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楷模——范仲淹鲜为人知的故事

 书香年华 2012-03-23

《千古楷模——范仲淹鲜为人知的故事 》



                                          文 / 老马识途




    人所共知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到朱家,叫朱说。26岁考中进士,29岁恢复范姓,改名为范仲淹,字希文。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的至理名言是尽人皆知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辉映,光明普照古今。 他可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终其一生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范仲淹自幼孤贫,勤奋苦读。曾在长白山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读书吟诵。其时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可贵的是他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志在刻苦读书。 其后,范仲淹到睢阳应天府书院求学。他十分珍惜书院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奔出门外,争相前往观望,而仲淹却闭门不出,坐诵如故。一位同学为他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而感到可惜时,他却回答:“日后再见,未必晚也。”(后来殿试及在京中为官常见也)范仲淹的一个同学是南京留守之子,看他终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却一口不尝,一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谢谢你的一番美意,我已安于过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怕吃不得苦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范仲淹的勤奋和刻苦,所以他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一步步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没有因高官厚禄而奢侈,却依旧过着穷秀才的清寒生活,最后,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他却将俸禄救济了生活清寒的眷属,养三百多户人家;还办义学,请老师为清寒子弟教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有五个儿子,一个也出任宰相,两个是大夫(检察长之类的官员),他们也都效法父亲,收入救济清寒,自己过清苦生活。以后也是代代出人才。八百多年家道不衰。近代著名佛学印光大师说:“中国八百年不衰的福报只有二人修得:一是孔老夫子,不管怎样改朝换代,他的子孙后代不衰;第二就是范仲淹了。


    范仲淹做宰相时,醴泉寺的住持找到他化缘修缮寺院。范仲淹说:“你到庙前大树下,挖开有一罐黄金,足够修庙的。”住持问他怎么知道,他说:“从前我在那读书的时候看到的,看到之后把它埋起来了。”住持立时肃然起敬。范仲淹穷到吃不饱肚子,见钱还不动心,把它埋起来,直到庙里需要钱时才告诉庙里。他是真的没有贪心啊!品德高尚、高风亮节,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才会有家道八百年不衰的福报;才会赢得百姓建祠,永远纪念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