎缩。

上升时期,机构主力打压洗盘

主力拉升前期,挖坑洗盘,千方百计甩掉跟风盘

4、下降途中的缩量:
一轮下跌市道,主导股价运行的机构主力长期处于“不敢买”的状态,参与交易的,几乎是零星的散户。所以下跌市道,一路“缩量”。
大量的散户尤其是下降初期仍然是牛市思维,一缩量,便以为是抄底机会,结果长期深度套牢。
一轮中级调整,通常4~5个月,任何一次想“缩量抄底”都是错误的!

三、注意事项
1、必须强调,成交量是股票上涨的根本证据。只有低位放量表明主力大量买入,才会有以后的拉升行情。

2、必须强调,成交量是判断股价“升”、“跌”的“重要信号”,是一项“人气指标”的反映,而不是“指令”。一定要配合KDJ和均线指标准确把握。
比如,“低位放量”是主力进场的重要信号,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也有个别股票的情况是,主力采取“打压式”和“拉升式”的建仓策略,边打边建、边拉边建,在底部没有留下过多的堆量的痕迹,(当然在途中会留下成交量的痕迹,只要主力买入,就会放量)过后股价一样走出了一轮大行情。
又比如,“高位放量”是顶部重要信号,但狡猾的主力有时候采取小幅派发的策略在顶部出货时并未从成交量上显现出来(下图)。

3、成交量发出信号后,是提醒作好准备,而非“立即动手”。
比如低位放量,通常是机构主力建仓的重要信号,但主力不一定马上就往上拉,有些时候还要经历一阵惨历的洗盘。介入时机最好配合使用均线、KDJ等指标发出的指令。
案例1: 
股价持续单边下跌,直到图中A处,有资金放量入场,下跌趋势有所放缓。但仔细观察A处,成交量还较小,买入的资金量能还不足以抗衡做空的力量,所以短期反弹后,又经历了一个下跌缩量的过程。一直到B处,持续买盘的介入,汇聚了更多的做多力量,为后来的多空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2:600311荣华实业,从前期16元高点一路走低,跌到9元附近虽然放出了巨量,但明显建仓的机构主力并没有立即拉升。如果这时候立马买入,就会出问题。
后来机构低位建仓以后,采用了一轮雪崩式的洗盘之后,才拉升爆发大涨行情。

如果配合使用KDJ金叉,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买点。
此外,配合使用CCI指标,也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底部。当发现CCI与股价发生了背离,等CCI上穿-100的时候便是买入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