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做一个欣赏者

 木柳书屋 2012-03-27

3

 学做一个欣赏者

 

         学做一个欣赏者
2012年03月21日 10:19:03
来源: 新华副刊

  文/林文斌

 

     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小到一句表扬,大到立功褒奖,甚至千古流芳。然“欲取之”须“先予之”,只有学会欣赏,才有机会得到更多回馈。欣赏看似来得简单,其实诞生往往艰难。譬如,人主观而物客观,故欣赏人难于欣赏物;严于人而松于己,故欣赏人难于欣赏己;近生腻而远生美,故欣赏近难于欣赏远。我们不禁要问:欣赏何以如此之难?

   欣赏之难,在于它需要开放的眼光。欣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眼光不同,眼里的世界便不同。狭隘的眼光总爱聚焦于一点,难以发现优点,而开放的眼光则能把一个人看得透彻,易于发现优点。开放的眼光源于观念的转变,转变很难,但终有成功的那一天。有了开放的眼光,你才会发现他人的更多长处,才会知道事情怎样做更对路,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什么叫做差距。有了开放的眼光,你才会冲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樊篱,才会脱离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圆周越大,见识越广”,什么叫做未知。有了开放的眼光,你就更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挖掘,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精神品质、从平常处发现高风亮节,也就更容易找到他人身上显而易见甚至是不易察觉的、值得你钦佩和学习的各种美。

   欣赏之难,在于它需要开阔的胸襟。欣赏是一种美德,也是一艘承载美的船舶,胸襟越大,欣赏的余地就越大。当然,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评价悬殊。心胸大的人能够包容淡解他人的缺点失误,把更大的精力集中于搜罗欣赏;而肚量小的人则会吹毛求疵,将他人的毛病过失耿耿于怀,根本腾不出地方容纳欣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人都有不足,不可能完美无缺,若只盯着他人的短处,认为他人一无是处,又怎能看清他人的长处,彼此和谐的相处?人与人的思想千差万别,人与人的能力参差不齐,欣赏正是为了长短互补,化短为长,这个过程离不开包容。“人与人能真正融洽、做成朋友的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优点,而在于你能接纳对方多少缺点。”欣赏他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勇气。

   欣赏之难,在于它需要开明的心态。欣赏是一种力量,也是一枚弘扬美的印章,欣赏走到哪里,美就被传播到哪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边围着不少人,有家人,有邻居,有同事,有朋友,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折射着自己的为人心态。心态开明乐观的人会对身边人充满敬佩和感激,会对半瓶水嚷到“还有半瓶水耶”,并在茫茫夜空中读出星光的璀璨;心态封闭悲观的人则会对身边人感到失望和厌烦,会对半瓶水叹息“只有半瓶水了”,让满天的星光黯淡在漫天的黑幕里。对于这两种现象,培根曾精辟地概括为:“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可见,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欣赏也为此总在呼唤思想的开明以获取理解的延伸,呼唤人性的暖色以获取精神的激励,呼唤真诚的心态以获取无穷的力量。

   有人做过一种测试游戏,让每个人写出自己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经过统计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规律:那些令你产生好感的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互动的,就好比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所以,学会欣赏他人吧!欣赏你的领导,你就会更服气,欣赏你的同事,你们就会更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他们就会更努力,欣赏你身边的人们,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当然,我们需要的是真诚的欣赏,而不是带有酸味的赞美。所以——

   学做一个欣赏者,对优秀的人可以羡慕,但不能嫉妒。我们平时学榜样、学标竿、学先进,不是为了通过“人比人”去“气死人”,而是为了通过“比差距”去“找动力”。智者的欣赏就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承认他人的光茫,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孤傲冶炼成谦逊,把不满锻造成奋争,在欣赏他人的路上浇灌自己的成长。我们欣赏优秀者,不仅应当欣赏他们的收获,更应该欣赏他们奋斗的足迹,这样,当你为了他人的成绩乃至成功喝彩时,你也就为自己找到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更何况,无论你欣不欣赏,优秀者的优点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既如此,何不学做一个欣赏者,与人为善、与己为乐呢?欣赏优秀者,便会欣赏优秀者所做的事情,更会促使自己不因知足而停滞,不因放弃而倒退,在不断的进取与赶超中,与优秀者共同攀登人生的高峰。

   学做一个欣赏者,对平凡的人可以少学,但不能不学。“三人行,必有吾师。”任何普通的人都有不普通的地方,或者内心强大或者外表俊朗,或者言行朴素或者举止夸张,或者才华出众或者心地善良。虽然他们不是各方面优秀的集合体,只是某个单项甚至是某个分支小项的佼佼者,但哪怕他有一个比你好的习惯,都值得你去欣赏、去学。因为,如果你不屑于从平凡者身上汲取力量,成天只是盯着优秀者的足迹,很容易眼高手低,陷入好高骛远的“盲区”。相反,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当你把对平凡者的欣赏一步步转化为自身各方面的进步,当你把平凡者的不同优点一点点消化吸收集于一身的时候,你就会顺理成章地转而成为他人欣赏甚至崇拜的对象。而在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你通过毫不吝惜地“输出”欣赏,就是在提升自己的人格,把自己书写成一个大写的人。

   学做一个欣赏者,对笨拙的人可以忽视,但不能鄙视。无论自己多出色、他人多笨拙,这样的状态相对于历史的长河,也不过转瞬即逝的浪花一朵。再说了,“红花总需绿叶衬”,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笨拙者作为参照系,又如何能衬托出优秀者与平凡者的厉害呢?更何况,“天生他才必有用”,笨拙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无优长,只是,此时此刻未能显露出来罢了。缺点不会一成不变,当某个时机、某个条件来临时,缺点就可能很快转化成优点,在曾经的笨拙者身上闪闪发光。所以,我们学做一个欣赏者,就不能拿着放大镜去看他人的缺点,拿着显微镜去看他人的优点,更不能以瑕掩瑜、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挑剔,于人于己都是至关重要的。总之,我们即使把笨拙者遗忘在身后,也绝不能鄙视他们,因为他们的身上蕴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潜能。

   正如光洁如镜的湖面能将蓝天白云不改本色地留住一样,只有心如止水的人才能接纳一切真善美并对之倾心礼赞。为此我们应当明白:欣赏是一种爱,只有人与人之间以镜相照、彼此欣赏,世界才能不断反射出无穷尽的爱。懂得欣赏,善于以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和立场看待周边的人与事,你就能用欣赏酿造出阳光灿烂的美好生活,永远笑对人生。

 

                  木柳书屋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