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哲理

 小袤 2012-03-2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哲理

 

水至清则无鱼

释义: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亦作水清无鱼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释义:徒,就是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译为现在的话就是朋友。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他过分要求与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一己的标准,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出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成语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应该承认,这句成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话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