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品藏51期:紫金砚的过去与现在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2-03-23
紫金砚的过去与现在 (2012-03-14 20:47:42)  转载文化周玉冰的博客 
标签:杂谈

星品藏51期:紫金砚的过去与现在

 

收藏市场
                             紫金砚的过去与现在
    歙砚、端砚,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紫金砚似乎许多人还比较陌生。其实,历史上众多文人追捧过“紫金砚”。在绝技一段时间后,紫金砚重新登上艺术的殿堂。   

                       多种典籍记载紫金砚
   歙砚、端砚、澄泥砚、洮河砚是四大名砚。紫金砚是什么样的砚呢?
   紫金砚是用紫金石制成的。据记载,开掘紫金石制砚,始于汉,盛于唐,大量收藏于宋。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所著《云林石谱》有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砚,特轻薄,皆远古物也”。大书法家米芾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紫金帖》中曰:“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目前,台湾故宫博物院宫廷贡单列第一者即为紫金砚。
                             紫金砚出自何处?
    紫金砚石料是紫金石。紫金石含钙量很高,而且含有锶、钼、钾、碘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它以“质坚、润泽、发墨”三美丰韵天成。种类有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金带等十一种之多。北京“荣宝斋”古砚专家韩度权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评价紫金石:“质坚下墨泽润,三美风韵天成”。
   历史上,包括苏轼在内的文人墨客、王公贵族争相收藏紫金砚。在唐朝,紫金砚是宫廷贡品。那么,紫金砚到底产在何处?有人说淮南,有人说寿县。安徽紫金砚非遗传人戚良伯说,紫金石出自寿县境内的八公山,当然是寿县的,但两地都在名目上争夺,市场亟待规范。“要重视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和保护,合理有序地开发紫金石资源!”戚良伯呼吁。
                            紫金砚价格怎高于歙砚 ?
   紫金砚没有歙砚名气大,但市场上类似造型、雕工的紫金砚,价格整体上高于歙砚,这是什么原因?戚良伯介绍,历史上寿州战乱不断,清代时紫金砚的制作技术失传了,导致它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晓。后来,他研究古籍,寻求名家,终于重新让紫金砚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且频频获奖。此外,紫金砚的石料来源于紫金石,紫金石已经是稀缺资源了,而适合作紫金砚的石料只是原淮河故道下一段下面的石料,珍稀性决定了它的价格。

 

本期刊头题字:李修建

星品藏51期:紫金砚的过去与现在

画家李修建

  李修建,安徽合肥人,著名书画家,安徽美协会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书画家,他从未拜师,广泛博取。幼年时极喜爱书画,参军后亦不懈追求。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不断探索,重笔法,求意趣,终于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画展中获奖。

  事迹:

  博取众长成一家

  李修建和他的书画艺术

  中国画坛上,安徽很有几位传奇书画家。比如,黄宾虹、黄叶村,他们以特殊的人生际遇和非凡的艺术成就。

  李修建绝对算是一位传奇书画家。

  他的传奇在于他的人生经历,在于他几十年孜孜追求取得的了不起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没正式拜过一位老师却是许多人的老师,在于每一个与其交往的人都说与其交往如饮甘饴。

  我在很多书画集和古玩店里看到过李修建的山水画,整体感觉是浑厚清雅,意境幽邃。在他的山水画前驻足静观,心灵是宁静与愉悦的,这在于他以富于质感的笔墨探索象外之境,构图、用墨、用色严谨精到,营造出的山水神韵洒脱灵动却又浑然苍劲。

  他的写意花鸟,我见得较多的是牡丹和荷花,第一感觉是清雅有格调。画牡丹得画家很多,画好画得别处一格不容易。艳俗与雅致、热烈与灵动,这个分寸是较难把握的。李修建笔下的牡丹,有富贵的神态、有灵动的气韵。花瓣颜色丰富而不艳俗,变化自然,或浓或淡的水墨勾勒出叶子,经脉细腻别致,似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让人心动。

  1963年出生于合肥的李修建,父辈、祖辈中找不出一个搞艺术的,他却从小就喜爱画画。因为家里贫穷,就用笔在地上画,画天上的飞鸟,画河中的游鱼。有时,父母让他去买菜,他悄悄省些下来去笔和纸画画,临摹《芥子园画谱》。在他童年的内心世界里,还不知道去为自己规划未来要做一个画家,画画是一种兴趣,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李修建带着梦想去参军,直到复员后分配到工厂工作。李修建还是一如当初,不曾想过当画家,但没放弃画画的爱好。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次不幸的工伤事故使他不得不提前退休离岗。命运是压不垮的,慰藉自己心灵的恰恰是笔墨。他苦摹“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这虽然为他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困惑过,提笔作画缺少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没条件拜师,便报了一个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当时,一次,在淮南接受面授,授课的是著名画家郭公达,看他示范作画,李修建顿时有了顿悟的感觉。随后,他买来黄宾虹、郭公达的山水画册,按照他们的路子去追求浓墨清韵,手摹心追,寒暑不辍。

  李修建的花鸟以临摹王雪涛、孔小瑜为主,着色上吸收岭南画派的艺术成就。但他笔法灵动多变,不拘于何家何法,更主要是博取众长,参加画展、笔会,观察大自然,他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重笔法,求意趣,终于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画展中获奖。

  学画确实是清苦的,可为了艺术也必须耐得清苦。在学画的山路上,李修建执着地跋涉着自己的人生岁月。(文/周玉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