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宁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全域城镇化(图)

 布袋和尚说得 2012-03-27

新建的昆明市最大生态移民集中居住区

  “十一五”期间,晋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四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13位,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晋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3月28日,晋宁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晋宁城市化建设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晋宁新区成立后,将把资源禀赋、历史文脉、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充分融合起来,大手笔谋划、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将晋宁建成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发展领先、人文特色鲜明、生态景观优美的核心区域。

  与此同时,晋宁县紧紧抓住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重大战略机遇和昆明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契机,在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中,结合晋宁县情,不断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全力实施村庄规划、“城增村减”、“三重三置换”、“三区联动”和社会民生保障等措施,切实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居住集中化,使广大农民居有定所、就业有岗位、致富有奔头,农村像城市,农民变市民。

  村民喜迁生态小区

  7月7日,昆明市“四退三还”安置房中最大安置点、晋宁县全域城镇化建设试点昆阳城市化集中居住区交房,3062户迁移住户将入住功能完善、园林式的生态小区。“我们的新房子环境好、设施好、配套也好。”晋城镇海晏村村民张丽琼高兴地说。

  自2008年以来,晋宁在滇池外海界桩100米范围内退人12022人,退房55.4万平方米。为解决“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及“三环”、3条铁路重大建设中失地群众的安置,晋宁结合全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进安置房建设。

  昆阳安置点是全市最大的“四退三还”安置点。安置房建设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用地562.8亩,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8.18亿元。安置房建设为8度抗震设防,而且节能环保,安装太阳能供电、中水回用、天然气管,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所、超市、地下车库等公共设施,是一个功能完善、园林式的生态小区。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历时8个月,完成97栋安置房和16栋公共建房。

  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晋宁的小康,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活环境,还是农民收入都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农村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使广大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得有滋有味,晋宁县对广大农村进行了“伤筋动骨式”的规划建设。明确提出了全域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即:“第一圈层城市化、第二圈层一体化、第三圈层新农村”,并以“2466”工程作为全域城镇化的工作思路,通过3至5年努力,力争城镇居住人口增加7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事业五个一体化。并全力实施“1545”工程。即:“1”是统规统建一个城市化集中居住新型社区。“5”是开展规划建设、土地整治、社区安置、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五大行动计划。“4”是实现新昆明西城建成区规模扩张0.6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区居住人口增加1万人以上,“退田还林、退塘还湿、退房还岸、退人护水”,“搬得了、住得好、稳得住、能致富”四大目标。“5”是成为农民变市民的先行区、城乡社会保障有效互动的先试区、“三重三置换三区联动”的实验区、突破土地瓶颈和资金制约的示范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板区。

  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晋宁县按照“三重三置换”、“三区联动”要求,进一步破解“城增村减”难题,抓住滇池治理“四退三还一护”的机遇,实施“生态移民”,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拆旧区土地面积576.6亩,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复垦可新增农用地562.8亩和13.8亩湖泊水面,其中,新增耕地506.7亩,取得了集中农民居住区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562.8亩,为昆阳、晋城两个安置点建设奠定了基础。

  推进城乡全域城镇化要以产业作为载体,晋宁县紧紧围绕“一年启动、两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重点建设新型城市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新型产业园区和新型商贸服务区,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商贸服务提供便利、居民安居的“三区”联动发展。

  在解决好住的问题的同时,晋宁县为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出台了《晋宁县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的实施意见》等7个配套文件。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劳动力输出,全县被征地人员有1212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116人通过企业招聘实现就业,并签订了劳动合同,转移就业9660人。同时,出台了《晋宁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被征地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把灵活就业人员、外输内转农村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6482人参加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其中,重点工程失地人员参保3201人,新农合参保率98.66%以上,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为全域城镇化发展打牢基础。

  城乡建设快速突围

  在全力推进全域城镇化过程中,晋宁县紧抓城乡面貌的变化,城乡基础设施快速突围,初步实现了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和扩展,尤其是今年相继贯通的环湖公路、安晋高速,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从2005年以来,按照“抓建设、管城市、搞绿化、治污水、迁民宅、安民居、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了“绿、美、亮、净、畅”等建设管理工作,县城面貌和县城环境较“十五”期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使用功能有了较大提升。截至2010年底,县城城市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28条共37.86公里,路灯2337盏。全县共建成廉租住房462套,23160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79套共31026.4平方米;开发湖畔晋园、兴隆小区、嘉誉景苑、北苑四期、磷都花园、荣合金岸、湖景天颐家园、古滇商贸城等14个商住小区,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实施了昆阳大街、郑和路污水管网工程,实现了雨污分流;完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县城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

  与此同时,快速完善县城路网,相继完成永乐大街、东凤路、东绕城过境道路、东南绕城过境道路、普照路一期、西北环路、北门道路、金实路等8条道路建设,正在抓紧东大河西侧、三中北侧、南门道路推进,上述11条道路总长达22.67公里,总投资5.6亿元。截至目前,县城已建城市道路28条,37.86公里。累计投资39883万元,完成了上六公路一期二期、宝夕公路、二鸣公路、牛广公路等91.47公里的县级公路新建、扩建工程。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我省重大的战略部署,晋宁县将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民变市民的目标,让广大农民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全县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6%以上。

  随着“桥头堡”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发展思路上,晋宁将以市场化为导向,一手抓对外开放,实施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大投入、大建设投资拉动;一手抓全域城镇化推进,按照三圈层发展格局要求,一圈层以现代新昆明昆阳西城、晋城南城为两个极点一步城市化,二圈层依托“一园五基地”工业园区的产业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圈层依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两极带动、双轮驱动、整体推动”的三级城镇化发展格局。

  段正祥 杞耀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