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之地,古称陈仓,八百里秦川之西端,扼守四省,枢纽八方,华夏明珠,自古锦绣。
金台区是宝鸡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全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39.5万,其中农村人口7.7万,城镇人口31.8万,辖4镇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53个社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4.2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30.3%;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86元和18835元,同比增22.1%和15.5%。金台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卫生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级教育强区等多项荣誉。

历史文化悠久。金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极其辉煌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区内北首领仰韵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比享誉世界的半坡遗址早400余年,是仰韵文化的发源地。金陵河西岸的蒋家庙中心遗址,为西周早期的中心城址,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地,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地处渭河北岸,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隔水相望,是姜炎文化的策源地。

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多处名胜古迹闻名全国,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是张三丰座仙成名、创建太极拳之地;唐末秦王李茂贞墓葬一大唐秦王陵,是目前国内独具“端门”的古代陵寝;清朝康熙皇帝夜宿过的卧龙寺、宝鸡市区规模最大的千年名刹金顶寺,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天然大佛所在地西普陀,均是享誉三秦的佛教圣地。正在建设的西府天地民俗村、北首岭历史博物馆、金台观道教文化景区、古陈仓遗址公园和六川河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四景一区”,必将催生金台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大突破。

区位优势明显。金台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和西宝高速、宝天高速、宝平高速、310国道穿境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自然条件优越,城区北屏陵塬,南临渭水,西枕陇山余脉,东连渭水谷地。十里北坡,层林尽染,曲径通幽,自成屏障。渭河,金陵河,硖石河“三水环绕”,引渭渠横贯东西、金渭湖点缀其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自然风光绚烂多姿。金台森林公园、代家湾生态示范园、上马营渭河生态园等一批生态工程星罗棋布,是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生态城区。

工业基础雄厚。金台是西部工业重镇,区内工商企业云集,拥有宝石机械、东岭集团、宝鸡卷烟、宝鸡机床、合力叉车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好猫”香烟、石油钻采设备、合力叉车、精工数控机床等30余种名优产品享誉国内外。全区形成以驻区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金河科技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食品医药、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工业体系,金河科技工业园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的44个工业园区之一。民营企业东岭集团连续五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
商贸特色鲜明。区内拥有商贸、机电、建材、蔬菜、水果等大型交易市场14个,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物流贸易中心,也是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机电建材、煤炭配送集散地,形成了金台大道建材、东风路机电、第五大道餐饮、陈仓大道现代物流四条特色商业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多年来位居宝鸡市首位。积极实施“三产富区”战略,相继建成了宝商佳美家,冠森家具建材城、国艺家居生活馆、惠邻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启动实施了恒源大酒店,华夏五星级大酒店、陈仓五洲商厦等一批重点三产项目,台湾润泰集团、上海红星美凯龙、浙江义乌商城等知名企业入驻金台。

农业前景广阔。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菜、奶、果“三大主导产业”,六川河生态农业区、陵塬观光农业区“两个示范农业区”初具雏形,马家原、杨家槽等九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相继建成,得力康乳业、强达乳品、美林观光园等一批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益逐年攀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东岭村成功晋级“全国十佳过百亿元村”,被誉为“西北第一村”。积极实施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摩天院同心园小区、东岭新时代、联盟花园等改造工程,敦仁堡、代家湾、福临堡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走在了全市前列。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金台区正朝着“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不断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群众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突出率先发展,致力全面转型,为倾力打造经济强、文化兴、民生优、环境好的新宝鸡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