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说的积食到底是什么?

 图书 馆员 2012-03-22

中医说的积食到底是什么?

罗大伦
前两天,一位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的孩子发烧,已经好多天了,美国的医生检查,说内脏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高烧不退,美国的医生开了退烧药,可是只能降温几个小时,然后就还是高烧,再问医生,医生也无奈,最后她没有办法,给我打了电话。

我问了问美国当地的天气,觉得应该不是天气的问题,于是又问:小朋友在发烧之前,什么东西吃多了吗?这位朋友回想以后回答:确实几个华人家庭出去聚餐,孩子吃了很多东西。

于是,我分析这可能是食积导致的,于是问她之给孩子吃了什么药,她说在西药无效以后,给孩子去药店买了中成药柴胡桂枝颗粒什么的。于是,我告诉她这个药可以继续吃,同时,嘱咐她只需要多买焦三仙各六克、炒鸡内金六克,给孩子熬水喝。

结果,第二天晚上,我收到邮件,她说“中医真神奇啊!孩子的烧已经退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孩子烧了那么多天,用点消食导滞的就退烧了呢?

原来,这就是积食为患。

那么,什么是积食呢?

这需要先给大家讲一下脾。这个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脾是什么东西呢?西医的脾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器官。参与生产淋巴细胞,西医的脾切除没问题。这人车祸导致脾破裂,脾直接切掉,没事,活得好好的。中医的脾可不行了,这两个为什么不一样呢?西方的医学进到中国来的时候呢,他的spleen应该完全起一个其他的名词,叫“斯普林”什么的就可以了。但是不知道谁,一下把中医的脾就给安到这上头去了。中医的脾是有自己的概念的,后世就把这spleen也叫脾了,这两个脾就混了,我刚学中医的时候也学得乱得很,这需要大家一点点理解,实际上,中医的脾包括西医的脾和胰两个脏器,但是其功能还远远大于此。它还包括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还负责生血,还负责统血,还负责统水等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中医的脾是负责运化食物的。

什么是运化食物呢?就是把这些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输送。这种输送有两个方面。

运化,运和化不是一回事儿

什么是运化呢?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

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什么呢?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胃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了,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把食物给分解了,不再是一块一块豆腐,不再是一棵一棵青菜,而是成为糜状的东西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消化”这个词其实是包含着两个含义,不一样,“消”是磨啊,是拆分啊,物质还是原来那个;“化”就是把它变成能够吸收的东西了,给它化成这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为什么叫“脾主运化”呢?因为“化”之后,还有“运”。当脾把食物给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质之后,脾还负责把它送往全身各处。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东西叫精微物质,其中清轻的物质往上走,向上输送到心肺,成为气血化生的来源;另外一方面是输送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浊的物质向下走,其中糟粕会被排出体外。

这叫运化的运,像灌溉一样,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所以《黄帝内经》里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说这个脾为孤脏。它在中央的位置,它能够灌溉四方,能够像灌溉大地的那种沟渠一样,去灌溉我们四肢百骸。所以,这是脾的运化。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特别容易积食。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比如说那种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吃完很容易就病,所以总有家长对我说,昨天孩子开生日晚会,然后剩下的一半蛋糕她的孩子都给吃了,然后今天就开始哮喘了。

所以,积食的孩子特别多。那么什么是积食呢?积食就是孩子对某些特定的食物,突然摄入过多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结果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这就是积食了。我经常说,孩子像金鱼一样,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无休止地吃下去,此时需要父母担起阻拦的责任,这是保护孩子。可是,有的父母觉得我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们,让孩子吃个够,结果,这样反而伤害到了孩子。

我举个例子来形容什么是积食,如果我们把电脑里面的文件都打开,我们同时打开几个没有问题,当我们让一千多个程序同时运转的时候,电脑就会死机了,这种死机就和积食一样。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多样的,适量的,没有问题。当我们吃同一种东西,吃得非常多的时候,超出了我们脾的运化能力,结果就导致脾的“死机”了,这就是积食,也叫食积。

积食也会大致有分类,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不想吃,没有胃口,这往往是积在胃部更多,因为胃不能受纳了;有的孩子却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这往往积在脾更多,脾无力运化了,身体没有营养,于是发出求助信息,报告司令部说需要吃更多的东西,这样司令部发出指令,要吃跟多的东西,于是孩子就开始猛吃,可是吃得越多脾越无力运化,最后就都泻出去了。

积食还会分出寒热来,如果孩子的身体偏于阴虚,那么积食以后,积滞容易化热,导致湿热积滞为患;如果孩子素体阳虚,则积食很容易伤到脾阳,导致孩子的阳气不足,形寒肢冷,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积食还分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的是积滞的食物还在,这往往是刚刚吃的,是急症,比如孩子吃喜欢吃的奶油蛋糕吃多了,吃了半个,第二天发烧感冒了,此时是有形的积食还在,这是有形的,此时只需要把积滞清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是无形的,这往往是慢性的,就是吃某种食物过多,伤害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了,此时可能具体的食物有可能不多了,这叫脾虚夹积,还有点有形的物质,还有的时候是积滞的食物早已不在了,但是脾胃却依然无法正常运行,这种孩子正气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反复外感,这种情况就是“无形之积”了。如果不及时调理,会逐渐变成“疳积”,所谓“疳积”就是因为喂养不当或者久病导致的严重的营养障碍。

有的家长问我:为什么自己给孩子每顿饭都喝粥了,什么都不敢吃,可孩子还是积食呢?原因就是这样的,这是那种无形的积食,其实是孩子的脾胃被某种食品给拖累的功能异常了,至今未能恢复。

那么积食有哪些表现呢?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开始变厚,有的是全部变厚,有的是只在舌体中间,出现一个硬币一样的变厚的圆圈,这都显示孩子可能出现积食了。

同时,孩子的嘴里开始有味了,有的家长会敏感地闻到孩子口中的异味,这就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口中异味,有的孩子还会嗳气,反出酸腐的味道,严重的还会呕吐。这就是有积食了。

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的味道特别臭的情况,会有酸腐的味道,古人形容“臭如败卵”,这也是症状之一。

绝大多数孩子,此时不想吃东西,不想喝奶,很容易烦躁啼哭,晚上睡觉不安稳。

如果孩子会形容自己的身体情况了,会说自己脘腹胀满。

一般对于刚刚出现的积食,家长心中是最清楚的,因为孩子吃了什么家长最知道。

此时,对于有形的积食,我们可以找中医调理,不严重的,也可以自己用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六克,马上熬水给孩子喝。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这个东西各6克,熬水喝了,一般两三次孩子的积食马上就会去掉,可能身体就没问题了,如果你不去掉的话,这个东西留在里面能变成大患。孩子可能发高烧,退不掉,都是因为这个引起的。这是中医的特点,有的时候,孩子发烧,怎么用退烧药都无效,到了中医那里,中医一看,孩子积食了,于是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很平淡的焦三仙什么的,结果立竿见影,孩子的烧马上就退了,所以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看孩子的病的时候,总是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积食,因为这往往是引起孩子其他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那种脾虚夹积或者干脆就是无形之积的,我们一般会在前面的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太子参、白术等补脾运脾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一般相对复杂,不是我们自己在家里能解决的,希望大家找附近的中医,协助分析一下,然后开个方子调理一下。

但是大家记住了,我讲得要记住了。消积的东西,也不能常用。小孩积住了,给他喝两天消食导滞的药物,化掉了就不要喝了。千万不要让孩子的脾胃知道了,有一种外来的东西能够替代脾胃了。就不要让孩子的脾胃有这种感觉,你如果天天给他喝消食导滞的药物,他的脾胃功能反而弱了,因为知道有东西替代我了,我不工作了,这样脾胃反而不正常工作了。所以喝两天,一消掉积食,马上停住。这个是小孩积食初期的处理方法。

如果孩子的积食已经比较重了,有了寒热之分,或者要进入无形之积的情况了,就要找医生来处理了,一般需要在消食导滞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滋补脾胃的药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

一转眼,秋天又到了,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了,有时候看到路边郁郁葱葱的草,我都会觉得生活的美好。有小孩子的朋友,在这个季节里,多带孩子去远方走走吧,到有绿色的地方走走,这是一种享受。

 再谈孩子的积食

    在微信公众号回答了几天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家长问关于孩子问题的,不管是外感,还是食欲不佳等等,各种问题,最后发现往往与孩子的积食相关,因为家长发来的舌图,孩子多数都是舌苔厚的,有的明显是舌体中间有厚苔。我讲过,这在儿童身上,是积食的问题。此时把积食化去,孩子的身体往往自己就会调整,即使自己没有调整过来,用药调理也会非常容易。

    可是,为何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我想,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学习不够,很多书籍,网络资料里面都写了儿童积食的问题,比如我写过的《让孩子不咳嗽、不发烧、不积食》等两本儿童的书,比如微博博主杨千栋的微薄,里面都详细地写了孩子积食的识别和调理方法。但是我估计大家学习不够,还没有认识到积食的危害,所以这个病因,放在眼前,也不会识别,任孩子生病,也无能为力,这是很遗憾的啊。

    我再简单陈列一下,积食的表现:舌苔变厚,尤其是舌中苔厚,口中味道变重,容易嗳气,嗳气有酸腐味道,婴儿容易吐奶瓣,肚子胀,胃口不佳,拉肚子,大便气味有酸腐味道,右侧脸颊容易有红晕红斑,右侧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右耳朵痛,右边牙龈痛等等。

    而我给出的食疗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用焦三仙各十克、炒鸡内金十克,熬水喝,一天喝三次,一般连喝两三天。这是五岁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减量。比如三岁以下用一半的量等等。

    但是,这个量是家长自己掌握的,可以根据孩子的轻重调理。

    现在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很多家长也看过我的书了,也知道孩子积食了,就是不敢用,问:“罗博士,我可以用焦三仙吗?我分析孩子是积食了,可是我不敢用啊!”

    这是家长的主要问题,我觉得一半的家长,都是这样说的。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要讲讲这四味药和食物的关系,其实,这都是食物啊。焦三仙,分别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炒内金,就是炒的鸡内金。

    我问个问题,您平时给孩子吃的零食里面,有没有山楂呢?大家说有啊,经常吃!

    那么我会问,为何山楂炒一下,您就不敢吃了呢?大家会回答,感觉这是药物啊!哎,我告诉您,它就是炒过的山楂而已。

    其实,在中医里,我们古人思考了大量的如何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方法,我们的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也有各种作用,古人就是用这些食物,来调理我们的身体,这是食疗,只要方向正确,这是最安全的调理方法。

    至于炒麦芽,我们平时都吃面吧?孩子吃各种糕点吧,这都是麦子磨的面啊,那个麦子,如果让它稍微发芽一点,然后炒一炒,就是炒麦芽啊,您说说,这是不是粮食呢?

    然后就是神曲,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奇怪,这可是药物啊?其实,一般的神曲,就是用面和麸皮,加点杏仁粉、赤小豆粉,加上一点点青蒿等药物的汁液,然后发酵而成,但是最主要的成分就是面和麸皮,其他的只有一点点。里面富含酵母菌、酶类、维生素B复合体等等,这和发酵的酒曲什么的很类似,我们可以理解为发酵的面团,然后炒一炒,就是这个东西了。

     至于炒鸡内金,鸡内金就是鸡胗里面的一层膜,是鸡肉的一部分,鸡内金是比较神奇的东西,它具有消积化食的作用,您孩子应该喜欢吃大鸡腿吧?那么,为何对鸡内金就觉得不敢吃了呢?

     所以,大家看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吃的食物,而且,我们还不是让您直接都吃了,而是熬水,喝这个水而已,您说这都平和到什么地步了?

    所以当我看到有的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积食,可是看到焦三仙却说,天啊!我的孩子可以吃这些东西吗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们,您的孩子只要能吃饼干,就可以吃它们的。

    很多孩子的脾胃受伤,是反复积食,家长却毫不知情,最后积累而成的。所以我建议有小朋友的家庭里,都要准备这四个食物(我直接称呼它们为食物吧),一旦发现孩子舌苔变厚,出现积食的征兆了,就喝两天,一般就没有问题了。

    此时,我还建议家长都上网,搜索视频,在当归中医学堂的网站,和各个育儿网站里,都有很多的捏积的视频,如果学会给孩子捏积,则孩子的脾胃会很强壮的。

    还要提示大家的是,焦三仙和炒内金,虽然都是食物级别的,但是有些食物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吃的,它们都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如果自己给孩子服用,一般三天即可,不必多用,因为如果您总是用外援来帮助孩子消化,则孩子自己的消化功能就很容易放松警惕,所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调节饮食来改善脾胃状态。

    所以,让孩子学习吃五谷杂粮,蔬菜等,才是真正的调理之道,我所见到的积食,多是喂大鸡腿红烧排骨喂多了导致的,而罪魁祸首,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太爱孩子了,所以容易使出浑身解数,给孩子烹调美味吃,结果让孩子积食了。

    有的孩子,确实因为反复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需要在化积食之后或者同时,再补脾胃,这需要在焦三仙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补脾之品,这样的方子,我以后再和大家聊,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再说育儿的心态与孩子的健康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态,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个外地的朋友,找到我希望给孩子看看,说孩子身体有问题。结果等我见到这家人,我发现这孩子的母亲,无比紧张,她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天都要塌了。

    这是我最常见到的情景,就是孩子的母亲,无比紧张,我在很多文章里面讲过,最初我以为是孩子的身体失调让母亲紧张了,可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是母亲的紧张导致的孩子身体失调。

     有的人会说,这是互相影响的,有那么容易生病,那么频繁生病的孩子,母亲能不紧张吗?而母亲的紧张,也才会导致孩子不正常吧?

     这样说是看似客观的说法,但是,我看了这么多孩子家长的经验告诉我,是母亲紧张,孩子才容易生病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生病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况,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般孩子偶尔生一次病,心态比较稳定的家长,就会正确处理,然后孩子痊愈,此事过去。

     但是在心态焦虑紧张的母亲那里,同样的一次感冒,就会导致严重后果了,她们会给孩子过多用药,然后会觉得孩子感冒后一直没有完全恢复,然后再用药,孩子再因为药而失调,然后更加用药,请名医,用更多的药,孩子更加失调......天啊,这是一个无休止的循环。

    尤其是,这种用药,会陷入热药,孩子变热了,然后凉药,孩子变凉了,再用热药,孩子又热了,再用凉药,孩子怕冷了,再热药,然后抓狂,名医在哪里?更多医生,更好的医生......

     这个过程挺可怕的。我举个例子,我们都骑过自行车吧?您双手握着车把子,两个胳膊如果无比紧张,会出现什么情形?车把子会左右抖动,左右摇摆,因为两个胳膊在较劲,调整过度,想往右,可以过度了,又要往左,又过度了。这样下来,一会车的摇摆幅度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倒下。

    可是,如果双臂放松,则自行车反而会非常平稳,有的人甚至可以双手轻轻搭在上面就可以了。这和育儿是一个道理的。

    再说前面那个例子,当时,我把这些道理讲完,孩子的父亲不住点头,严重同意说:“您说的太对了,她每天都紧张得不得了,您知道吗?她经常晚上,整夜不睡,趴在旁边看孩子什么时候鼻子有点堵,紧张得不得了,我都很头疼,我就说这样问题很大,可是她不听,您多说说,她会听的!”

    这也是我经常遇到的情景,就是孩子的父亲基本态度正常,可是孩子的母亲却无比紧张。

    大家可能会说,天啊,孩子患了抽动症,当然母亲要紧张啊!我告诉大家,有这样的案例,就是最终孩子的父母懂得了这个道理,家长彻底放松,多带孩子出去玩,不给孩子压力,结果一点药都没有服用,孩子没有多久彻底痊愈!

     这样的母亲,就仅仅这几天,我就见到了好几例,或者这么说,我这几天见到的几例孩子的母亲,都是这个类型的。

     其实,我记得小时候,很多乡下的老乡,孩子整天流着大鼻涕,也没有怎么管啊,还是田地里面成天跑来跑去的,最后也长大了,比城里孩子还健康。

     我当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就在学校的西门边上,有个报刊亭,里面卖报纸的,是一对儿外地来京的年轻夫妇,估计农村来的吧,我读博士那个时间,他们刚刚生了一个男孩,他们两口子忙着卖报纸,我看他们就在报亭旁边的人行道上,铺上一张报纸,然后把孩子放在上面,这个胖小子什么都没穿,整天光个屁股,在报纸上滚来滚去。

     我记得我看着这个胖小子,就经常想,这也是一种育儿方式啊,和我们城里人的精细培育,完全不同,这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啊。

     前几天,我路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转到附近,吃口饭,结果路过的时候,我看到一个身体很壮的小男孩,坐在报亭边上的椅子上,我问老板,这是你们的孩子吧?就是当年光着屁股躺在地上的那个孩子?那个男的说,您还记得啊,就是他啊,都十岁了!

     这样的育儿方式,我们不评价优劣,但是,和前面的母亲,正好是两个极端,反差极大。最后,谁的孩子健康,我想结果应该是一边倒的。

     所以那天我对那个母亲说,我的观点是:母亲心态平和放松,孩子的头疼脑热很容易调整,孩子会健康的,如果母亲心态焦虑恐惧,则孩子一定不健康。

     有人说,您讲的这不是“吸引力法则”吗?

     这本叫《吸引力法则》的书我没有看到过,听人说好像它讲的内容是,你想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就会出现,您天天想倒霉事,倒霉事就会发生。

     这个法则很不科学,但是,是不是如此,我们自己可以评判,您想想,如果您每天晚上睡觉,会有一个人,趴在您的旁边,紧张地数着您的呼吸,心中焦虑地想:千万别堵啊,千万别堵啊!这样过去一个月后,您会怎么样?我还真不知道。

     而我讲的,不是这么神秘的内容,我讲的就是,您焦虑,在孩子出个小问题时就会举措失当,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我那天也给孩子开了点调理脾胃的什么山药莲子肉等食疗的东西,但是更多时间是讲这个道理,我感觉到,孩子母亲的眼里出现了些许的失望,估计她在想:我大老远跑来,您讲的却是这些。

     后来她自己说的:“我就是希望找到那样一个名医,开个特别好的方子,把孩子'咣当’一下摆正,全部正常,然后就好了。”

     我告诉她,估计她找到每个中医,都可能要一点点地调理脾胃,孩子这样的问题,是很好调理的。但是,如果她的心态没有摆正,如此紧张无措,则会再次给孩子乱吃食物和药物,最后让孩子仍然失调,所以,这个名医,应该是她自己。

     后来我对他们夫妇开玩笑,我说这都是独生子女正常搞的,如果再生一个,就不会这么紧张了。她当时吓坏了说:“天啊!那还了得,一个我都要崩溃了!我整晚都睡不着觉,哪敢再来一个?!”

     我说:看看,本来养孩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您现在把它变得多么的可怕?

     前天又见到一位这样的母亲,自己说:“我知道我焦虑过度了,我自己清楚,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啊,他一咳嗽,您不知道我都怕成什么样了,怎么办?”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大问题。这就需要这样的母亲学习了,有时我的心态,不是自己告诉自己放松,我们就可以放松的,我们要学习各种体系,来调整心态,学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妹妹罗玲写的文章,比我的更重要,因为母亲的心态问题,被忽视太多了。

     我认为,学习,是这样的母亲要做的。与其疲于奔命,不如认真学习,重新开始,因为,此时的育儿,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上学之后,在青春期,这个问题会引起越来越严重的冲突。希望大家从学龄前的育儿开始,摆正心态,把未来的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这些天,我遇到的孩子问题,基本上全是这样来的。我每次都讲同样的话,我把这些话写下来,也给其他的家长看看,希望引起有此类问题的家长思考。

      对了,也有孩子父亲是如此焦虑的,这更令人担忧。那天我看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舌头很尖,舌边尖很红,就问孩子为何压力如此大?孩子母亲说我们孩子很好啊,特别懂事,很成熟,心态很好的。

     当时我很疑惑,后来这个母亲说,就是孩子的父亲有点严厉,孩子犯错误了,他让孩子自己走进厕所关黑屋子,然后孩子的反应是不说话,用脑袋自己撞墙。

     然后,孩子的父亲听说阴历五月是“毒五月”,孩子出去对身体不好,于是让孩子一个月没有下楼。

        用紧张焦虑的心态育儿,会举止失措,就是这样。

九个方法轻松应对小儿积食!妈妈再也不担心了!

小儿积食的宝贝非常多,一不小心积食了,肚子胀胀的,想吐又吐不出来,口臭,粪便失调,或许便秘或许拉稀,有时还会伴有发烧、夜啼口腔溃痛、鹅口疮等。最主要的是,啥都不想吃。母亲该怎么办?

中医讲:“胃者主纳受,脾者主运化。脾胃结实,四肢安定;脾胃衰弱,百病蜂起。故调度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却病之良方也。”

尤其是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排泄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难习惯食物的质和量的较大改变,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理功用较差,免疫功用欠佳,很容易在外界要素的影响下发作胃肠道疾病。

积食了,怎么办?

1.调饮食

首先从调理饮食着手,恰当操控进餐量,饮食应软、稀,易于消化(米汤、面汤之类)。6~12小时后,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2.保和丸——助消化

保和丸由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构成,其间山楂可消食化积,并善消肉食之积;神曲消食和胃,并善消酒食陈旧之积;莱菔子可降气消食除胀,善消谷面之积,三者合力即可消各种食物之积。积食易导致气滞、化生湿热,所以配以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湿,健脾和胃。此外,连翘可清热以化积食所生之热,又有散结及成效以助消化。全方可消食和胃,清热除湿。

3.小孩健脾化积口服液——调脾胃

益气健脾,消食化积。适用于素有脾胃衰弱、又因多食不消化所造成的的不思饮食。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粪便干结等症的辅佐医治。

4.小孩消食退热糖浆——助退热

小孩积食伴发热时可用。消食退热糖浆具有清热解毒、消食通便的成效。主要是用于小孩外感湿邪、内有积食所造成的的伤风,表现表现为高热不退、腹胀、粪便不畅;上呼吸道传染、急性胃肠炎患儿有上述积食表现也可适用。

5.小孩化食丸——治便秘

具有消食化滞,泻火通便之成效。主治食滞化热所造成的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厌恶吐逆、口渴、腹胀、粪便枯燥。

6.枫蓼肠胃康——伴泄泻

枫蓼肠胃康颗粒,清热除湿化滞。用于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症见腹痛腹胀、泄泻臭秽、厌恶呕腐或有发热恶寒苔黄脉数等。亦可用于食滞胃痛而症见胃脘痛、拒按、恶胃口吐、嗳腐吞酸、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者。

7.一捻金——祛痰通便

消食导滞,祛痰通便。用于脾胃不好、痰食阻滞所造成的的积滞,症见停食停乳、腹胀便秘、痰盛喘咳。

8.捏脊10遍

9.饮食留意清淡饮食

荤菜肉食以熬汤为先,平常吃些山楂、萝卜、豆腐等。

声明:以上药物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运用!

积食厌食磁贴选用纯中药装备贴膏,有着收效敏捷、无副作无毒用等优势,是医治孩子积食厌食非常好的方法,家中主张常备一些避免宝宝积食时束手无策!点击下方可直接检查哟!

药店人要知道的:儿童积食常用药物及联合用药大全

小儿总是不想吃饭大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又称“生积”“积食”),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导致小儿生积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消化功能未成熟健全、家长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等都是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一、病因分析

食物给我们带来能量、热量,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中医上称之为“积食郁热”,就是吃得过多,脾胃的消化功能运化超负荷,尤其是小宝宝们,从而积食、积热,内郁化火。

二、常用药物

1.健胃消食片

成分:太子参、山楂、山药、麦芽、陈皮。

治疗症状:脾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大便溏稀、面黄肌瘦的患儿。

成分解析:君药太子参,补气健脾;臣佐药山楂、山药、麦芽,治疗米面积,使药陈皮。

注意事项:孩子多为纯阳之体,所以在发热感冒期间禁止服用,但食欲不振、平时不爱吃饭且大便粘稠者可以食用。

2.乳酸菌素片

成分:乳酸菌素

治疗症状:用于肠道异常发酵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及儿童腹泻,指的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

注意事项:适合不爱吃饭及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所以孩子在食欲旺盛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3.大山楂颗粒(丸)

成分:山楂、麦芽、神曲(又名三仙)。

功能主治:开胃和中、消化不良,用于食欲不振的患儿。

注意事项:此方成分为三仙,偏于治疗食积患儿,不含消虫积之药物,所以孩子有虫积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4.小儿健脾丸

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去皮)、山药、莲子(去心)、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玉竹。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人参、白术,孩子感冒咳嗽期间禁止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孩子在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此方善于治疗食积患儿及精神不佳,不善于活动的患儿,不能治疗虫积。

5.健儿消食口服液

成分:黄芪、白术(麸炒)、陈皮、麦冬、黄芩、山楂(炒)、莱菔子。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黄芪、白术,是补气健脾药物;佐药为炒莱菔子,是破气药物;此药为消食积药物,在患儿感冒咳嗽期间不能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患儿服用此药要依据症状及病情。

5.小儿消食咀嚼片

成分:炒鸡内金、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槟榔、陈皮。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用于脾胃不和、便秘、食滞、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方中有消米面积的炒麦芽、炒神曲,有消肉积的炒鸡内金,有消虫积的槟榔,有消疳积的炒鸡内金、四仙、陈皮。此药方中无苦寒药及破气,所以患儿在发热及急症时,要饭前较多剂量服用。

6.常用健脾除湿、和胃消食的药食同源饮片

成分:山药、山楂、薏仁、芡实、莲子、茯苓、白扁豆、鸡内金。

服用方法:可以全部选用,也可以部分选用,直接熬汤服用;也可放入粥中熬熟食之;也可打粉放入奶中或饭中同时食用。

三、联合用药

(1)积食与发热:

积食引起的发热叫“积热”,食物停滞在中焦,积滞过久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就会体温升高。

这类孩子的症状多为:脘腹胀痛,乳食不化,大便秘结,酸臭异常。《脉经》中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也。”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感冒宁颗粒

(2)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中医称之为“食咳”。这在中医古书中有记载,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很多家长会不理解,脾肺为不相关的两个独立器官,跟积食与咳嗽有关系吗?其实中医是这样阐述的:五脏是互相关联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就会生痰就导致咳嗽不止。

这类孩子的症状多为:不思饮食、口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白或黄厚腻,这时就应该给患儿服用健脾消食的药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与肺炎有什么关系呢?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储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从而伤肺;得肺炎的患儿大多身体免疫力都较差,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所以中医大夫治疗肺炎孩子的神奇之处:脾为后天之本,在治疗肺炎患儿时就是以“杜痰”调脾为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琥乙红霉素颗粒

(4)积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经常看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一生病就是输液,越输液孩子身体越差,这样就又恶性循环。其实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脾胃功能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到肺。

中医是这样阐述的:肺主皮毛,积食会生内热,体内有火就会外感风寒,于是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清咽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称为“喉痹”,因为肺胃实盛,积食容易生火,火容易上延,所以就会攻到咽喉部位,所以患儿就生喉痹。

在治疗患儿咽炎时,不仅要口服利咽解毒的药物,还应该配合小儿消食的药物,从而使患儿病情好得快!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清咽颗粒

(6)积食与便秘

首先要分析孩子便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孩子脾虚,过饱积食会出现脾胃的蠕动功能差,脾胃运化失调及孩子的肾经之水不及肠道,就会出现大便秘结。但通常家长看到孩子便秘就会让他们服用泻药,这个用法实际是错误的,会让孩子泻得更缺水,同时泻药多为苦寒药物,这样会伤及孩子的后天之本——脾胃,反而使患儿病情加重!

患儿便秘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健脾和胃,内源性加强孩子的脾胃蠕动功能,轻轻松松解决便秘!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七星茶糖浆

(7)积食与泄泻

中医称泄泻就是咱常说的拉肚子、腹泻。积食常与湿热、暑湿相兼并存,脾虚失运时就会体内生湿,脾胃气机就会升降失常,从而使患儿泄泻。

中医的治疗原则上有一种“通因通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患儿出现积食泄泻时,应该服用消食导滞的药物治疗,从而去泄而自止。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双解止泻颗粒

(8)积食与夜啼

中医书《素问·逆调论》中阐述“胃不和则卧不安”,其实说的就是积食引起脾胃不和,则气滞胀满、腹痛,从而引起心脾不和,而且积食又会引起胃火食烧,就引起患儿夜不能寐。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七星茶糖浆

(9)积食与贫血

积食出现就是脾虚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医说“脾为生化之源”,所以积食就会造成血虚,脾虚的患儿常表现的症状就是挑食、厌食,久之就会营养不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贫血。所以治疗贫血时要健脾和胃,同时还不能过多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10)积食与荨麻疹

积食过长就会损伤脾胃,产生实火。脾虚的另一现象就是会内生湿症,湿邪又会生痰,脾主肌肉,这时就会热、湿、痰体现于肌肤,发于体表。而且脾虚又会外感风邪,这样就会出现内外皆不调的现象,就会外发于体表——荨麻疹!

四、食疗方法

(1)喝健脾汤水。

妈咪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五、特别提醒:少喝冷饮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综上所述,儿童生理功能是“脾常虚、肺常虚、肾常虚”,儿童用药原则中阐述:应该佐以健脾和胃之品,如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槟榔等;用药及时,用量要清;宜用轻清之品,如属必用,则宜少量,中病即止;不宜滥用滋补之品;所以孩子在生病时要根据病情、病因、病程合理搭配健脾消食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