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属性

 静水猛流 2012-03-22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属性
作者:刘尚东11 提交日期:2007-8-17 18:25:00 正常 | 分类:未分类 | 访问量:351


人为万物之灵。面对缓慢爬行的蚂蚁,仓皇逃跑的野兔,寻找残食的麻雀,我们有时升起一种伟大的感觉,自己比动物高贵多了。
但是,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原始层次上,人类和动物甚至植物都保持一致,人们不得不一辈子保留大量的动物性质,如吃、喝、睡。可以说,人具有动物性。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蚂蚁、野兔是一样的东西。人类高明的地方在于从动物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的机能和欲求,不是也不可能抛弃那些动物基础。
因此,观察动物和植物,分析普遍的生物规律,就是从原始水平上认识人类自己。

第一节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生物起源于矿物,人类则起源于动物。
一 生命传说
世上本无生命。关于生命的形成,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宗教传说。
中国传说盘古开天辟地,造出万物。另外传说上古时期有个神仙叫女娲。她仿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成一些人形,吹口仙气都变成人。后来女娲累了,就用树条蘸泥水摔打成无数人。古代人常常用人体分泌泥水来证明,并且认为先前捏造的人聪明高贵,属于贵族;而后来的人愚笨下贱,属于奴隶。
在西方,基督教认为世界全部由上帝造成。上帝分别用五天时间造出光、空气、植物、日月、鱼、兽。到第六天,上帝仿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人类第一个男性祖先--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造出第一个女性祖先--夏娃。上帝让他们住在伊甸园里,吃着里面的果实,生活幸福。在一条蛇的诱惑下,亚当与夏娃违背上帝出于爱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脱离造物主而获得自己的智慧,从此与上帝的生命源头隔绝,获得原罪,被逐出伊甸园,后世人都是两人后裔,背负祖先罪恶而经历苦难。

然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现代科学充分证明,作为蛋白质和核酸的表现形式,生命经历了极其漫长的产生和进化过程,从非生命转化为生命,从低级生命转化为高级生命,最终形成包括人类的生物王国。

二 生命的产生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之初是一个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的奇点。宇宙大爆炸后,地球产生时,自然活动极其剧烈,地壳移动,火山喷发。这为地表带来大量的化合物,如碳、硫、磷的化合物以及水蒸气、空气等,同时伴随巨大能量。另外,由于原始地球没有臭氧层,太阳紫外线能够直接照射地表,送来大量能量。巨大能量作用于丰富化合物,形成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无机物和简单有机物经过反复作用,形成比较复杂的有机物--氨基酸和核苷酸。后来,自然活动变得松缓。由于地球处在太阳系中的适宜位置,既不过近,又不过远,所以地表温度维持在水的冰点与沸点之间,形成海洋。氨基酸和核苷酸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在月球引起的潮汐以及风浪作用下,经过碰撞、融合和浓缩,逐渐形成原始蛋白质和核酸。它们又经过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最终在距今35亿年前形成最初的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具备了自我保存的生命本质。
三 生物的进化
随着遗传物质的突变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进行了进化。一方面,天然引起的良好变异使新的机能适应环境而延续下来,从而形成了新的物种。另方面,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有目的地加强某些机能,蛋白质的组织变化反作用于核酸中的遗传物质,也促成新的物种。

原始生命首先分化为有叶绿素的藻类和无叶绿素的细菌。藻类进化为植物系统,细菌进化为动物系统。从中庸的观点来看,植物更具有右倾性,非常稳定和“独立”,联系着周围少数确定的水和土壤;动物更具有左倾性,非常变化,能够自由运动,但仍然具有一种右倾性,即直接密切地依靠周围空中氧气生活。植物和动物分家后,各自进化复杂的物种。
历经数亿年,原始生物逐级进化出高级的生物种类和层次,如各种细菌、植物和动物。植物进化出水生、陆生以及被子植物,动物进化出水生、陆生以及高级的哺乳动物。它们具备了复杂的机能,占据广阔的空间。


第二节 生命的内在属性
生命具有丰富的内在属性。生命既和矿物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内在属性之间同样既区别又联系。

一 生命实体--原子分子
从原子水平看生命实体,元素共有27种。它们在地壳中都存在。这表明,生物和人同矿物在原子水平上一致。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我们人体的东西都是从食物中来的。而食物原料如小麦、玉米和西瓜等都是从土地中生长的。生命元素的内在比例不同。在典型的生命体中98%的原子是碳、氢、氧、氮,其余为钠、钙、磷、硫等。生命元素具有特殊的适应于生命功能的结构和性质。
生命小分子聚合为四类生命大分子,即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它们已经具备特定的生命功能。其中,蛋白质负责一般生命功能。核酸具备遗传功能。多糖和脂肪负责能量贮存,供给蛋白质和核酸以活动能力。因此,从分子水平看,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与表现形式。每个生物种类和个体都具有一套特殊的蛋白质和核酸,从而保持各自的特性。
生命大分子构成细胞。每个细胞都具有独立的形态和结构,是独立进行的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相同的细胞排列组成组织和器官,具有了一定机能,能够完成某种生命活动。各种组织和器官共同构成整个生命实体,同时各种机能构成整个生命。
从上面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例如吃饭、睡觉、谈话、奔跑,恋爱,甚至阅读眼前这本书,评价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都是由许多原子、分子和细胞在支持着。
二 生命的本质--新陈代谢
生命的本质是以自我保存为主,以自我发展为辅的统一。自我保存体现在生命的新陈代谢上。一切生命反应,无论是植物的呼吸,动物的跑动,还是人类的思考,都是以生命物质从而能量的新陈代谢为基础。作为生命主要构件的蛋白质分子总是释放R基团参予反应,随后又从体液中捕获游离的原子团,从而保持自身在过程前后的同一。如果体液中缺乏,就促使生命向外界争取。可见,新陈代谢充当自我保存的手段。自我发展首先体现在新陈代谢以及一切生命运动中,其次体现在生命的成长和进行上。可见,自我发展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自我发展始终受到自我保存的约束和规范。即使最高级的人类在遗传机制上和最低级的细菌都是根本相同的,遗传信息都保存在核苷酸分子的序列结构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是高级形式的生存,因此,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可以归结为自我保存。
与非生命的实体不同,生命具有的右倾性和左倾性都极其强烈。生命体被损坏后,可自我修复,而石块被损坏后无法主动复合。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频繁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反应,同环境进行大量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并保持着自身独立。正因如此,生命才会在大千世界中脱颖而出,傲视宇宙。
三 生命组织和机能
生命组织和机能是密切统一的。生命组织充当生命的实体内容,生命机能则充当生命的内在能力;生命机能依附于生命组织而存在,生命组织则凭借生命机能而表现。一言概之,机能属于组织的能力形式。生物地位越高,其组织和机能就越复杂,越高级。
生命组织的内容,或者说生命事物在分子层次上分为生命物质和生命状态两部分,前者如蛋白质、水分,后者如结构、温度等。生命状态依附于生命物质而存在,但也具有独立的生命价值。例如,体温下降的同时不会导致生命物质的损耗,同样令人不适。各种生命事物按照一定机制联系起来就构成那具备一定机能的生命组织。当生命物质充足且生命状态稳定时,组织就会平衡,机能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失衡和衰竭。许多生命组织机能的生命物质是相同的,如都需要一定能量物质。有的组织机能需要较多的特定物质,如骨骼多需要钙质。不同生命组织机能,在生命事物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方式不同。
地球上的生物总共具有三种基本机能和组织:生理机能和组织、心理机能和组织、思想机能和组织。每种基本机能都聚集了不尽相同的具体组织和机能,并具有本原联系,基本机能决定物种形式。植物只具有生理机能,动物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人类则具备三大机能。
生理机能充当生命基础,负责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运动,包括呼吸、消化吸收、生殖等机能。
1.呼吸机能。植物通过叶片从周围空气或水中摄取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水生动物通过鳃摄取水中氧气,陆生动物和人类通过肺来吸收空气。
2.消化吸收机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吸收能量,并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动物和人类则吞吃植物,把其中的有机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通过肠道变其为自己的生命内容。
3.生殖机能。生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部分。在前者中,母体经过分裂直接获得新的生命个体。在后者中,雄性的精子和雌性的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生命。这可以组合遗传信息,有可能改良品种。
心理机能依附于生理机能,表现为神经和大脑系统,负责生命体内外刺激信息的简单动作,具体包括感觉、感情、记忆、意志等机能。不同动物的心理机能差别较大。
1.感觉机能。感觉的实质是把能量形式转化为神经中的生物电能,同时传递信息。
2.感情机能。它以体内感觉为基础,专门反映生命欲求这种刺激。
3.记忆机能。记忆是脑的机能。它把刺激信息转化为脑神经中的生物化学能。
4.意志机能。它在感情和记忆的基础上,负责保障欲求满足。
思想机能发源于心理机能,并在社会文化作用下形成语言思想系统,存在于人脑神经中,负责刺激信息的复杂运作。思想机能主要包括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机能,思维可以抽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正是凭借思维,人类才能改造世界,并且变自身为人类。严格来说,动物也有思想,但比较于人类就显得相对微弱。

第三节 生命欲求
所谓欲求,是指生命事物的动态守衡要求。有的书籍用“需要”这个词语表示。欲求的产生,标志着生命组织包括物质或状态的失衡从而生命机能的弱化,标志着生命发生危机,同时促使生命对外活动,以寻求所缺乏的生命事物。正是欲求,形成生命动力,驱使生物对外活动。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学习工作,都是在某种欲求支配下进行的。
一 欲求的本质
欲求是生命的必然产物和本质表现。在生物生活过程中,随着机能动作,生命物质会随着代谢而不断消耗,生命状态受外界影响而不断变化。在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的一定限度内,生命能够本能地自动地调节,从体液中捕获物质,用打颤来增加体温。当异化作用严重超过同化作用之后,本能调节就无能为力了,生命事物的失衡就表现为欲求的产生。当欲求刚形成后,机能能够进行正常工作。这说明欲求具有相当的独立性。通过感觉和意志,欲求促使生命主动地对外活动,捕获并享受欲求对象,最终恢复生命平衡,保障生命生存。否则,当生命物质严重匮乏抑或生命状态严重紊乱后,就会威胁生命进一步的代谢,导致机能衰弱甚至死亡。
由上可见,组织机能和欲求在本原上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并把自身变为生命的基本事物。组织充当机能和欲求和共同实体基础,当组织平衡时即表现为机能正常,无欲求产生;当组织失衡时即表现为机能异常,引发欲求。进而言之,机能充当生命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派生并制约欲求,从而充当欲求的本体,欲求则充当机能的派生物,一种弱化的特殊状况。
分别作为生命动力和生命能力,欲求和机能共同构成生命力量。在植物中,欲求和机能从而动力和能力是直接同一的,没有区别,其间不存在任何沟通媒介和联系层次。例如,植物叶片失水后,本身即产生向上吸收的能力。这有利亦有弊,利在直接方便,弊在无法控制,即使植物自身缺水,在体内水浓度低于环境土壤中的时候也会被迫释放水分,影响生存。高等动物则进化出专门控制欲求的机能;感知欲求的感情机能和满足欲求的意志机能。当动物既饥饿又遇天敌时,就会弃食而逃命。
二 欲求的内容和结构
欲求的本体性规律决定组织、机能和欲求三者在内容和结构上相互对应。因为特定的机能由特定的组织构成,而特定组织的失衡引发特定的欲求。所以机能和欲求通过生命组织遥相呼应。有什么样的生命组织,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机能,就有什么样的生命欲求。与分子层次的生命事物相适应,生命欲求分为物质欲求和状态欲求。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发生特征有显著差异。生命物质往往随着机体代谢而机械地流失,因而物质欲求发生得必然、主动、频繁、规律,在高等动物那里伴随着痛苦情绪;与此相反,生命状态,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状态欲求发生得偶然、被动、稀少、随机,仅有时较强烈,在高等动物那里有利变化伴随着快乐情绪,而有害变化伴随着痛苦情绪。相比较而言,物质欲求占据主导地位,状态欲求次之。
所有生物的欲求结构和机能结构相一致。也基本分为三大层次,生理欲求、心理欲求和思想欲求。每种基本的层次欲求包含具体的内容欲求。例如,生理欲求包含能量欲求,安全欲求,体温欲求,生殖欲求等。显然,植物只具有生理欲求,动物只具有生理欲求和心理欲求,人则完全具备三大欲求。另外,不言而喻的是,各种欲求的发生机制必然同相应机能的形成机制保持某种一致性。
三 欲求的特性--动力、对象和自保
欲求从机能那里获得生命性。这种生命性派生出三个特性,即动力性、对象性和自保性。
1,动力性是欲求的根本特性和作用。正是欲求,发出动力,开启活动,支配能力,引导生物对外活动,争取并享用所需要事物。一切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求。
2,对象是指包含欲求内容的客观事物,如食欲的对象为食物。欲求和实际对象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时多个欲求得到一种客观事物,有时一种客观事物可以满足多个欲求。对象在行为中充当目标,一切行为均围绕着如何选择、争取和享用某种对象而展开。对象一般存在于客观世界,表明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3,自保性。自保性是指每种欲求自己保障自己的倾向。这反映了生命机能的自我保存的本质,是完全自然和必然的。任何特定的欲求都由特定的机能派生,必然服务于特定的机能本体,既不可能依赖也不可能帮助其方机能。例如,食欲只引导动物吃饭,不可能引导动物逃命。一只羊的食欲既不可能引导它帮助其它羊吃草,也不可能引导其他羊帮助自己进食。自保性在心理欲求中还表现为趋乐避苦的感情性,因为快乐标志着欲求满足而痛苦恰好相反。
总之,欲求的机能本体性、组织实体性汇合自身的动力性,对象性和自保性构成五个基本特性和规律,反映了欲求运动的三个环节:组织失衡和机能弱化后,动力从自我本体出发,经过客观对象,又返回自我本体。对于任何生物的任何欲求,以上五性必不可缺。



第三章 人类和动植物的比较

我们人从动物中走来,动物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作为人类的亲属,其他生物特别是高级动物在各方面都存在人类的基础。无论是自私、贪婪、凶狠还是无私、节俭、温和的目的特征;无论是强健、聪明、计谋还是软弱、愚蠢、单纯的能力特征,在生物身上都有表现。其他生物就是小人类,与人类的相似性随着进化地位的提高而提高。因此,认识其他生物,就是在原始层次上认识我们人类自己。

第一节 植物的生活

作为人类的最旁系亲属,植物比较动物具有较大的机械性。不过在生命本性上一致,具有自保性。某些植物在历史和环境影响下还进化出顽强、凶狠的动力特征和聪明、变化的能力特征。
一 植物的自保、顽强和凶狠
植物只具有生理欲求,包括能量、水分、体温、维生素以及安全欲求。在植物中,欲求和机能从而动力和能力是直接同一的,没有区别,其间不存在任何沟通媒介和联系层次。例如,植物叶片失水后,本身即产生向上吸收的能力。这有利亦有弊,利在直接方便。如果你在沙漠中缺水,肯定羡慕红柳能自动吸水。弊在无法控制,即使植物自身缺水,在体内水浓度低于环境土壤中的时候也会被迫释放水分,影响生存。高等动物则进化出专门控制欲求的心理机能;感知欲求的感情机能和满足欲求的意志机能。当动物既饥饿又遇天敌时,就会弃食而逃命。

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沙漠中灌木黄柳的高度仅2米左右,而它的主根可以钻到沙土里3米多深,水平根可伸展到二三十米以外。
某些植物具有寄生性、竞争性和侵略性。菟丝子缠绕在寄生植物上,吸收寄主植物的营养,甚至会造成寄主植物死亡。树林中各个树紧挨着,为争夺阳光都拼命象上生长,长的都很高大,而孤零零的一棵树长的矮小。水葫芦是中国以前引进的,现在在水面疯狂生长,遮盖其他水生植物吸收阳光,成为“杀手”。
二 植物的聪明
沙漠里,一年生的植物根非常浅,但具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春天偶然降了一点点雨,只要地表湿润些,它们也充分利用起来,蓬勃地生长、开花、结实,用十几天的时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从而躲过干旱高温的夏季。
玫瑰化上面长了很多刺,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牛羊的啃吃。
一些植物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根系一般不发达,由于周围环境中缺乏无机氮,就以有机氮补充之,形成攻击性,称为食肉植物。例如,捕蝇草叶顶端变生成为蚌状带有尖刺的叶,而且对于物体的触觉很敏感,能够因为外力的轻碰,而立刻将两片叶子给合起来,捕捉到昆虫,再分泌消化酶把昆虫给吃掉。
看到上面的内容,我们也许禁不住发问:是植物类似于人类,还是人类类似于植物?
第二节 动物的生活
现代人的生活虽然富足,但也充满一定风险,特别是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焦虑:钱少了贫穷,钱多了怕被勒索;没名气愁寂寞,有名气怕被算计。这时,不少人开始羡慕动物的生活,认为它们凭借本能生活,简单而自由。其实,动物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动物在动力上多么自私贪婪,在能力上多么狡猾奸诈,不愧是人类的远亲。
动物特别是高级动物比植物多具备心理机能和自由运动的能力。其目的就从低级进化到高级,从而分化为右倾和左倾两部分,相互对立统一。动物的目的属性包括自私与无私、懒惰与勤奋,凶狠与温和等。比较于人类,动物的左倾部分虽然程度低微,但性质稳定和普遍,人类的高级特征富有变化和个性。
在能力方面,动物主要依靠本能来生活。但是也依靠后天进化以及种族进化的能力来生存,并且后天进化的能力作用越来越重要。后天进化能力包括信息交流、群体协作、生活经验。动物已经显示出初步的智力和思维。
一 蚂蚁的懒惰和聪明
我曾经在院子里投放米粒等观察蚂蚁。它们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忙忙碌碌,十分勤奋。我们也把蚂蚁作为勤劳的榜样予以学习。然而,一个科学研究表明,蚂蚁其实很懒惰,只有发现许多食物或发生战争,大队蚂蚁才出来。个体大部分时间躲在窝里休息,轮流出来觅食,以节省体力。我们一般无法区别他们,认为始终是几个蚂蚁劳作。如果你是老板,一定痛恨蚂蚁的懒惰。其实,这反映蚂蚁的聪明。如果无休止无目标的寻觅跑动,这种蚂蚁不是傻瓜就是病态。一个蚂蚁可能是傻瓜,但是一窝蚂蚁、一个生物品种绝对不是傻瓜,看似笨拙的行为里面蕴藏着精明。否则,傻瓜品种必然受到自然淘汰。
蚂蚁碰到小米粒会接着叼走;大的肉块,个体拖不动,就返回去搬兵,一会就有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来。更大的食物搬不走,就会用小石子土块包起来。如果经常投放糖块,它们居然也发腻,不再理会。
富有意味的是蚂蚁打架。这里有两窝蚂蚁,洞口相处不远。我在它们的中间地带投放米粒,双方的几只蚂蚁会争夺进而大打出手,并且往返搬兵,最后形成战争,黑压压一片,煞为壮观激烈,直到天黑或起风才终止。其中体型大的一窝往往取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次战争中,大蚂蚁居然一部分在战斗,一部分在经常发现食物和发起战争的地方挖洞,十几分钟后深入几厘米,看来计划建立一个新基地,实施了一个谋略。第二天,小蚂蚁的两三个洞口全部封闭,不知道它们是否迁徙或另外开辟洞口。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自责不已,如果我不投放食物,就不会挑起战争,两家蚂蚁还会相安无事。
二 喜鹊的凶狠和狡诈
喜鹊通常被认为是吉祥和善良的象征。我在青岛一所大学打工的时候发现,喜鹊居然也有凶残和狡猾的一面。学校树林里有一棵无花果树。到成熟期,喜鹊和麻雀都来啄着吃。一次,一只喜鹊居然攻击一只麻雀,相互缠斗,后来喜鹊用嘴叼住麻雀,落到地面上撕咬,可怜的麻雀哀鸣声声,一命呜呼。旁边的大学生们也很震惊。一位同学说:这是自然界竞争。
有意思的是喜鹊内讧。一次,两只大喜鹊在地面上围住一只小喜鹊不断啄。小喜鹊飞到树上又被逼回地面。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喜鹊居然跳到旁边的墙基上然后猛地落下来,重重地砸到小喜鹊身上,如此反复几次,后者哀鸣阵阵。这个情景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受到的类似遭遇。我就抱打不平,大喝一声,两只大喜鹊仓皇飞逃。至今回想起来,我仍然为自己行侠仗义而自豪不已。
由此可见,作为人类的亲戚,动物象人一样,有自私残忍和狡猾奸诈的阴暗面。――动物不单纯,还是做人好啊。
三 野牛的无私和智慧
野牛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受到野狼等野兽攻击时表现出的智慧和无私。
当遭遇一群饥饿的野狼后无法摆脱,野牛就会自动排成一个圆圈。小牛和母牛在里面,成年强壮的公牛在外面,把坚硬的犄角冲向外面狼群。如果狼扑上来,公牛就用尖角猛挑狼身子。如果一只公牛被咬死,里面一只公牛就迅速补充到缺口。当公牛死后,母牛就会冲上来,如此反复。
野牛的这种无私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四 野狼的勇敢和智慧
当前国人热衷学习狼的生存精神,例如自信、凶猛、执著和协作。这对于一向讲究“温良俭恭让”的中国人来说,不失为纠正偏颇的一副良药。然而,人是人,不是狼。狼的某些做法会让人不寒而栗。当攻击野牛群时,如果一只狼被挑死,其他狼不是立即报复,而是扑上去把死狼甚至伤狼吃掉。其中的凶残让人厌恶。人不会学习狼的这种特性吧。
不过,想一想历史上大饥荒时期,有的贫民易子而食;二战时期法西斯残酷杀害民众,真让人感到迷茫和恐惧。难道人性中存在一种狼性吗?
其实,人类的凶狠和野狼的凶狠有时存在本质的区别。野狼把凶狠当作一种手段的因素,不得不如此。但是,某些人的凶狠却是出于贪婪甚至为凶狠而凶狠的目的。一些人专门从压迫他人从他人的苦难中寻找快乐。这是最卑鄙的。相比之下,野狼的凶狠和狡猾实际上是勇敢和智慧,具有自然纯洁的天性。作为食肉动物,不凶狠就难以生存,虎豹的凶狠不亚于狼。
五 天鹅的爱情
姿态优雅的天鹅总是出双入对,经常为伴侣清理羽毛。当它们的另一半去世后,它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有的绝吃殉情,有的撞墙自尽,甚至有的天鹅飞至高处,突然快速冲向湖水之中,跳水而死。它们的爱情感人至深。
六 鳄鱼的亲情
鳄鱼被认为凶恶。其实这种凶恶象狼一样作为捕食生存的素质。对于自己的孩子,鳄鱼是动物中最慈爱的母亲之一,它对儿女关怀备至。当小鳄鱼孵出后,母亲便把这些幼小的生命,小心翼翼地含在自己的嘴里,送孩子到水中去嬉戏。为保护儿女,雌鳄鱼敢于同水牛搏斗,非洲的鳄鱼妈妈常常和凶狠的大蟒蛇拼命。
第三节 猴子的生活
猴子属于人类的近亲,处于物种进化的高端。不仅在形态上,而且在需求和智力上;不仅在个体上,而且在群体上,猴子都与人类相对接近。
一 猴王统治
猴子生活的最大特点是社会性。许多猴子组成一个集体,服从一个猴王的统治。猴王有权优先享受丰美的食物,能和几只母猴交配。猴王利用权力协调内部关系,对抗外部侵犯,能够有效地保证猴群的生存和发展。这充分说明猴子的智力达到很高的地步,具有组织能力。
猴王的产生通过实力竞争,很精彩。如果把散落各地的猴子集中到一个动物园里。其中几只强壮凶狠的公猴会进行打斗,最终的胜利者成为猴王。在自然界的猴群中,如果猴王衰弱了,有的强壮猴子就会伺机攻击猴王,战胜后当上新猴王。
二 猴子的语言和思维
猴子已经具备一定智能,能够使用一些语言和手势,进行思考和交流,能够模仿人类行为。
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非洲白鼻长尾猴也懂得以单字组句,表达意思。例如,“PYOW pyow hack hack hack”,翻译出来大概就是“快点、快点,我们要走了”的意思。科学家相信,这是人类以外的物种能以句子沟通的首例。
但目前证据显示,这些猴子只懂说一句话,内容和当前情况密切联系,且没有抽象思维,与语言的阶段相距甚远。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尼日利亚加沙卡古姆蒂国家公园的白鼻长尾猴有两种示警的声音:Pyows表示豹子接近、hacks表示麻鹰盘旋,将两种声音结合,就是示意同伴离开。一位博士指出,她发现当猴子叫了几声Pyows,再叫数声hacks,是示意同伴前往较隐蔽的安全地方。这“Pyows、hacks”组合除用以示警,更应用于寻找食物等日常活动,指示同伴离去。
从上面可以发现,生物和人类本原相同,相似性随着进化地位的提高而提高。人类无论如何发展,都会继承和保留生物的种种性质,只不过程度更高级罢了。

第四节 地球生物的中庸和谐圈
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无论植物还是动物,无论动植物还是人类,无论整个生物还是物质环境,之间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关系。
一 生物圈

摄能是满足能量欲求的活动,充当所有生物最主要的活动。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摄能方式。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细菌分解有机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食草动物吞吃植物,食肉动物吞吃食草动物。可见,地球上的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光,并且相互构成一条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中庸平衡,即使在动物和其天敌之间也具有这种互利关系。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跑了所有的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敌人竟然也是朋友。

二 地球圈
整个地球构成一个相互制约和联系的系统。地面为生物提供生存基础,生物活动又对地面造成改变。植物可以涵养水源,水又保障植物生存。
当然,对环境依存巨大同时破坏最大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
第五节 人类的形成--从古猿而来
在达尔文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也猜测人类由动物,动物由植物逐步演化形成,但是属于哲学思辨,缺乏根据。达尔文以科学的形式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重大问题。

一 人类进化的发现和证明
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个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在树皮下,他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兴奋地观看起来。大学生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
如果说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迹,那么可以说人类是生命中的奇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现代科学则提供了胚胎学,古生物化石,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证据予以支持。例如,不同分类等级的脊椎动物如鱼、蝾螈、龟、鸡、猪、兔和人的早期胚胎极其类似,都有尾和鳃裂,身体弯曲,头部较大。时间越早,胚胎体形也就越相似,后来才逐渐分化。这种现象的合理原因只能是动物和人类都由共同的先祖演化而来,遗传机制把进化遗痕保留在胚胎时期中。另外,有些人脸部和身体天生长着长毛,医学称为返祖现象。这些事实正告我们,人类非贤非圣,只是人而已,身中有动物之体,脑中亦有动物之欲。
二 进化历程

据推测,几百万年前,自然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稀少,迫使智力本来不低的古猿,从树上来到地下而取食,逐渐发展了某些生理机能,并创造了语言、工具等。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机能标志着人类获得了最高级的生命机能――思想机能,彻底超越了动物,成为崭新的生命品种--人类。
最原始的人类在非洲产生,以后向世界各地扩散。
对于人类起源于古猿,我们现代人可能充满惊奇。的确,从目前静止的双方关系看,人类和猿猴存在天壤之别。其实,这是一个极其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请不要忘记,人类的进化持续了几百万年之久,而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不过区区几千年之短。我们知道,在公元前两三千年时,人类处在原始社会,那时的人使用着石头做工具和武器,只识得少数语言和数字,还没有文字。在今天人看来和动物差不了多少。中国改革开放前,我们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历史就是这样低级落后。 谁知道几百万年之后,我们人类会发生怎样高级的进化呢?也许那时的子孙会鄙视我们,我们太落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