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G101悬挑梁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昵称3292220 2012-03-25

11G101-1第89页悬挑存在问题分析

及解决问题之建议

图集的给出的构造做法

一排钢筋之角筋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后90度下弯12d;

一排钢筋之非角筋当梁长l<4hb时,不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后90度下弯12d,而是在适当位置45°斜向弯到梁底钢筋位置,沿梁底钢筋方向前行至自由端端部-30mm处收头。

二排钢筋在0.75l处45°斜向弯到梁底钢筋位置,沿梁底钢筋方向前行10d处收头。

 

   存在问题

我们以11G101-1第34页4轴KL4(3A)为例,来看看这个构造存在什么问题。

外伸端净长=2400-150=2250mm,其0.75l=0.75×2250=1887.5mm。

外伸端净长=2400-150=2250mm<4hb=4×700=2800mm。

一排钢筋之角筋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后90度下弯12d,毫无问题;

一排钢筋之非角筋当梁长l<4hb时,不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后90度下弯12d,而是在适当位置45°斜向弯到梁底钢筋位置,沿梁底钢筋方向前行至自由端端部-30mm处收头。问题出来了,请看:自自由端反演,下弯点到自由端的长度=L2宽度250+50=300mm,推进一个45度之投影长度-700-50=650mm,就是上部的起弯点,此点距自由端尺寸是650+300=950mm,距固定端尺寸=2250-950=1300mm。

一排的起弯点1300<二排的起弯点0.75l=0.75×2250=1887.5mm。这是第一个问题。

再看二排钢筋,在1887.5处下弯+650+10d=1887.5+650+220=2557.5mm;

2557.5mm-2250mm=307.5mm——超过梁净长307.5mm这是第二个问题。

还有,自由端进来50mm开始,必须设置箍筋,图上没提及,这是第三个问题。

11G101悬挑梁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解决之道

一排非角筋,自端部反推上弯点距离自由端尺寸=hb-50+max(10d+30,封口梁宽bb+50);

二排钢筋下弯起点距离一排非角筋下弯起点35d。

 

按照作者建议,还是用KL43A)为例进行讨论

外伸梁根部弯矩=0.5ql2+Pl

            =0.5q2.252+2.25P=2.53q+2,25P

第一排下弯点处=250+650+=850

第一排下弯点处弯矩=0.5q×0.852+0.85P=0.36q+0.85P

        相当于根部弯矩的14.23%q+37.78%P

第二排下弯点处=850+770=1620

第二排下弯点处弯矩=0.5q×1.622+1.62P=1.31q+1.62P

        相当于根部弯矩的51.78%q+72%P

第二排下弯点处钢筋截面积是100%,过该点后,截面积=66.66%,截面抗力也可视作66.66%

第一排下弯点处钢筋截面积是66.66%,过该点后,截面积=33.34%,截面抗力也可视作=33.34%

 

通过力学计算分析,作者的建议是安全可靠的。

施工人员遇到具体工程存在二排钢筋长度

= 0.75l+有效高度h0+max10d+30,封头梁宽+50

>梁外伸长度(悬臂长度)时,应当向具体设计人员提出,要求其给出悬挑端的具体配筋构造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