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弗里德·穆拉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伟哥”

 sangwensheng 2012-03-23

弗里德·穆拉德

弗里德·穆拉德弗里德·穆拉德

弗里德·穆拉德,1936年9月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生物医学家。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医学院整合生物学和药理系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分子医学会主席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因发现一氧化氮能促使心血管扩张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他的成功发明导致了新药“伟哥”的发明。 2012年1月9日被聘任担任中国广州医药研究总院院长。

弗里德·穆拉德 - 简介

弗里德·穆拉德弗里德·穆拉德
弗里德·穆拉德,知名药物“伟哥”理论发明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1998)、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199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2007年获聘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医学院整合生物学和药理系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顿医学院内科教授,美国John S.Dunn生理学和内科杰出讲座教授,美国德克萨斯-休斯顿大学评议教授,美国德克萨斯-休斯顿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生物化学系教授。 他专著并与他人合作了334部医学科学著作。

弗里德·穆拉德 - 简历

弗里德·穆拉德弗里德·穆拉德

学习经历

1936年9月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1956年获得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双博士学位。
  
1965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西瑞泽大学医学院硕士,同年获得该校医学院药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71—1981年担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1973—1981年任内科学系临床药理学科主任;

1975—198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药理学系教授;

1981—1986年任美国加州Palo Alto医药配给中心总管;

1981—1989年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内科学及药理学系教授;

1990—1992年任Abbott实验室配药研究发展中心副所长和老年保健公司总裁;

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他的成功发明导致了新药“伟哥”的发明;

2000年任深圳科学与技术顾问;

2002年任苏州大学荣誉教授;

2002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荣誉教授;

2002年任中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2年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3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荣誉教授;

2004年任上海徐汇区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

2006年任青岛大学名誉教授;

200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名誉教授;

2007年获聘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1月9日被聘任担任中国广州医药研究总院院长。

弗里德·穆拉德 - 科学成就

穆拉德长期从事细胞信号研究,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NO/cGMP信号途径研究领域,旨在鉴别新的分子途径和靶点,以促进新治疗手段的发现和发展。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如下:

1、开拓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研究领域,参与了1971年诺贝尔医学奖(发现cAMP介导激素作用的机理)研究工作;确立cGMP作为第二个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生理药理作用;确立鸟苷酸环化酶的胞浆型和胞膜型两种类型,开创体内cGMP 多元调节的学说;率先证明一氧化氮与鸟苷酸环化酶之间生物化学、生理及药理学关系。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的研究成果,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发展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研究的新理论,作出新贡献。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又提出一氧化氮信息传递系统与健康血管内环境的新概念,为探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一氧化氮病理学及炎症医学的新方向,对治疗以过度表达iNOS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战略和手段;发现导致酪氨酸氮化的新途径,在生理或病理上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弗里德·穆拉德 - 科技交流

弗里德·穆拉德弗里德·穆拉德

2000年以来,穆拉德担任深圳科学与技术顾问、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等大学荣誉教授,为中国的科技战略出谋划策,为众多大学团队和中国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穆拉德作为顾问,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石家庄和大连等地研究制订生物科技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他帮助中国高等院校加强国际联系,提高科研水平。他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建立“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与石家庄市政府合作,开发具有较大规模的科技园区——穆拉德科技园

弗里德·穆拉德 - 所获荣誉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998年)

美国心脏协会Ciba奖(1988年)

NIDDK Bd.科技顾问(1990—1994年)

因杰出研究获Lasker奖(1996年)

国家科学院成员(1997)

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成员(1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