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38/40冲锋枪(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称为“施迈瑟冲锋枪”,是一种为方便大量生产而设计,与传统枪械制造观念不同的冲锋枪,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
类型 |
冲锋枪 |
原产国 |
纳粹德国 |
服役记录 |
服役期间 |
1939年 至 1945年 |
用户 |
纳粹德国、奥地利、挪威、以色列 |
参与战役 |
二战 |
生产历史 |
研发者 |
海因里希·沃尔默 (Heinrich Vollmer) |
研发日期 |
1938年 |
生产商 |
埃尔马兵工厂 (Erma Werke) |
生产日期 |
1940年-1945年 |
制造数量 |
超过一百万 |
衍生型 |
MP36、MP38、 MP40、MP40/1、MP41 |
基本规格 |
总重量 |
3.97公斤 |
全长 |
收起枪托:630毫米 展开枪托:833毫米 |
枪管长度 |
251毫米 |
|
弹药 |
9 x 19毫米鲁格弹 |
枪机种类 |
气体反冲式及开放式枪机 |
发射速率 |
500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约380米/秒 |
有效距离 |
约100米 |
供弹方式 |
32发弹匣 |
设计及历史
MP40改良自采用冲压金属机匣MP36的试验型,埃尔马兵工厂(Erma Werke)在1938年为德军投产新型冲锋枪时把MP36改进成并定型生产MP38,以装备德军,但由于MP38的简易保险不可靠,受到大震动时较容易走火,针对保险机构进行改进,其后又加以改进并命名为MP40。
在战争期间制作精良的武器简化生产工艺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是军方考虑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1940年再次进行改进,命名为MP40,用大量冲压、焊接工艺的零件代替MP38的机加工工艺的零件,零件在各工厂分头生产,在总装厂统一装配,容易大批量生产。甚至一些非军工企业也能分包生产零部件。在1940年至1945年间,共生产了超过一百万支MP40。
MP40结构简单但设计精良,发射9毫米口径手枪弹,以直型弹匣供弹,采用开放式枪机原理、圆管状机匣,移除枪身上传统的木制组件,握把及护木均为塑料,简单的摺叠式枪托使用钢管制成,向前摺叠到机匣下方,以便于携带,枪管底部的钩状座可由装甲车的射孔向外射击时固定车体上。MP40是受到德军作战部队欢迎的自动武器,在近距离作战中可提供密集的火力,不但装备了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步兵单位的装备比率也不断增加,亦是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部队的武器。
MP40常被德军士兵称为“施迈瑟”(Schmeisser),但其实与德国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施迈瑟并没有参与MP40的设计工作,他反而参与了MP41设计工作。

衍生型
- MP36 - 早期试验型
- MP38 - MP36改进型,正式生产版本,后被MP40取代
- MP40 - MP38改进型,正式生产版本
- MP40/I - 主要生产版本
- MP40/II - 装有64发弹匣的试验型,在二战末期被小量采用
- MP41 - 由Haenel公司的路易斯·施迈瑟设计的改进型,改装了枪托、弹匣护盖、扳机,改用MP28的射控装置
- BD38 - 现代半自动重制版本的MP38
仿制及使用
- 美军的M3冲锋枪设计时有参考过英军的斯登冲锋枪及从战场上捕获的MP40
- 挪威军队从1945年开始,一直装备MP40至1970年[1],其他如国内护卫队等更装备直至1990年代早期
- 以色列国防军的伞兵部队从1948年开始以MP40作制式冲锋枪,直至1956年
- 科索沃解放军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亦有采用MP40[2]
- 洛杉矶警察局(LAPD)的SWAT在1974年5月的一次著名的行动中,SWAT队员以两把MP40射杀了共生解放军的成员

1938 年,德国国防军采用了弗尔默的设计,定型为MP38,大约生产了数千支,刚好赶上波兰战役。两年以后改进型MP40更加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解决了 MP38容易走火的毛病。跟德军其它的许多武器一样,MP38/40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支专为批量生产设计的冲锋枪。
MP38式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折叠式枪托和采用钢材与塑料制成的冲锋枪。MP40式大量采用冲、焊、铆工艺制造组件,具有良好的加工经济性和零件互换性。

MP38 式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复进簧装在三节不同直径套叠的导管内,导管前端为击针。射击时,枪机后坐带动击针运动,并压缩导管内的复进簧,使复进簧平稳运动。该枪的机匣用钢管制成,发射机框为阳极氧化处理的铝件,握把和前护木均为塑料件。枪口部有安装空包弹射击用的螺纹,螺纹上装有保护衬套。枪托用钢管制成,向前折叠后正好位于机匣下方。该枪是通过将拉机柄推入机柄槽内的缺口实现简易保险的,这种保险机构可将枪机挂在后方位置,但动作不可靠,容易走火。

MP38/40式将MP38式的单体拉机柄改为双体拉机柄,并在机匣机柄槽的前端增设一个缺口,使枪机也能挂在前方位置,从而增强了保险作用。MP40 Ⅱ式是MP40Ⅰ式的进一步改进:将发射机框与机匣后盖连为一体;采用固定式击针;以多股复进簧代替套叠式复进簧;为了增加容弹量,用一个双联弹匣仓将两个标准的MP40式冲锋枪的32发弹匣联为一体,并在枪管与机匣之间的护罩底端开槽,使双联弹匣仓可沿护罩的底槽滑动。两个方弹匣卡笋位于弹匣仓后方,弹匣仓前方设有两个指示定位器,当左边一个弹匣的枪弹用完时,推弹匣仓向左,此时,右边的弹匣在定位器作用下正好位于供弹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