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在20世纪修改版
2012-03-25 | 阅:  转:  |  分享 
  
管理随思

“在20世纪,管理学最主要、独特的贡献就是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50倍之多,而在21世纪,管理所能做的贡献就是提升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这句话出自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它既强调了管理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又透露了他个人对管理学这个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如果你阅读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是接触泰勒那个时代有关管理的书籍,你就会深彻体悟到前半句讲述的事情是实事求是,而且没有半点虚假或是夸大之词;又假如你对彼得·德鲁克的管理著作,如《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等作品稍有研究,你就会体悟到后半句讲述的是彼得·德鲁克对管理使命的未来展望。

刚刚对管理学的阐述很抽象,可能让读者只知管理的贡献是如何、如何的伟大,却不知它伟大在哪里?为什么它会在明天更具生命力呢?想必读者现在的处境,正如古人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接下来,我将竭尽全力为你拨开云雾,让你见到蔚蓝无垠的天空。

说大点、深点,人类文明前进的原动力是什么呢?用哲学的思维模式思考,毋庸置疑,是生产力。只有生产力的提高,才能谈得上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谈小点、浅显些,企业存在的原因和目的又各是什么呢?我的见解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具有生产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而它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生产力,即创造价值。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把“生产力”这个东西拿出来了,那我们拿出来又干什么呢?这又和我们探讨的管理有什么联系呢?请容许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提高生产力呢?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晦涩、难于说明白的问题。读者可能有这么一种疑惑:问题虽是很简单,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像这样的问题,如果要说透彻,那么我觉得,举例论述是最好不过的了。

下面我就举出一个通俗易懂的事例,用以专门证实分工是如何提高生产力的,当然不是说,只有分工才能够提高生产力!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一个经典的事例,是有关于分工如何提高生产力的:“制针业是一个很微小的制造业,但他的分工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例子。对于这种制造业,如果一个工人没有受过相应的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种制造业的机械,那么,即使他竭尽全力的工作,也许一天连一枚针也生产不出来,当然更生产不出来二十枚针了。但是,按照这个行业现存的制作模式。不仅整个工作已分成专门的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又分成许多部门,其中大部分部门也同样分为专门的职业。首先第一个人抽铁丝,然后第二个人将其拉直,接着第三个人将其截断,再紧接着第四个人将其一端削尖,最后第五个人磨光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仅做针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针头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把针涂白是另一个专门的职业;甚至把针装进纸盒也是一项专门的职业。这样,制针这个重要的职业就被分成大约十八种不同的工作。在一些工厂中,这十八种不同的操作由十八个不同的工人担任,当然,也有些工厂由同一个工人从事两三项操作的现象。我见过一个类似的小厂,那里只雇了十个工人,在这个小工厂里,有几个工人从事两三种不同的操作。尽管他们很穷,而且他们连必要的机械设备都很差,但如果他们尽力工作,一天也能生产十二磅针。以每磅中等型号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人每天也能制造出四万八千枚针,这样,每人每天能制造出四万八千枚针的十分之一,即四千八百枚针。但是,如果他们都各自独立的工作,谁也不学做一种专门的业务,那么他们之中无论是谁都绝对不能一天制造出二十枚针,甚至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这就是说,他们绝对不能制造出现在由于他们的不同操作的适当分工和合作而制成的两百四十分之一,甚至有可能连这个数字的四千八百分之一也制造不出来。”这个事例说明了分工能够提高生产力再合适不过了。

所有复杂又繁琐的工作,我们通过分工合作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化整为零,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作最圆满的解决。因此,分工是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刚刚,我们把每一个人的工作,逐一的弄明白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由谁来分配这些工作呢?又由谁来监督和执行这些工作呢?说到这里,很明显,我们缺少一位管理者。而这位管理者和我们所要探讨的“怎样提高生产力”这个问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如果我们想要知道结果的话,恐怕唯有继续深究下去了吧!

管理者,这个角色具体由什么样的一人个去担当呢?如果你来担当,别人放心吗?若不放心,别人为什么对你不放心呢?怕你是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处理事情不公正呢,还是为人不够变通呢?诸如此类的问题。说了这么多,那究竟什么样的一个人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叫人放一百个心呢?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是为人正直的。同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有论述一位合格的管理者。他探讨出来的国家治理者必须是集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为一体的人。正义旨在说明为人刚正不阿,心系天下,是那种“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人才具有的品质。节制的人是不会聚公为私的,智慧又勇敢的人是能把事情干得最圆满的。彼得·德鲁克所言的管理者是公司管理者,即主要指从事市场经济管理的;而柏拉图探讨的管理者是国家治理者,即主要指从事行政管理的。虽然他们从事的职业有所差别,但是,在本质上,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对人对事的。因此,任何一位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是智慧而勇敢,节制而正义的。这么一来,一位卓越的管理者的形象就被我们塑造出来了,显然,他是有能力扮演好这个角色的。

接下来呢,我们就会又有疑问了,这样一位卓越的管理人才,他的管理才能难道是天资禀赋,与生俱来的吗?恐怕不是的吧!如果是经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呢?这个问题明显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明白事理的人都晓得,只有通过良好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塑造出这样卓越的人才。在《理想国》中就涉及到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柏拉图就主张给年轻人以音乐和体育的教育。如此这样,才能够使一个人变得理性、文明。那么又如何育人呢?在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大谈特谈了,我没有做过,更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例子。优质的教育能够使人成才,我将用前面的方法,即举事例来论述教育对于成才的意义。在展开下面的论述之前,我想帮读者理清一下行文思路,让读者不至于云里雾里,绕得一头雾水。下面即将要探讨的问题,即优质的教育对于成才的意义。是为了探讨如何培养出一位卓越的管理者;而塑造出一位卓越的管理者是为了担任起分配工作的角色:而假若管理者把工作分配到位了,那么生产力也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面这个问题:优质的教育对于卓越管理者的意义。

梁启超,读者皆能耳熟能详的一位伟大人物,他是旧中国的改造者之一。他既是一位非常合格的父亲,又是一位很优秀的学者。他有九位子女,个个都出类拔萃,堪当国之栋梁。他的儿子梁思礼,是中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从事社会活动;梁思忠,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教官;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是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也是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女儿梁思庄,著名图书管理学家;梁思宁,她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中国革命者。梁思成有一子一女,儿子梁从诫,是全国政协委员之一,女儿梁再冰,是新华社驻外记者。读者可由此获知,梁氏家族,从老到少,不分男女,都是国之栋梁。他们的家族,沿袭着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因为有很开明的父辈,所以他们的子嗣能够接触到很好的学校教育;他们父辈所处的社会环境,无疑会给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强烈的碰撞;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如,你身边的朋友都功成名就,你难道会自甘堕落吗?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些进步青年,如陈殖,徐志摩和罗哲文等等,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人才,他们都接受着高等学府的教育。

刚刚,我们探讨了优质的教育对于一个个体所能达到的成就高度的影响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究一下,优质的教育对于一个大集体,如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

众人皆晓,中国最辉煌的朝代是唐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在当时,这种局面引来了万国朝会,使唐都聚集了许多肤色的人群,有经商的,有游玩的,也有求知的,还有传教的。他们在大街小巷操持着各自的语言,做着手势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想法,那种盛世的场面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在历史典籍上已经做了唐朝为什么能够如此辉煌的总结:一方面得益于当政者的励精图治,日理万机。如此这样,对外,它方能引领群雄,立于不败之地;对内,才能兴国安邦,让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当政者对教育的重视.唐太宗为了给国人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建立了以国子监为首的京师学,同时,太宗又注重编修书籍。历史可以让我们感悟到:只有教育,才能使人们更加理性,更加文明,更富创造力。

翻开世界历史的篇章,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是因为教育做得彻底,才称霸世界的。比如十七世纪英国的崛起;十八世纪法国和德国的崛起;十九世纪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崛起,他们身上耀眼的光环和国家在教育上所花费的精力是息息相关的。其中有一个国家,大家肯定对它印象深刻,它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曾经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国家在经过炮弹的摧毁,硝烟的洗礼之后,又很迅速的崛起于世界强国之中,没错,它就是德国。还有一点,可能部分人不是很留意,那就是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很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在德国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惨败之后,喘息了一会儿,接着又挑起了第二次,规模更巨大,损失更为惨重的世界大战呢?更让人费解的是,现在的德国依然是世界少有的强国之一!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德国拥有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而在中国,如此一个泱泱大国被断言是最不盛产科学家的呢?有些人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如在《大国崛起》中,它就传达了“国之崛起,教育是关键,也可以说是捷径”的讯息。在此,我胆敢赘言一句:中国教育之现状,以及医疗、经济等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弊病,这些都是一个即将崛起的国家,所处在过渡时期特有的现象,我们对自己的祖国命运要有充足信心的同时,也要为国家之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刚才,我们探讨了优质的教育对于卓越人才的意义,从个体到国家,由国内延伸到国外,大费周折的宗旨就是为了让读者信服优质的教育完全能够塑造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我们之所以重墨浓采的论述生产力、分工合作、管理者和教育的原因,就是为了证实优质的教育对于培养卓越管理者(人才)的意义,而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提高生产力,最终我们的焦点又回归到了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原动力这个点上。在我看来,世间万物,没有比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更伟大、更神奇,更值得人们去探讨、崇敬的东西了!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么一个和平的时期里,我们如何才能更快的发展强大呢?兴许我们从管理这个视角,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吧1















献花(0)
+1
(本文系在昏黄的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