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皮婚姻”之纠结观

 短裤飘 2012-03-25
  我一直在试图写一篇观点模棱两可、褒贬很难说清的杂文,但选什么样的题材来写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想到要说说“橡皮婚姻”,这个问题才算是迎刃而解。
  什么是橡皮婚姻?百度说,是指夫妻之间男女双方都尽职尽责,但貌合神离,无爱又无痛,无趣也无梦,法律意义上的婚壳尚在,跟离婚相比,就差一个证了。
  再说的明白一些,就是彼此之间不用说爱情,连性吸引都没有了。有人说,爱情就是性吸引加男女之间的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橡皮婚姻还是有一点友情在的,甚至是亲情,也因此,即便双方已经麻木了,但因为橡皮那一点儿弹性,还是能够和平共处,继续生活。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想这位哲人大约是西方人,崇尚爱的自由。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讲究的是宁拆千家庙,不破一门亲,婚姻是一种责任,为了这份责任,即使没爱了,也要忍下去,即使彼此的牵手已经是左手握右手的感觉了,也要坚守到底。近年来离婚率大为提高,“离婚观”貌似有了一些“进步”,为了钱离婚似乎宽容一些了,但为了“无爱”离婚,还是要背上道德的枷锁,甚至被贴上陈世美的标签也未可知,譬如当年的赵本山。
  我所处的年龄段,是深受婚姻就是过日子的思想影响的,过日子嘛,自然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值,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我对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观点,似乎也颇为赞同,人生短短数十年,锁在无爱的牢笼里,不也很残忍?强扭的瓜能甜吗?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是纠结的,甚至是分裂的,橡皮婚姻是该维持还是解体,是该支持还是鞭挞,我说不清楚了,但也因此达成了我“写一篇观点模棱两可、褒贬很难说清的杂文”之愿望。
  橡皮婚姻是分级别的,按百度的说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完全橡皮化四个阶段。
  初级橡皮化的标志是“惜言如金”,你可能还会在同事、朋友面前幽默风趣得像一位相声演员,健谈胡侃的水平达到金牌主持人的地位,但却不愿、不想给他(她)讲一个笑话或给一句赞美,更不用说挖空心思买点小礼物、制造小浪漫什么的了。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请注意,橡皮化的警钟已经敲响了。
  中级橡皮化的标志是“不愿分享”,你宁愿和三五朋友踏青旅游,却不愿陪他(她)逛一次公园;你宁愿抱着手机玩无聊的俄罗斯方块,却不愿陪他(她)看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你看见喜欢吃的菜夹起来就放自己嘴里,却忘了给他(她)也夹一筷子。婚姻对于你来讲,就像无风的湖面,再也没有一丝涟漪。“恭喜”你,你已经橡皮化“升级”成功。
  高级橡皮化的标志是“懒得争吵”,他(她)说什么你根本没往脑子里去,即使观点完全相左,也懒得去争论了,不是怕伤感情,而是没兴致了。在家里,你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出家人,沉默是金是你奉行的化解一切矛盾的金科玉律。你就像一块橡皮,针扎就开个眼,手掰就裂个缝,牙咬就陷个坑,婚姻对你来讲,什么都无所谓了。
  完全橡皮化的标志是“互不干涉”,同居但不同床,同床但不同房,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最近在做什么,忙不忙,甚至你升官发财好几个月了,他(她)才从别人的恭喜中略知一二。你们也许已经各有性伴侣,但互不干涉“内政”。事到如今,你已经不是橡皮了,完全是橡胶一块了。
  对照一下,你是橡皮几段?如果你根本没“橡皮”,强烈恭喜且无敌羡慕,你们是神仙眷侣了,尽情享受婚姻享受爱情吧。如果你已经“橡皮”了,你是选择维系还是解体?我知道,其实你也很纠结,你一定和我一样“观点模棱两可”,爱情和婚姻,谁又能说得清?
  导致“橡皮婚姻”的因素很复杂,脾气性格不合、生活方式差异、价值观念相左、没有共同爱好、激情转为平淡、审美严重疲劳、出现新的感情、发现对方出轨等等,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就是你的婚姻确实橡皮化了,那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常见的有几种:
  一种是“逃避现实式”。不愿意面对已经橡皮化了的事实,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中不能自拔。既不肯反思问题出在哪儿,也就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去弥补和挽救,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
  一种是“怨天尤人式”。埋怨命运之不公平,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好,埋怨别人横刀夺爱,总之,所有的错都是他人的错。要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婚姻方面的裂痕不可能是单方面造成的,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责任的,即使在道义上你完全站住了脚,焉知不是你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婚姻的经营?
  一种是“放任自流式”。问题既出,倒颇有些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度了,随它去吧,大不了一拍两散,还能怎地?你不和我说话,我岂能低下高昂的头颅?你不记得我生日,你生日对我来讲也就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了。如此放任自流甚至自暴自弃,橡皮化程度只能越来越深,直到一败涂地,两败俱伤。
  一种是“积极拯救式”。主动沟通,主动检讨,嘘寒问暖,以德报怨,在行动上积极采取措施,重温往日的欢乐,在思想上采取“宽容”政策,他(她)的错,能谅解就谅解,能包容就包容,实在“罪不可赦”的,也要当面锣对面鼓地说个清楚明白,绝不藏着掖着,绝不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来对抗和冷战。但也有个度,无限制忍让不仅换不来爱情,甚至对婚姻也是有害的,婚姻中的两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即使对方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在婚姻中也是一样的平等。
  如果已经升级到暴力对抗阶段了,整天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污言秽语、肢体冲突时有发生,对不起,这已经超出“橡皮婚姻”的范畴了,恕不多言。
  上列四种心态,我还是最希望看到“积极拯救式”,毕竟我们是和谐社会,是以和为贵的。可是,也要视橡皮化程度而定,如果你是在初级、中级阶段,而且双方的感情基础还好,并且还想继续过下去的话,不妨用心经营一下:
  一是要充分沟通,积极主动的沟通能发现问题症结之所在,这样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二是要善于发现和表扬、赞美。夫妻之间相处,最容易看到的是对方的缺点,即使有些优点,往往也不会再像恋爱时那样欣赏和崇拜了。其实,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夏日寒,人都有一点虚荣心,适时的赞美能起到妙不可言的“疗效”。也许你说,何必呢?就这样熬着吧。那么,既然连“鸡肋”婚姻都能忍受了,何不努把力,把“鸡肋”变成“鸡翅”呢?
  三是要积极响应对方,主动分享欢乐和分担痛苦。说穿了,恋爱时候怎么做的,就怎么复习复习,温故而知新,进而达到“稳固而知心”之境界。什么?你没恋爱过就结婚了?这个……那就重新谈恋爱呀,不是更好吗?

 我所纠结的,是重度橡皮化的婚姻。
  按说,劝合不劝离,这是至理名言,但是,对于经过种种努力也不见效果的橡皮婚姻呢?是继续“橡皮”下去呢还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有一首歌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这样的歌词: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可见,有时候放手也是为了爱,如果经过种种努力还是不能改变橡皮状态的话,分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我们往往不能,怕人说三道四,怕老人孩子伤心,怕影响工作进步,怕这怕那,唯独不怕自己难受煎熬。这样子对不对?在西方人眼中像窗户纸一样的羁绊,在中国人眼中就是铁板一块。
  毋庸置疑,坚守橡皮婚姻的人,必然有他(她)坚守的理由,他们也必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时候,真是不知道该是鼓励赞赏他们的隐忍还是该鞭挞这种“不道德”的做法。
  写到这儿,我的观点似乎又明朗了,那就是先要预防橡皮化发生,婚姻也是要经营的;如果橡皮化没到无药可救的地步,要想办法修复裂痕;实在难以破镜重圆了,给彼此一个重生的机会也是可以接受的。可见话不说不清,理不说不明,其实婚姻也是一样,多说说话,沟通的时候平心静气地捋捋条理,有些分歧和矛盾也就化解了。
  昨天看了一部小说,说是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由于世俗的压力分开了,等到他们垂垂老矣,各自“橡皮”了一辈子后,命运居然巧妙地安排他们在一起了,他们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婚礼,满头白发的老头儿说,想不到年轻时不可逾越的深沟大壑,竟然只是一道淹不住脚脖的小溪,可惜的是,那时候偏偏没有这屈膝一跳的勇气。满头银丝的老婆婆拉着他满是橘皮的手说,那时你要跳了,不管摔得多伤多痛,我会养你一辈子,你现在跳过来了,尽管韶华不再,空留很多遗憾,可我也是一样的欢喜。
  天哪,我又纠结了,观点又模糊了,如果你“橡皮”了,是跳还是不跳,大主意你来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