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烤热心窝深处的火”

 远上寒山石径斜 2012-03-22
“他们是烤热心窝深处的火”
——一位“80后村官”眼中的驻村工作组

  □本报记者 范宁 通讯员 马云飞 魏光 

  “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刘占强摸了摸头,“有这么一个故事里讲的是智慧比赛,看谁能用一个金币把屋子填满,买沙土买棉花都不行,最后有人买了蜡烛和火石,点着了,整间屋子被照亮了。这么说吧,工作组就像点火的人,让大家眼亮了心明了,让我们心窝深处热了……”

  “最忙最累最充实的一个月”

  这天下午3点,永年县刘窑村组织了一堂经济林栽培技术培训班,村小学三十人的教室里黑压压挤进八十来人。“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讲的真好。”正在听课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占强压低声音对记者说。手机响了,他快步走到院子里,“是我,刘总,就是修路的预算,工作组下午都在,好的,5点左右见。”

  刘占强,1982年生,永年刘窑村人,2010年被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201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刚刚度过“任职以来最忙最累最充实”的一个月——因为村里来了省财政厅驻村工作组。

  刘窑村属丘陵地带,村里没产业,种些玉米、谷子靠天收,没企业,集体收入基本为零……这几年,刘占强压力很大,“二十出头,我高中毕业跑运输,最多管着十几个人,三十岁当村官,要管全村一千三百口。”怎么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常常觉得束手无策。

  工作组入驻,头一项工作是摸底,一连几天户挨户的敲门走访,形成了一套村情民意电子档案,每户的人口、经济、困难、愿望等一一列明,一点击清清楚楚。“档案显示,全村320户,176户盼望修缮硬化道路,96户盼望改善卫生环境。工作组研究后决定清理村里的垃圾。”刘占强当时心里嘀咕,“不是没想过,这些年垃圾污水到处乱倒,有的垃圾堆十几年没动过,村里没钱,铲车、大车都要租。但工作组的想法是,万事开头难,以最短的时间打开局面,必须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儿入手,这第一炮必须打响打漂亮。”

  几天后,工作组、村两委捋起袖子带头,全村老少齐上阵,用整整三天清完了垃圾。“工作组规划了16个垃圾定点投放和填埋点,聘了五位村民定期清填,建立了长效机制。”看着整饬一新的村子,刘占强被震动了。

  “时刻记住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对于工作组,刘占强越发佩服,越发亲切,“我服人家!先不说年轻组员能吃苦,点子多,就说组长牛厅长,在镇里县里都当过书记,这一个月没歇过一天,刚来时还冷,那天顶着大风和专家一起查土看山,一测一上午,年轻人也顶不住啊……” “怎么带领村民致富?”这是刘占强上任几年来不得其解的终极问题。如今,他觉得离答案近了,“工作组跟我说,要信任群众,发动群众,要时刻记住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工作组的日记记录着:2月20日,筛选30个项目编印《增收致富项目手册》逐户发放,供村民筛选;21日邀请省林业局5位专家实地查看勘测;24日组织村民代表到临城、内丘学习经济林建设情况……

  跟上工作组,45名村代表坐上大巴车,出去搞考察。“岗底村造林30年,苹果销到国外去,临城核桃论个卖,一个一块五。”回来的路上,村民们压抑着激动,眼睛都憋亮了,刘占强内心也被种种感受冲撞着:“村民们多数认可经济林项目,刘窑村条件不比他们差,不怕30年长,也要让村子变个样!”

  刘占强就想卷起袖子干一场。这时候,工作组反而沉住了气,告诉刘占强“急不得”。

  用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驻永年工作组组长牛金禄的话说,选富民项目,要准确的掌握村情,充分论证可行性,要提供全面的信息,做不做、做什么,要靠群众自己做决策……

  “工作组加上我们村干部,钢打铁铸又能捻几个钉?还是要靠群众的内生动力。”刘占强说,“工作组说的对,上项目不能靠一味蛮干,不能图当下痛快。要讲科学,要负责任,要见长效……”

  记者手记

  刘窑村是一个典型的“穷村”,人均年收入3000出头,学校年久失修,医疗条件艰苦,没有文化娱乐设施……

  无疑,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怎么谋发展?简单的给些钱物无法治本。作为没有资源和积累的农业村,观念和能力是发展最大的障碍,但也是唯一的资本。

  为此,工作组必须了解基层,扎根基层,必须有份量够资格,成为观念和能力的提供者。正是基于此,省财政厅工作组始终立足长远,身体力行,传帮带助,加强基层组织的各种能力建设,激发全体村民干事的信念热情。

  短短一个月,刘窑村变化很大。但这些变化只是刚起步,如何真正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工作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