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鼎,于唐上元元年(760年避乱入闽

 黄甲龙 2012-03-26

2008-08-02 22:24:03

 在福建的众多黄氏宗族中,闽北的浦城黄氏也是非常著名的一支。这支黄氏宗族,无论其历史悠久,还是人才兴旺,均可以与邵武黄膺派、邵武惟淡派、莆田黄岸派等支系媲美,历史上被称为“望族”、“闽中著姓”(宋周必大语)。
   浦城黄氏形成于唐代,以黄鼎为开基支系始祖,是进入福建较早的黄氏大族。黄鼎,于唐上元元年(760年)自河南光州固始避乱入闽,卜居开基浦城溪东。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特别是五代宋朝时期,浦城黄氏非常兴旺,英贤辈出,孕育出了黄元吉、黄孝先、黄好谦、黄子游、黄实、黄觉、黄震、黄策等一大批名见史册的优秀人物,蔚然成为宋代我国东南一大世族。
   据不完全统计,浦城黄氏宗族现有人口计10317户,50610人。现聚居浦城中信和浙江遂昌、江山、黄岩;散居福州、延平、闽北其他各地和河南、江西、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省,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
   浦城黄氏自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创修族谱,至民国22年(1933年)间先后修了十几次,世系清晰齐全。其中,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谱多达22卷,保存完好。先后有宋徽国公朱熹、户部侍郎章粢、明礼部尚书欧阳德、清朝议大夫国史馆总裁费淳等名流作序,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汤显祖等历朝名人为之撰传、注、像、赞。浦城黄氏还留下了黄氏入闽始祖宗祠——集庆祠等名胜古迹。
       一、源自光州固始,唐时避乱入闽
   据浦城黄氏族谱记载,浦城黄氏兴起于唐代中晚期肃宗时期(711-762年),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以黄鼎为入闽开基始祖。
   族谱简明地记载了这支家族的源流世系,称浦城黄氏源出赢姓,“其后,避东晋之乱,乃居于蜀,族大浸繁,分徙光之固始。”(见绍兴十八年浦城黄氏十一世孙修职郎袁州萍乡丞黄升《黄氏族谱序》)宋初著名学者杨杰也说:“其先江夏人,遭唐末之乱,其族分适江南、西蜀,惟建安浦城为著姓。”(见杨杰《无为集·黄任道行状》)到了唐朝中晚期时,出了一个黄鼎。黄鼎(716—786年),字器之,行六,唐肃宗时官任谏议大夫。当时,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刘展握兵于淮甸,朝廷疑之。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刘)展遂怀疑,纵兵大掠,陷升闰、青州。时邻郡居民逃遁避难,始祖(黄鼎)昆弟三人,一留光之故居,今犹繁盛;一来闽中,抵建之浦城溪东,即讳鼎者;其一复归于蜀,相去辽远,莫得其详。”(黄升《黄氏族谱序》)。

   黄鼎所迁之地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位于福建最北端,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通道,乃“兵家必争之地”。溪东位于浦城古汉阳城东侧,西离练氏夫人居练村仅三里;南距宋代著名理学家、副宰真德秀故里迁阳只有五里。柘溪在村前回转三泓而过,美称昼锦潭;门对小山,上筑古城堡、烽火台;周围良田万顷,实为风水宝地。
   自唐肃宗上元元年,黄鼎离开河南光州固始,避刘展之乱入闽,卜居浦城县永兴乡永康里溪东(今浦城县仙阳镇溪东村),浦城黄氏开始在浦城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生息,成为闽越一大著姓望族。

   浦城黄氏族谱所载黄鼎以上的传递世系如下:黄道隆—长兴——秉哲——廉——障——聪——景——廷璧——浩——诏——轮——大文——庆宣——政——鼎公。在该世系中,黄道隆为黄香第15代孙。但该世系与禾坪谱与黄膺派谱有混淆,多有可疑之处,待考。
   另外,光绪癸巳年闽北地区《江夏黄氏族谱》记载的传递世系如下:黄香——琼——贲——琼——侃——垍——绾——缓——参——必——杲——辇——大文—— 庆——韦+寿——政——椿——纶——俸——中宁——鼎。此世系与浦城谱不同,但又有许多相同的人物。黄氏开基始祖的事迹,不见于正史和方志。谱载,黄鼎生于唐开元四年(716年)三月初三日,自幼喜欢读书稽古,任谏议大夫,为官抱义怀仁。避居闽地,在浦城溪东一带耕山钓水,安老怀幼,救灾恤民。卒于贞元二年(786年)五月初五日,享年71岁。夫人庄氏,生于唐开元六年(718年)四月初一日,知书达理,教子有方;卒于兴元元年(784年)四月初一日,享年67岁。生子黄锡。
   黄鼎夫妇合葬溪东昼锦潭头。黄鼎夫妇墓现属于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溪东自然村蛤蟆坞山凹,地势呈椅状。墓室坐西朝东,南北宽13米,东西长30米,面积 390平方米。墓为竖穴式,墓缘用河卵石砌筑,呈圈椅状,前为祭台,中为石阶,为双室墓(黄鼎暨夫人合葬)。该墓为中唐时期的墓葬,距今已1100多年,全墓用河卵石砌筑。近年来,墓葬虽多次被盗,但墓地仍保持完整,为闽北仅见。墓前原有几十米长的石阶,石阶两旁有石柱、石雕,但现已失。2005年初由浦城县黄金清、黄水弟、黄家福三位宗亲发起,经省、市、县考古专家按《忠信黄氏宗谱》记载图勘测探寻,现出古建筑的原型。专家认为,此墓建筑之精巧、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实属全省罕见,很具文物价值,对研究唐代浦城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2006年9月,被列入浦城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唐宋诗书世家八闽显宦望族
   黄鼎之后,浦城黄氏读书传家,仕宦不绝,兴盛数百年,成为五代宋初间中望族。宋代吏部尚书韩元吉在其文集中称,“建宁衣冠氏族惟浦城之邑最盛,卿相侍从,蝉联大家,郡人类其子孙为爵里记,而黄姓其一也。” (见《南涧甲乙稿》)
   黄鼎入闽之后,浦城黄氏起初经过了一个较短的蛰伏低潮时期,到第四世因黄宏琏而开始崭露头角。
   谱载,黄鼎生黄锡,黄锡黄汶,黄汶生三子:霖济、黄毗、宏琏。
   四世黄毗生四子:童、翱、晋、溢。  
   四世黄宏琏行十二,官任郎州龙阳蔚,居溪东南侧的清湖,葬于长乐里水口,生六子:灏、颜、冕、轩、爽、讲。
   五世黄翱,字希文,行三十八,以子贵赠太子少保、银表光禄大夫,合葬于长乐里黄家山。生三子:严、睃、匡镒。
  六世黄严,生子黄郧,黄郧生黄元吉。
   浦城黄氏传到第八世黄元吉时,家族开始加速发展。据宋代著名学者刘挚《中肃集·潜山黄先生墓志铭》记载,黄元吉曾在南唐李氏王朝做官,但黄元吉不乐仕途,而好诗词歌赋,最后辞官不做,成为南唐有名的诗人,后以子孙贵,官赠大理丞。杨杰也称他“以风雅名重江南,仕非其志,儒学传家。”黄元吉生二子:观、觉,两子宋初均中进士,后裔都长盛不衰。
  浦城黄氏第九世黄观,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官任全州司理参军,娶夫人杨氏,是北宋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先驱杨亿的同胞姐妹,生子孝先。
   浦城黄氏第十世黄孝先,字子思,父母两家都是北宋初的文化名家,自幼继承家学渊源,读书好学。天圣二年(1024且)高中进士,既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清官,又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历官广州尉、宿州司理,以善治狱迁大理寺丞,知咸阳县,移绵竹。终官太常博士、通判石州。去世后被追赠为银青光禄大夫。曾著有诗集二十卷,大诗人苏轼曾为他作序。可惜今天其诗文大都已迭,但仍有《留题清渭楼》等六首存世,见存《全宋诗》等。他的事迹,载于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黄孝先去世于石州通判任上,死后竟然分不能归葬,子孙们只好就近葬在河南宛丘。尚书左丞蒲宗孟为他撰写墓志铭。他的一支子孙,为了守护先人坟墓,遂留居河南宛丘,开基宛丘黄氏分支。
   黄孝先生子黄好谦、黄好信。其中,黄好信,字任道,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糨官兵部郎官,宋哲宗时升职方郎中,知汝州。黄好谦则更是与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苏轼、苏辙交往密切的同年好友,后来苏黄两家还结为儿女亲家,黄氏与另一著名人民物章敦家族也结为姻亲,成为当时佳话。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黄好谦传》。
   浦城黄氏第十一世黄好谦,字几道,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任新蔡令,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六月以著作佐郎登上仕途,之后历任太常丞、监察御史里行,通判颍州、大名府、蔡州知州。哲宗初元丰八年(1085)八月,以朝散郎为驾部郎中。元佑二年(1087年)知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改知颖州,未及赴任,去世,赠为通议大夫。黄好谦去世后,苏轼、苏辙二兄弟曾联名撰写祭文。如今,这篇由苏轼亲自书写的《祭黄几道文卷》真迹,仍存于上海博物馆,是举世罕见的苏氏书法作品原件。
   黄好谦娶妻章氏,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宰相章敦之姊,生二子:宰、寔,后裔分为两支,且多迁至浙江。
   浦城黄氏第十二世黄宰,延祐《四明府志》有传。史称黄宰官至承事郎,力搞奸臣蔡京,被流放到海岛,南宋初累赠至右金紫光禄大夫。遗诗存《全宋词》。黄宰生子黄子游,也是宋代名人。
   浦城黄氏第十三世黄子游(1080——1167年),字叔言。南宋绍兴八年,黄子游以度支郎、右朝奉大夫出任台州知州,朝议大夫,遂率领家室由河南宛丘迁居浙江奉化县落籍,传见《四明府志》。史称黄子游为政尚宽仁,得民心,当地百姓相争建祠祀之。去世后由著名学者周必大撰写墓志铭,今墓志铭存周氏《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黄子游娶武氏,生三子:长子黄仁杰,右文林郎;次子黄仁俭,文林郎;三资人黄仁修,从政郎。
   浦城黄氏第十四世黄仁俭(1114——1196年),字约之,官至青田、余姚县丞,奉议郎,据文献记载,黄仁俭做地方官时,能够「确守官箴,廉勤自将」。黄仁俭的书法非常精湛,“源流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遒劲似欧阳洵,行草皆见重于世。”黄仁俭去世后,由南宋著名学者楼纶撰写墓志铭(见楼钥《攻愧集》卷103《奉议郎黄君墓志铭》)。墓志称黄仁俭娶夫氏高氏、陆氏,生三子:直行,迪功郎,台州黄岩县盐监;直古、直义。
   浦城黄氏第十二世黄寔,也是宋代著名人物,他的母亲是宰相章敦之姊,而他自己与苏轼兄弟即是为文章之友,又是儿女亲家,《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传。史称“黄寔,字师是,陈州人。登(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第,历司农主簿,积官提举京西、淮东常平。元丰末,议罢提举官,命末布,寔舅章敦属蔡确徙寔提点开封县镇。迁提点梓州路、两浙刑狱,京东、河北转运副使。哲宗以寔为监司久,议召用,曾布阴沮之。林希曰:‘寔两女皆嫁苏轼(误,当为辙)子,所为不正,不宜用。’乃以知陕州,为江、淮发运副使。贺辽主登位,及境,迓者移牒来,称为贺登宝位使。寔报以受命无‘宝’字,拒不受。还除太仆卿,再擢宝文阁待制、知瀛州,徙定州。朝旨籍民兵旁郡,因缘扰困,寔怀檄不下,而画利害请之,事得寝。卒于官,赠龙图阁直学士。寔孝友敦睦,世称其内行。苏辙在陈与寔游,因结昏,其后又与轼友善。绍圣党祸起,寔以章敦甥故获免,然亦不得久于朝著焉。”
   黄寔为官后期迁居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后世大多在淮阳一带繁衍。黄寔生子黄子有,任太庙斋郎,后赠正奉大夫,生子黄任荣;黄寔另有二女,分别嫁给苏轼的两个儿子苏适和苏远为妻。
   浦城黄氏第十四世黄任荣,字择之,四岁丧父,因母亲李氏教导有方,年十三岁就博览群书,觉得叔祖黄宰赏识,被称为“是儿才可见,后必远大矣”。初以祖父黄寔恩荫被假承务郎,后官任泰和县主簿,后由京官改知抚州金溪县,升任知兴国军、知信州。绍兴二十六年出江东转运判官。文献称,黄任荣“为县,民敬而祠;逮其为州,民挽留之。”去世后,赠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由著名学者韩元吉撰写墓志铭,今墓志存于韩氏《南涧甲乙稿》。黄任荣生二子:直、向。
   浦城黄氏第九世黄觉一支,也很兴旺。黄觉,字民先,为黄元吉次子,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官任殿中丞,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文献称其“仕以清直闻,诗益有名,”与当时名流杨亿之辈多有唱和,为其称赞,事见《宋史翼》。因游太湖,乐其山水,遂从浦城迁居舒州太湖。黄觉生子黄孝绰。
   浦城黄氏第十世黄孝绰(997——1070年),字公裕,号潜山,居太湖,承继家学渊源, “少举进士,两至礼部,不应”。虽然屡试不第,但黄孝先精通书法,他的书法本二王彦柳,时人尊称为“潜山先生”。黄孝绰后以子孙贵,赠朝奉郎。
   黄孝绰生五子:萃、薰+力、艺、荀、蘧。
   第十一世黄萃(1020——1085年),字任道,“为儿时,才识已过人。及其长,力学有文行。”深受当时大臣王安石、欧阳修等器重。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历任天长主簿、清可令、著作佐郎,后升秘书丞、承议郎,后又出京知汝州、朝议郎,65岁时去世于官舍。当时著名大臣杨杰为他撰写《行状》。史称黄萃“孝于事亲,友爱诸弟”,为官“务在恤民”,为人“识度高远,议论严正,耻为阿谀取悦于人。文章翰墨为世推重。”著有《文集》40卷,可惜今已失传。黄萃生三子:材,太庙斋郎;枢、杞,郊社斋郎。
   第十一世黄艺,官赠中奉大夫。
   黄艺生三子,均高中进士,家族一时盛极。其中,第三个儿子黄陞最为有名。
   浦城黄氏第十二世黄陞(1074——1138年),字进仲,崇宁二年进士,最后官至筠州知府,左朝期大夫。生四子:正己,右通直郎;克己,右通知郎,知南昌县;行己,右从正郎;立己。
   浦城黄氏第六世黄匡镒的后裔,在五代北宋时期,盛极一时。黄匡镒之子黄旦,孙黄震、黄铸、黄甫,曾孙黄觉、黄珪、黄鉴及其后黄璘、黄蕡、黄萃、黄孝恭、黄子游、黄硕、黄飞英、黄叔敷、黄应酉等18人科甲蝉联,世称科举世家,闽中望族。
   谱载,黄匡镒,系黄翱三子,官右金吾卫上将军,才识超群,智勇双全。“五季之未至吾宋初,以家资董役差,把江南溃兵之隘。董率攸急,保障唯严。”宋赠太子少保,银青光禄大夫。宋赠太子少保,银青光禄大夫,生七子:文裔、仲思、伦、德明、处中、有章、旦。
   浦城黄氏第七世黄旦,字升之,宋咸平二年(999年)中进士,历知德化、钱塘二县,后升大理评事,长光州,再升秘书丞,知黎州。事载嘉靖《建宁府志》。黄旦生二子:铸、锴。其中,长子黄铸,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黄铸的儿子黄敏用,也累官至朝散大夫、提点四川茶马事;黄敏颐,也累官朝散大夫。黄铸的孙子黄敦书,累官中奉大夫、直徽猷阁、两浙路转运副使;黄敦彦,也官任朝指大夫、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均事载嘉靖《建宁府志》。
   浦城黄氏第八世黄震,字伯起,为黄匡镒之孙,北宋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饶州知州,广东转运史,谏议大夫,《宋史》卷303有传。史称黄震“进士及第,累迁著作佐郎、通判遂州。尝给两川军士缗钱,诏至西川,而东川独不及,军士谋为变。震白主者曰:‘朝廷岂忘东川邪?殆诏书稽留尔。’即开州帑给钱如西川,众乃定,明日诏至。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提点湖北路刑狱,还,判三司磨勘司,擢江、淮发运使。先是,李溥自三司小吏为发运使十余年,奸赃狼籍,丁谓党之,无敢言者。震将行,上书自陈,辞颇愤激,真宗知其意在溥也,谕之曰:‘卿当与人和。’震对曰:‘廉正公忠,臣职也。负陛下任使者,臣不敢与之和。 ’既至,发溥奸赃数十事,溥坐废;而震亦为溥讼,夺一官。罢,畏谓权,不敢自直,及谓贬,乃复官,知饶州,徙广东转运使。广南岁进异花数千本,至都下枯死者十八九,道路苦其烦扰,震奏罢之。震在真宗朝数论事,既卒,诏进其官一等。”
   浦城黄氏九世黄鉴,为黄匡镒曾孙,字唐卿,《宋史》卷442有传。史称:“少敏慧过人。举进士,补桂阳监判官,为国子监直讲。同郡杨亿尤善其文词,延置门下,由是知名。累迁太常博士,为国史院编修官。尝诏馆阁官后苑赏花,而鉴特预召。国史成,擢直集贤院。以母老,出通判苏州。”黄鉴年未满40岁就去世了,所著有《谈苑》,可惜已不传。
   总之,浦城黄氏自第四世开始做官,从第八世开始中进士,此后诗书传家,科举蝉联不绝,甚至出现三代进士,兄弟三人均中进士的盛况。而且,从第八世开始,连续六世都有人做官。又与当时全国著名的官宦世家大族如眉山苏氏、宰相章敦家族、杨亿家族联姻。数百年来,浦城黄氏家族一直长盛不衰,实为八闽著姓望族。族谱记载,“吾黄自始祖徙居,迄今大德三年(1299),已五百三十九载,见十九代孙矣,仕宦者三百七十六人,读书入仕者万有余人,旧谱所载历历分晓。” 明清以后,浦城黄氏虽然显贵不及五代宋时,但也是英才辈出,如明提举、监察御使黄中,清乾隆间的武状元黄瑞,泰宁镇、温州镇升广东省提督黄大谋等。如今,欣逢盛世,读书为国家干部、科技界人士和从商发财者,更是不计其数。

                 三、六世分为四大房,最兴旺是匡镒系

   谱载,浦城黄氏入闽开基始祖黄鼎生一子黄锡。
   二世黄锡生一子黄汶。
   三世黄汶生三子:霖济、黄毗、宏琏。
   四世黄霖济,居溪东北侧的九里,生五子:延龄、延范、鍊、葆、藏。其中,除次子黄延范举逸民,授成都薄,居成都,不知其后世而失系外,其他传数世而无闻。
   四世黄毗,居溪东,生四子:童、翱、晋、溢。
  浦城黄氏入闽以后,经过两代的隐居不闻,至第四世黄宏琏,官任郎州龙阳蔚,居溪东南侧的清湖,葬于长乐里水口,生六子:灏、颜、冕、轩、爽、讲。
   五世黄翱,字希文,行三十八,以子孙贵赠太子少保、银表光禄大夫,合葬于长乐里黄家山。生三子:严、睃、匡镒。
   浦城黄氏以四世黄宏琏与第六世黄严、黄睃、黄匡镒四支后裔最为繁盛,进入宋代以后,形成浦城黄氏四大房的基本格局。其中,又以第四房黄匡镒一系最为兴旺发达。仅匡镒公子旦公,孙黄震、黄铸、黄甫,曾孙黄圭、黄鉴及后世的黄辙、黄亢、黄萃、黄孝恭、黄硕、黄飞英、黄叔敷、黄应酉等,就有十多人相继登科中进士,实为科甲蝉联。
   (一)黄宏琏掠阵房
   黄宏琏掠阵房,由第四世黄宏琏繁衍。此房曾因一年出了第六世孙黄祚、第七世孙黄贇两名掠阵使而闻名,故被称为掠阵房。现今后裔散居浦城仙阳、管九等地。其中十世黄蔡生居秀州,黄尧卿居荆南,十一世黄比邱居益州。
   (二)黄严敦睦房
   黄严,系黄翱长子。其裔第十二世黄寔,字师是,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龙图阁大学士,与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同朝。宋史传称其孝友敦睦,为国精忠,故名敦睦房。此房十至十二世,先后有黄好谦、黄好信、黄寔、黄静、黄衡等16名进士。黄寔为官后期迁居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后世大多在淮阳一带繁衍。
   (三)黄睃恤民房
   黄睃,系黄翱次子。其裔第十一世黄辅国,字应图,宋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工部侍郎、尚书。知高邮县时,广发粟赈灾,救活饥民数万。任右司谏时,建议各州县建立学校,广招农家子弟,得到皇帝赞许,百姓赞誉,因此,被称为恤民房。
   此房十至十三世,先后有黄辙、黄辅国、黄嗣廉、黄锾等六宦四进士。十六世有孙裔在浦城县城居住,创建霑渊祠,如今城内外有小部分后裔,其他大部分外出经商从匠。
   (四)黄匡镒学士房
   黄匡镒,系黄翱三子,官右金吾卫上将军,才识超群,智勇双全。宋赠太子少保,银青光禄大夫,配□氏,生七子:黄文裔、黄仲思、黄伦、黄德明、黄处中、黄有章、黄旦。黄旦于宋咸平二年(999年)中进士第,官秘书丞,知黎州。黄匡镒以子黄旦,孙黄震、黄铸、黄甫,曾孙黄珪、黄鉴及其后黄璘、黄蕡、黄萃、黄孝恭、黄硕、黄飞英、黄叔敷、黄应酉等十多人科甲蝉联,世称学士房。学士房之下,又分为如下七派:
   1、黄元金溪派
   黄元(约1090—1151年),字延庆,黄旦玄孙。金溪,一名坑西,在浙江省遂昌县西二十一都。宋政和初(约1112年),黄延庆自浦城溪东来赘祝氏,遂家焉。黄元生三子:长黄平昌,次黄受昌,三黄建昌。再传七世,衍有黄道行桂一府、黄道荣桂二府、黄道明桂三府、黄道传桂四府、黄道信桂五府、黄道俊桂六府、黄道荃桂七府。
   七府中,黄道信桂五府,由平昌曾孙黄显宗,自金溪复迁浦城县城,再传四世后,又从
县城迁城郊莲塘东源村东山自然村,为孝悌一图桂五府一族。
   黄道俊桂六府,则属建昌派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桂六府黄道俊携尹氏及第七子黄丰生复迁浦城忠信,为忠信桂六府一大著族。黄道行桂一府、黄道荣桂二府、黄道明桂三府、黄道传桂四府和黄道荃桂七府,则留金溪或附近,或迁居浙江省江山市张村秀峰,或回迁浦城盘亭、官路等地繁衍,也很旺盛。
   2、黄敏颐广播派
   黄敏颐,字子顺,行六,由乡贡官中散大夫,是黄旦长孙。生有二子、十一孙,其后裔绝大多数外迁广播,因此称为"广播派",有十几支:
   黄荣,迁江西信州贵溪县,为贵溪支派;再传三世,又有仁寿复迁浦城富岭石桥头,为瑞安祠支派。
   黄昌和黄遇,居秀州华亭,为华亭支派。
   黄广,入赘浦城盘亭,再传三世,又有状元黄飞英迁华州,为华州支派。
   黄达,迁居福州。
   黄韦,生二子:长子黄世尧迁居浙江慈溪县,为慈溪支派;次子黄世恩居仙阳后村,与黄昫后裔一起,为仙阳支派。
   黄 晦,生二子:长子黄赡,居分宁双井,为双井支派;次子黄纬和侄孙黄铁同迁居苏州,为苏州支派。
   黄曦,迁居浙江黄岩,为黄岩支派。
   黄时,居闽县东崇寿寺旁,其子孙世系环峰祠(注:原谱所载)。
   黄昕次子黄楠,为赣州支派。
   3、黄敏修丞旨派
   黄敏修,字肯堂,官至大学士丞旨,是黄旦次子黄锴之长子。黄再传四世,有玄孙26人。其中,玄孙黄伯信居浙江义乌,为义乌支派;玄孙黄橹之次子黄濂,居仙阳,为仙阳制属府。黄濂再传四世,有黄原,字伯高,入赘浦城官路何村,为伯高公何村派。
   4、黄硕观前派
   黄硕,字兴周,宋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佥判,是黄文裔七代孙,黄子游(绍兴二年进士)之子。黄硕生二子:长黄文庆,次黄文度,因后世居浦城观前,故称观前派。如今后裔居水北街镇、建阳和泰宁等地。浦城有三槐堂之黄,系黄硕友人王氏子从公姓者,其族繁盛。
   5、黄伯固将乐派
   黄伯固为黄匡镒五代孙,疑居将乐。有本作始祖第四代孙毗公第三子晋公裔,因失考,不敢枉断。
   6、黄修昆山派
   黄修、黄倬为黄匡镒五代孙,迁居苏州府昆山,后世有黄伯昌、黄伯坚、黄叔宝、黄叔度、黄克仁、黄克礼等,为昆山支派。
   7、黄羌温州支派
   黄羌迁居浙江温州,为温州支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