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0714.01

 黄甲龙 2012-03-26

20080714.01  

2008-07-14 21:56:57|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在泉州,提起镇抚巷,很少有人不知道的。说到镇抚巷,就一定会提起黄宗汉这个名字。“探花”、“进士 ”、“大司马”这些古迹是让黄宗汉故居乃至让镇抚巷熠熠生辉的因素。的确,黄宗汉家族在泉州历史上的名气很大,黄氏的产业亦遍布于古城的多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位于镇抚巷一带。

  第二次到镇抚巷54号拜访的时候,黄永老人竟然能够叫出我的名字,让人颇感欣慰。要知道,黄家的门槛不知道有多少中外记者及慕名而来的人士所跨入过。

  黄家花园算得上是泉州城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代私家园林之一,现在享用黄家花园的是黄永经与黄永兄弟两家人。  黄家的门前庭院其实并不算大,但满庭花草簇簇。晌午的阳光下,院子一角晒着床单,衬着一位在堂前屋檐下打盹的老人,整个画面宁静而安详。跟随主人跨过那道门槛,不单是入了画,也入到久远的时光里了……

  黄家这个古厝起于明代。当时安海徐氏一族发家后迁居泉州城内,在泉包揽食盐买卖,号称“盐商”。徐家建造大第于承天巷东北畔,巨厦相连,是当时的巨富。民国后期,徐氏家族随着包盐制度改变而逐步衰落,多处房屋出售,而黄家便是在此时,买下了其中一处小型别墅,加以修缮后成了现在的黄氏居所。

  正门上,“读书”、“积德”两副祖训依旧鲜明,正堂里,字画悬壁,风格古朴。黄永经说,家里的布置多少年来几乎都没有改变过。黄家自祖上起便是个名望之族,自乾隆九年黄耀彬武士中举之后,家族登科之人一路花开,蝉联不绝。特别显赫的有清代两广总督黄宗汉、清代刑部主事黄贻楫。现当代则出了黄松、黄永等名声蛮辈的艺术家。这样的家庭氛围,孕育出那样一个别致的小园,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

 黄家花园占地不足二方丈,但是建构之精雅令人叹为观止。假山及小池安置在天井的东南角,由于此处地下水面甚浅,距地面不及一尺,且通八卦沟,因此该池从未干涸。池子虽小,但周长曲折,并且有石栏相护,高低回绕。假山从池底耸立,沿着东、西两墙,若即若离。主体叠向采用“顶天临水”,一峰独秀,略呈石笋状;而东、南二墙下的假山石多贴壁,气魄亦不凡。小池的西边种着月桂,还有些许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总之,是个香溢四季之处。

  池西的曲栏之内,有一丛小石笋,参差四五块瘦石,造型极其优美。池上的小石拱桥横在水岸与“山麓”之间,精小可爱,让人恨不能立刻生成小人国的一员,到当中去走上一走。

  黄家是出过才女的,比如黄松,人称“安姑”,是同治进士黄贻楫之孙女,自幼通晓琴棋书画,而且造诣颇高,尤其擅长工笔绢画。可想当年此处,佳人犹在的场景。如今老屋洗尽了铅华,佳人也消失了踪影,但是院中的桂树花草、厢房外的花布门帘、屋里面的白发老妪,谁又知道它们铭记在心的多少红颜和故事呢?

  园林里还留有当年的石香炉、石莲台、石桌、石凳,早先也属于山池的附属布局,因为原有的庭院较为狭窄,所以没有建造亭台,但大厅之前原有广轩,坐在轩上可以观赏园内全景,可惜“文革”时被拆去了。园内壁上门前曾经有不少文人雅士的题字,也在那些动荡的岁月中毁于一旦。

  不必追忆那些雕花的窗棂,不必细抚那墙上的古字,斑驳的老墙,空灵的画境,时光剥去的,只是尘埃;在此一一驻足的,却是源远流长的故事。

  泉州城曾经有很多这样的历史文物,可惜最终不存。黄永经老人告诉我们,就是黄宗汉故居门外那块“大司马”石碑,也是当年他花了500元从民间买回来的。当时它正流落在东湖的一户人家中,随意地摆在制作泔水的作坊里。“黄家的很多古董都是在‘文革’中流失的,包括唐寅和徐悲鸿的真迹,足足有14板车之多,现在剩下来的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黄氏古宅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与港澳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以及古建筑、文物、园艺、戏剧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慕名前来参观、考察,尤其对黄氏保护完好的园林古物赞不绝口。老人告诉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有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特地来到他家参观,对周边已经拆除改建的黄氏古厝感到十分惋惜,临别竟然说:“如果你们家剩下的老屋还要继续拆除的话,不如卖给我吧,我愿意把它完整地留下来。”

  现如今,黄家园子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些儿童玩具和一些似是废弃的杂物,完全一副平常人家的样子。可是一旦听主人家娓娓道来那些历史尘埃中的家族人事,便体会出什么是谦和与儒雅的品性来。□颜瑛瑛/文潘登/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