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被恶炒的是薑(姜)(2012-03-23 07:44:44)转载▼

 一瓢若水 2012-03-24

下一个被恶炒的是薑(姜)

(2012-03-23 07:44:44)

两年前被恶炒的是大蒜,现在是大葱,据说在北京、上海大葱已经卖到了10元钱两根。这很是让市民们有些受不了,让专家大跌眼镜,让舆论也哗然。

 

这种价格的恶炒与生产成本的涨跌无关,与气候异常无关,与供需状况基本无关,与产品的市场价值的变化无关…。它已经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范畴,完全是游资短期恶炒的结果。

 

以本人观察,这种游资的短期恶炒一般呈现如下规律:

 

首先,炒作要选对炒作目标。一般以生活必需品为首选,因其产品的可替代性差,基本需求量有保障;

 

第二,尽可能不选大宗商品,而选“小宗商品”,这样可以有效避开政府的价格监管,“发改委”只能干瞪眼,各级官员也可以免责,不会很快形成政府干预,坏了炒家的好事。炒家的资金需求量也相对较少;

 

第三,由于农产品生产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在短期内无法大量生产,弥补由于囤积居奇所造成的市场“空白”,所以常常成为首选;

 

第四,事先联手布局,与产地的农户签订生产包销协议,以较低的价格有效控制货源;

 

第五,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出货节奏进行控制,造成缺货和惜售假象,推升产品价格;

 

第六,通过网络和媒体不断爆料“由于气候异常,生产不足,供应短缺,因而价格提升”,造成社会的需求心理恐慌和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以期再次推高价格和吸引二级炒家跟风;

 

第七,在行动迟缓的政府出手干预的时候,“原始股”的炒家已经把货甩给了下家,基本结束战斗。砸在手里的是不明真相、只会跟风的“二级市场”的“散户”。

 

这样的炒作规律我们从这几年国际炒家炒作大米,香港炒家炒作普洱茶,内陆炒家炒作绿豆、大蒜、食糖等产品已经较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其实,炒房、炒地、炒股、炒黄金、炒钻石、炒古董、炒艺术品一向都是如此,其规律与炒大蒜和大葱大同小异。“供需不平衡”,“保值、增值”、“抗通胀”等都是谎言,都是古老的“庞氏骗局”的翻版 - 只要有足够的跟进者,谎言可以永远维持,否则就会破产。只不过这样的大炒作背后有世界各国政府的联手做局,显得“合法”和“合理”,而且能不断圈进足够的“猪仔”。

 

炒绿豆、炒大蒜和炒大葱的炒家们只不过是认清的这一规律,在“州官放火”的时候,也点了一把“灯”。而且他们的过人(特别是吴英)之处在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发改委迟钝的官员们摸不到头脑。

 

“虱子多了不咬”。笔者奉劝各位要看开一些。我们在房市和股市上被骗了数百上千万,还在乎十元钱的大葱吗?

 

照此规律,下一轮炒作的应该是薑(姜)之类的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