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收获与思考

 老头你好傻 2012-03-26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收获与思考

发表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作者:樊金元 【编辑录入:一叶知秋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收获与思考

樊金元

目前,全县各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总路咀总学亦是如此。作为一所学校的教研组之一,身先士卒是理所当然的。通过赛课活动,本人参与其间,既有收获,也存不足;既感欣慰,也有担心。下面是本人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全县校长赛课的点滴收获与思考。

一、  课前精心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首先是理论上准备充分。为了上好这堂课,本人利用课余时间补习相关理论,充分阅读《课程标准》,明确地理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任务。详细阅读该册及本课教学参考书,明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既达成教学目标,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指导学生掌握说明的多种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既要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因只上第二课时),又要在40分钟之内完成整课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课前不经过多次思考,不精心准备是绝对不能做到的。

其次是资源上精心准备。光有思考,有理论依据,不在资源准备上下功夫,要想在一节课完成任务仍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学生对地理原理完全不了解。因此,本人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想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及已有的知识,对学生难以理的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理解,节约时间。

再次是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课前导入激趣几分钟,师生共同探讨学习多长时间,学生自学讨论汇报多久,学生练习及师生总结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在某一环节上与教师事先估计的不一致,怎样合理调节等方面,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考虑。一般来说,教师安排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在38分钟左右为宜,这样就有一定的时间供教师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突然情况。只有教师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步骤的时长,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此外,班级学生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方面也是教师课前准备所必需的。

二、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理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地理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段话给地理教师指明了地理教学的方向 ,要以学生为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 “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形式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方式,但不少教师运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管什么问题都采用,即使是简单的问题,认为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光对学生的能力没有提高,反而会影响课堂秩序;二是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裕,合作学习一两分钟便收场,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无不让人怀疑是走形式;三是任务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少数同学在小组中无所事事,长此以往,会滋长这些同学的惰性,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通过参与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课前精心准备、认真上课、教师和行家点评、说课、课后反思等环节,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对高中地理课教学有了一次新的尝试,带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今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又增添了枝叶片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