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代人的百年毛笔情

 江边风 2012-03-27
三代人的百年毛笔情
2012-03-27
53岁的许文义说,制笔枯燥,工序又复杂,但还是希望有人能传承这门手艺。
几十年的制笔经历,让许文义的手指有些变形,布满了老茧和裂纹。而左手拇指由于常年捏着毛料,变得又粗又厚实。
位于市区解放街252号的许大同毛笔店已历经百年,传承三代。
■手工制笔步骤 一、选料。首选上好的黄鼠狼尾毛作为毛笔的毛料。
二、掰毛。用特制的骆驼骨刀将毛料掰成一簇簇后再过水。
三、脱脂。脱脂过程需经过两天两夜的时间,此后再进行梳清、刮绒等若干细节工序。
四、齐锋。将毛一缕缕排好,按照一定长度将毛锋切下作为笔头。
五、杆作。在竹杆内钻好孔套上笔头。

在市区解放街,开着一家百年老店——“许大同毛笔店”,这家毛笔店已传承三代,精良的手艺,一丝不苟的制笔态度,使“许大同”出产的每一支毛笔都收获好口碑。

在店内二楼,三掌柜之一的老板许文义正弯腰拾掇着一簇簇晾晒的毫毛,他说,每年冬季他会到湖州、江西等地一次性选好整年毛料,因为动物毫毛在冬天最长最齐,每一根毫毛上的锋头也最有光泽,透明度也最好,更适合打磨笔头。许文义称动物毫毛上的锋头越长,价格才会越高,也更能做成好毛笔,毛笔的价格与毫毛锋头的长度成正比。这份对品质的追求也是祖辈起一直恪守至今的。

老字号“许大同”是由许文龙的爷爷许进芳在一百多年前亲手创立的,他从新同文笔庄里学到制笔好手艺,不久,便在墨池坊口开了“许大同”毛笔店。随着制笔小有名声,“许大同”在温州渐有声誉,而后许文龙的爸爸许锦华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从小在父亲许进芳的耳濡目染下,许锦华的手艺不但进步快,而且更加精进。新中国成立后,毛笔店融入合作社,许锦华同父亲许进芳一起成了制笔厂工人。改革开放后,“许大同”毛笔店重新开张,许锦华带着三个儿子一起打拼,直到2003年,79岁的许锦华老人才将毛笔店交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许文龙、许文义、许文平共同经营,并延续至今。

许文义介绍,目前毛笔的主要客户是中小学生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但他感叹现在市场已越来越小。据了解,“许大同”是现如今是温州仅存不多的纯手工制作毛笔店。多年来,三兄弟不断在技术上创新,不仅推出了“子须明毫”及“逍遥峰”等产品,还进一步改良了王牌产品“七紫三羊毫”。有很多华侨慕名而来,一买就是一整套。除此之外,他们还推出制作胎毛笔业务,以此来吸引年轻父母群体。

虽然目前毛笔生意稍显冷清,但62岁的许家老大许文龙最担心的还是没人来传承这份手艺。53岁的许文义感叹,“制笔工作枯燥,工序复杂,又不容易赚钱,年轻人都没心思学艺了。”但同时,他笑言三兄弟还干得动,也会耐着性子一直做下去,“孩子们现在都有自己的路子,但如果外面的工作不适合他们的话,我们也会叫孩子重新拾起这份技艺。”

摄影 徐晓春

商报记者 徐家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