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美的“爱和乐”给我的启示

 亚洲书亭 2012-03-22

     优美的“爱和乐”给我的启示

 

 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台北陈功雄教授的托,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爱和乐”。是偶尔的一次机会,经朋友介绍,我看到了有关爱和乐方面的内容。我本身从小没有受到音乐的熏陶,自己缺乏音乐细胞。一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人,为什么对“爱和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但我喜爱文学作品,也许音乐与文学之间有些联系吧。出于好奇心,我仔细探究了陈功雄教授的“爱和乐”,觉得这个理论是人间一套全新的理念。老子当年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本不才,不属于上士,出于对陈功雄教授的尊重,在我的亲属之间,进行了一次次的实验,实践证明,听“爱和乐”的孩子,的确像陈功雄教授所讲的那样聪明可爱,与一般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一共有四个孩子都是在妈妈怀孕期间听爱和乐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笑,不哭不闹,善于与大人沟通,听从大人的管理。因为这四个孩子,不是在一个地方。我特别熟悉的一个孩子,大人吃饭的时候,他不找大人抱着她,也不打搅大人吃饭,她只是静静地在她的小饭桌上等待着。据筱北的父亲说,当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想小解,她用腿碰一碰大人,提醒大人,自己有什么事情了,需要大人帮忙。在她不会说话的时候,大人给她一本书看,她从不倒着看书,即使是你倒着给她,她会把书本调正了再看。今年2月份她妈妈把她带到姥姥家,因为妈妈要到别的地方去学习,趁此机会,给她断奶。据她姥姥说,筱北很听话,大人问她想妈妈没有?她回答说爸爸,大人一提起妈妈,她就联想到爸爸了,这个孩子联想能力很强。因为妈妈第一次离开她嘛,到晚上了,她不睡觉,大人给她讲《弟子规》上面的小人故事,讲一会之后,大人对她说,书上的小朋友,都睡觉了,你也睡觉吧。她就乖乖的睡觉了。才一个半生日多一点,就很听大人的话。今年319日,我在网上与筱北的爸爸视频聊天,她爸爸跟我说,有一次,白天他躺在床上睡着了,筱北就拿衣服或者被子往爸爸身上覆盖。这个举动很有意思,这是一个连两个生日还没有过的孩子,对自己的爸爸就有这种关照的心情。通过筱北的爸爸提供的这个细节,这说明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家庭亲情生活教育。因为家庭生活是早教的主“教育场”父母(或者是祖辈)不论你自己自不自觉,愿不愿意,你都时刻在塑造着一个人。早教是父母逃不脱、躲不掉的天职,你进行着的不是自觉的早教,就是不自觉的早教;不是科学的早教,就是反科学的早教;不是有益的早教,就是坑害孩子的早教。《易经》上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的性格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您看树林子里无论是颗高的树。还是一颗矮的树,它们都是一种树,在一起发育成长。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孩子出生之后,张开一双眼睛在看,长着一双耳朵在听、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在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耳朵像录音机一样,他(她)会把父母所有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观念录进他(她)的内心深处。“用孩子的生命感动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灵魂唤醒孩子的灵魂”。这句话是一个成功的标准,是早教的一个教育信条,是一个教育理念,是一条人类智慧发展的规律。

我们从孩子筱北给爸爸盖被子的举动来看:第一,她善解人意,从小就能关爱父母亲;第二,她观察力强,没有仔细的观察,她是不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活动的;第三,她模仿力强,在她潜意识当中,可能爸爸睡着了,妈妈经常往爸爸身上覆盖被子什么的,她记住了,于是当爸爸进入那种状态之中,她也自觉不自觉地重复着这个动作;第四,能够恰到好处的与大人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与沟通,双方无比的温馨与喜悦,是双向的关爱,而非单项的关爱,是一种自自然然的天伦之。在前一个阶段,我与筱北爸爸聊天,筱北爸爸把筱北叫到视频跟前,发出指令说,筱北你往前跳一下,也许是因为胆子小,也许是体力不支,也许二者兼之,筱北听到爸爸的指令后,弯下小要,双臂同时向前摆动以下,作出一个起跳的姿势,尽管没有跳起来,但那动作很优美,很可爱;这个动作,一旦听到指令后,立刻作出,一连做了两三次。每一次做完后,慢慢直起腰,面带微笑,超着爸爸的方向侧过脸去,全身贯注视着爸爸的表情,那姿态好像运动员在等候发令员发号施令一般;第五,从这个细节来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孩子的爱心,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这就再一次的证明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真理性;第六,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当下看孩子的这一举动,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个孩子的未来怎样;第七,孩子长大以后,左脑的IQ智商高,右脑的EQ情商好,右脑的创造力CQ更强,因为她在未出生前与妈妈一起听爱和乐,这是孩子听爱和乐的结果!还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也听过爱和乐, 这个孩子是出生之后,才听“爱和乐”的。她一边听爱和乐,一边诵读经书。这个孩子如今已经长大了,在大庆就读高中呢。在我的另一篇文章《致妻侄女的女儿周欢欢(当代高中生)的一封信》中,写的就是她啊。我获益了,我为什么要把爱和乐推荐给大家呢?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你可以有童年的遗憾,但你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能够成为天才的父母和老师!

 关于台北陈功雄教授的“爱和乐”理论部分,大家可以阅读我另一篇文章《神奇的“爱和乐”,你了解有多少?》

 (听爱和乐长大的孩子的照片,在我的QQ空间的相册里)

                                       

                                             2012321日星期三、书亭敬呈各位有缘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