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powerbirds 2012-03-25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从1911年到2011年,IBM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从一个打孔机制造公司到世界最大的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这中间的起承转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有人说“谈电脑,不能不谈IBM”,也有人说“电脑的历史,就是IBM的历史。”他们的这些议论,虽然有失偏颇, 但也不无几分道理。很多人对于IBM最深的印象还停留在ThinkPad阶段,也有很多人不知道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后它们在做什么,本文将带你了解这一切。100年来,人们对于IBM的总结不断,各种历史回顾的书籍、网络专题层出不穷,但大家都很谦逊的称自己的作品为“不完全历史”。那么如何用区区十几张图片来展现IBM的百年历史呢?我们只能浮光掠影般的加以概括,并加上些“戏说”的成分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文中所列数据如有不准,还请谅解。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这两位仁兄你可能不认识,但他们创办的企业你一定不陌生,他们就是沃森父子,他们创办的企业就是IT巨头IBM公司。它们是一对传奇父子,1914年5月1日,年轻的销售员托马斯?约翰?沃森(老沃森)被CTR录用,后来他以此缔造了蓝色巨人IBM,它是一名销售天才,他对公司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说服商家们放弃分类帐簿,而使用穿孔卡这种原始的会计机器来计帐。他使 IBM 闻名遐迩。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Think)。但是,把IBM推进计算机行业的,是他的长子小沃森。1956年取代父亲成为首席执行官后,他领导公司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长期的、惊人的迅猛增长时期。到 1971 年小沃森离开IBM的时候,公司已经彻底击败了通用电气公司等同行业竞争对手。关于他们的故事可能写一本说都不能一一说清楚。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6月15日,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三个独立公司合并建立了CTR公司。托马斯?约翰?沃森是IBM的创始人, 1914年担任CTR总经理,1915年担任总裁。1917年,CTR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1924.2月14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小沃森在担任CEO的时候将公司带入了计算机领域,从此IBM再也不是只会生产穿孔计算器的厂商,而是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不小心就坐上了IT企业的头把交椅。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发表了《IBM和大屠杀》,此书声称要说明IBM纽约总部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 约翰. 沃森如何透过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国提供穿孔卡片机,并且他们制造机器可以帮助纳粹实行“最后解决” 。书中说,在纽约的合作下,IBM的日内瓦办事处和Dehomag、德国西门子公司,积极参与支持纳粹的暴行。Black还说,这些机器使得纳粹更有效率的工作。但是目前关于IBM公司的指控已经全部解除,至于这段历史我们更是无从考证,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戏说的成分,仅供茶余饭后讨论。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另外,据说第二世界大战期间,IBM还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 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 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头时在洛斯阿拉莫斯人们广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机做计算;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畅销书《你在开玩笑,费曼先生!》特别讨论过。 IBM在战争期间还为海军建了Harvard Mark I,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可能很多朋友对IBM的商务机ThinkPad的名字由来已经非常熟悉,那么“Tink”的口号是由谁提出的呢?1915年,老沃森提出的口号“Think”,并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
  可能很多朋友对IBM的商务机ThinkPad的名字由来已经非常熟悉,那么“Tink”的口号是由谁提出的呢?1915年,老沃森提出的口号“Think”,并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在IBM的历史上,埃斯特利奇同样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因为他对IBM乃至人类的贡献可谓甚大。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第一台PC,掀开个人电脑新纪元, 唐?埃斯特利奇就是这个传奇的缔造者,他也被人们称为IBM PC之父。后来IBM出产的个人计算机成为了所有厂商生产PC的标准,因此这些计算机又统称为IBM兼容机,可见当时IBM的技术是很多企业望尘莫及的。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还没有谈ThinkPad的诞生,就开始谈IBM剥离PC业务确实显得有点唐突,但我相信ThinkPad的诞生无论是Think饭儿还是非Think饭儿都已经了然于胸了,因为它之前已经被无数次的提到了。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12月8日,联想(Lenovo)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全盘收购了IBM的PC业务。从此,笔记本市场最著名的商务品牌“ThinkPad”,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小黑”正式嫁入它门,开始了纯正的“中国式生活”,评论界人士和广大用户对此褒贬不一。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令人怀疑的是,IBM不做PC了,那它们去干嘛了?昔日的蓝色巨人还活着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活的还非常好。目前,IBM公司的主要经营领域放在“解决方案”、服务和产品三个方面。IBM的解决方案遍布各个行业,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依托强大的云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能为你的企业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服务方面则专注于IT服务,业务咨询、外包、培训等等。而所谓的产品也只是剩下了软件、大型机、和服务器等。但这些并没有减少IBM的收入,IBM依靠这些项目的收入并不比PC业老大惠普的年收入少多少,但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PC厂商将面临多大的危机和挑战,一不小心就会被拉下马。而竞争相对松弛的企业级用户的钱则看起来更好赚,难怪在日益萎缩的PC市场下,惠普会做出各种“超乎寻常”的举动来获得分一杯羹的机会。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那么IBM的这些所谓解决方案真的起到作用了吗?以我们熟悉的IT行业为例,神州数码、爱普生,从硬件商到网站都能从中获利,它们的成绩我们也有目共睹,当然这其中更不乏它们自己本身的努力。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要说IBM现在还有多强大,我们只能通过数字来判断更直观一些。作为一个已经渐渐失去了普通消费者关注的老牌公司来说,至2011年底IBM的市值仍排在IT行业前三甲之列。虽然照势正猛的苹果公司相差较远,但基本上也能和微软平起平坐。但如果要说到苹果和微软的产品,我们可能每天都与它们打交道,但IBM的产品我们普通人还是很难直接见到的。(数据来自:路透、雅虎财经)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IBM的业务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只用行业第三的钱却养活了行业中最多的员工,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如何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的伟大壮举。如果说将IBM比喻成一个“帝国”,那一点也不过分。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常年积累下来的专利数,IBM更是远远排在了第一位。全球最具创新15家公司中IBM以专利数67199居首。前三名中更是看不到苹果和微软的踪影。第1名:IBM 在美注册专利67,199项 其中2010年注册专利5,866项(排名1)第2名:佳能 在美注册专利41,268项 其中2010年注册专利2,551项(排名4)第3名:通用电气 在美注册专利数37,268项 其中2010年注册专利1,222项(排名14)
蓝色巨人在干什么?戏说IBM的前世今生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下IBM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创新。磁带储存系统(1940):IMB首创以磁带记录数据,磁带技术至今仍是长期储存的主流选择。电子球形打字机(1961):IBM Selectric打字机采用独创球形打字头,是史上最成功的电子打字机。分形几何学(1967):IBM数学家Benoit Mandelbrot以分形几何描述自然的不规则现象,开创全新数学流派。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美国太空总署采用五部System/360计算机执行阿波罗十一号任务,帮助人类登月成功。国际条码系统:IBM发明条码系统,为零售开创全新的管理与服务境界。cell微处理器(2000s):最初用于Sony Playstations 3游戏机,对科学实验,计算机绘图等计算领域有重大影响公平就业机会(1953):自1914年雇用首位残疾员工,IBM提升公平就业机会的努力持续至今。1953年,IBM总裁小沃森发布了公司第一份关于平等机会政策的信函。而美国《民权法案》时隔十年后才颁布。拨号盘记录器(19世纪末):IMB最早期的主要产品,奠定百年大业的基础。打孔卡片制表机(1925s):IBM打孔卡片制表机是企业与政府机构最主要的数据储存媒体。沃森计算机(2011):2011年,IBM以创办人老沃森为名,推出史上第一台听懂人类自然语言的超级计算机(沃森),象征人机互动进入全新时代。
最后再次声明,本文只属于浮光掠影的戏说性质文章,如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正史,忘大家多搜集IBM的相关资料和购买各种书籍。谢谢观看!

  最后再次声明,本文只属于浮光掠影的戏说性质文章,如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正史,忘大家多搜集IBM的相关资料和购买各种书籍。谢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