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从中学做起

 nina229 2012-03-22
柳杨(化名)考入了北京大学,结果却陷入了焦虑。原来,她毕业于人大附中,班上有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出国留学。本来,柳杨也有机会就读香港科技大学。但是,由于儿时对北大根深蒂固的情结,最终选择了北大。
    柳杨上大学后,职业定位在从事商业实战和通用管理。此时,柳杨才意识到当初放弃香港科技大学是多么的失策。不过,促使她选择商业的原因,只是读了几本经济学的书,感觉挺入迷。现在,柳杨的目标就是大学毕业后尽早出国。
    焦虑之中,柳杨将为自己选择了一位职业咨询师。这位职业咨询师提了一个基本的建议:上大学了不要再把升学作为主要目标——这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带给中学生的主导理念和思维惯性。不论是出国还是国内考研,并不重要。大学四年首要的目标在于重估你自身的独立价值,想清楚你自己有何不同,并弄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像柳杨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

    中学生只知考个好大学

    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级近1000份样本说明,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是唯一出路。
    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告诉记者,中国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职业意识还很模糊,清晰的大多是“人生理想”,比如是当科学家、当飞行员等。这是很虚幻、很不明确的。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学校还是家长一直只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却从来没有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也从来没有引导他们去探索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没有引导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相应的大学、合适的专业,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提升自己职业能力,如何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寻找课外兼职工作锻炼相关的能力。
    据了解,国外中学职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模式。在美国,系统的生涯发展项目要由专业工作者、父母和社区代表共同组成团队,所使用的材料和学习经验要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相适合,实施该项目的人员是能够广泛使用各种资源和策略、达到项目目标的高水平技能的人士。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在198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范了职业指导从小学就要开始。
    易之易工作网CEO金辉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以高考为目的,人们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满足了,不会去考虑考什么大学。但是,随着当前大学教育大众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学生及家长不得不提前开始考虑考什么专业更好、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因此,职业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大学职业规划收效甚微

    目前,国内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是,职业规划课程更多地停留在如何就业的层面。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后,专业基本已经确定。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统计显示,有70%的学生对现在的专业不满意。因此,国内高校的职业规划可以说只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短期行为,很难收到真正的效果。教育部学生司一位负责人表示,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到基础教育阶段。
    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认为,美国的教育是career(职业)教育,先要确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再沿着这条路寻求发展。而中国的教育是degree(学位)教育,是确定自己以后要读哪所大学,然后再沿着这条路为了读书而读书。许多学生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以后到底要干什么。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学生目光短浅,而是家长、老师没有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只过问他们以后想读哪所大学,而没关心过他们想做什么事,自然也不会有这方面的知识灌输给他们。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规划须从兴趣出发

    一项对人大附中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99%的学生在职业规划诉求中迫切需要的是“实践”。今年的新课改也规定,社会实践占必修学分的近20%,说明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国家相应的高考政策还没出来,不知道在高考中社会实践会占什么比例。所以,有很多学生、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将社会实践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易之易工作网CEO金辉表示,作为学生及家长,不能仅仅将社会实践作为应付高考的一个手段,而应该将社会实践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认为,职业实践比传统的社会实践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它以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职业探求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为自己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做一些探索,看看这样的职业是否真正适合自己,需要些什么知识、技能和素质。
    吴志兰表示,中学生职业规划,首先是认识自我,其中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和价值观。其次是认识职业。认识职业必须是孩子亲自去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是否适合这个职业,不能光听别人说这个职业怎么样怎么样,一定要亲自去探索,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信息。第三是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打算从事该职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应该参加什么样的学习和培训。当这些都很清楚后,就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了,要学习哪些课程?最后是进行职业决策。当前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到位、手里掌握大量信息的时候,就能够比较科学地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