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畜牧业再上新台阶

 起来慵整纤纤手 2012-03-27
山东畜牧业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区位独特、基础雄厚的优势逐步显现,畜牧业获得长足发展。1980至1985年数量增长为主的阶段,肉蛋奶总产量从123万吨增加到214万吨,5年间增加91万吨,年均增长11.7%,养殖主体为兼业户,主要发展动力是政策放开。1986至1992年结构调整为主的阶段,7年间肉蛋奶总产量增加203万吨,年均增长10.5%,养殖主体为专业户,主要发展动力是市场拉动。1993至2002年质量提高为主的阶段,10年间肉蛋奶总产量增加644万吨,年均增长10.3%,规模养殖场区成为主体,主要发展动力是科技进步。2003年至今的综合发展阶段,5年间肉蛋奶总产量增加531万吨,年均增长9.1%,标准化生产变为主体,主要发展动力是组织创新。 
    经过30年的努力,山东畜牧业取得辉煌成就。首先,已成为畜牧大省,2007年畜牧业产值1313亿元,肉类总产615万吨、蛋类313万吨、奶类242万吨,畜牧总量多年占全国的10%左右。其次,已成为出口大省,畜禽及其加工制成品常年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禽肉出口占全国的一半多,兔肉高达90%以上。再次,已成为是外调大省,畜禽及产品的近40%销往省外,是京、津、沪、浙等地的重要畜产品供应基地。再就是成为强势大省,品种饲料资源丰富,生产水平较高,畜产品加工发达,产业化经营深厚,占有高端市场先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结构转型加速,人们就业、生活、交往方式改变,对畜牧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畜牧业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除继续承担保证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工业原料的任务外,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稳定经济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进一步增多,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使畜牧业市场空间继续扩大;生态循环功能的强化,使畜牧业方位空间继续扩大;生物技术应用载体的确立,使畜牧业深化空间继续扩大。畜牧业发展受到的约束进一步增强,世界范围内粮食和石油紧张,加强了饲料资源约束;生产空间压缩和环境污染加重,加大了疫病风险的困扰;外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加剧了市场竞争。只有依托现有基础,抓住发展机遇,整合发展力量,转变发展模式,才能推动畜牧业再上新水平。


    近几年,我省畜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同时,畜禽养殖能力逐步提升,支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总体大发展的趋势。2007年,生猪存栏3139万头,出栏5796万头,猪肉产量430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16%、12%和14%;肉鸡存栏3亿只,出栏16亿只,鸡肉产量29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20%和12%;奶牛存栏达到115万头,牛奶产量343万吨,分别增长22%和22.5%。与此同时,新增畜禽良种场430处,全省达到1302处,增养种畜禽731万头(套、只),良种供应能力继续增强;农作物秸秆青贮、工业饲料加工、动物疫病化验检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科研开发推广体系得到完善,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比较优势的不断转换,分工分业的快速推进,消费要求的持续提升,使畜牧业进入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养殖方式从分散向规模转变。散养户急剧减少,规模养殖场区户不断增加,是近年畜禽养殖的最大特征。据统计测算,2007年全省畜禽养殖场户为723万户,比2006年减少180万户,下降近20%;与此同时,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养殖大户迅速增加,2007年全省达到75万个,比2006年增加10万个,增加15.4%;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3.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存栏5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1%,比上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畜牧一体化企业向养殖领域延伸,工、商、建、运和采掘从业者进入畜禽养殖,部分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新时期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的主力。经营方式从独立向合作转变。畜禽养殖单位的独立经营,逐渐被以合作社为主的联合购销、以产业化为主的订单经营所替代,全省畜牧合作社已发展到2000多个,其中养殖合作社达1400多个,带动农户40多万户;产业化经营覆盖畜禽养殖一半以上,其中肉鸡肉鸭和奶牛分别达到95%和85%。


   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差别、产业聚集程度的影响、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畜牧生产结构和布局结构也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肉蛋奶结构由2005年的3.5:2:1调整为2007年的2.5:1.3:1。蛋类生产基本稳定,2007年蛋类产量429万吨,与2005年基本持平;肉类增加主要来自禽肉,两年间增加60万吨,占肉类增加量的一半多;奶类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两年间奶类产量增加90万吨,增长31%;肉牛肉羊生产则出现了稳中趋降的势头。与此同时,畜牧生产的空间分布出现了整体西移和区域集中的趋势。2007年,鲁西5市肉蛋奶产量、肉牛、肉羊占全省的比重为27%、48%和52%,分别比2005年提高2个、4个和6个百分点;临沂、潍坊、泰安、枣庄四个养猪大市和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个肉禽大市的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畜牧业自身积累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工业化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人们消费要求的提高,拉动了畜牧产业升级,提高了畜禽养殖和质量安全水平。规模化养殖场区的养殖设备、配种防疫、污物处理、装载运输的标准化配套化程度迅速提升,家禽生猪自动供水喂料、奶牛发情喂料检测、生产用药自动记录、畜禽养殖监控等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开始应用,产业技术结构持续优化。2007年,肉鸡全程饲料转化率2.0,肉鸭达到2.2,蛋鸡2.4,较前几年有很大提升;生猪出栏率达到180%,这里面虽有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更有生产水平提高的作用;奶牛单产达到4900公斤,比2005年提高200公斤。全省多年来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没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有300多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各类优质产品认证,其中认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350个,绿色畜产品28个,一大批畜产品加工企业还开展了HACCP、ISO系列认证;畜禽养殖生产过程监控、加工检测、抽查检验也逐步形成制度化,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

政策篇
    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畜牧业特别是畜禽规模养殖、种畜禽生产、畜牧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去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尤其是生猪和奶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产业政策的综合体现为:
     1.优先发展。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把动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护和开发,畜禽标准化养殖,家畜家禽遗传工程和基因库建设,猪牛羊精液胚胎生产推广,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列入鼓励类产业;根据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除乳品加工需要核准外,其他畜牧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国家和省里都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不占或少占耕地的条件下,提供用地保障。
     2.扶持发展。近年来,国家围绕促进畜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生猪、奶牛养殖上,对种畜场建设、良种猪牛、标准化养殖、政策保险进行了支持补助,仅2007年全省就投入财政资金4.55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债畜禽良种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每年投资近亿元;在畜牧科研推广上,省里的重大科技、农业良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技术推广项目,与国家的重大科技支撑、农业科技专项、技术体系创新、科技入户项目相衔接,覆盖了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全过程,有力支持推动了畜禽养殖的发展。
     3.规范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畜牧法》、《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了饲料、兽药条例,制定了一批畜禽养殖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新时期畜禽养殖行为提出了明确引导、规范和限制。种畜禽生产,明确提出国家负责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对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前置审批,对生产条件实行严格要求,对经营行为实行严格监督;畜禽养殖场区布局,规定了鼓励、限制、禁止养殖的地区,提出了布局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养殖场区备案办法;畜禽养殖行为,规定了畜禽养殖者禁止使用、规范使用药物、饲料的范围,明确了需要承担的防疫职责,提出了建立养殖、防疫档案的要求。
     4.融合发展。中央、省、市都明确了重点支持的畜牧龙头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扶持畜牧产业化经营;根据《合作社法》规定和畜牧业发展实际,把畜牧合作社作为省财政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点,有力促进了畜牧产业内各环节的结合。各级政府把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作为扶持的重点,促进畜禽养殖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牧良性循环。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实施科研开发项目、协调各类投资主体,促进人员、资金、科技、管理资源的整合,促进畜牧区域一体化发展。

形势篇

    1.生猪市场产销两旺。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持续回升,春节后保持在每公斤17元以上,出栏一头猪利润在400-600元,根据对生猪需求预测和供给变动的判断,中秋节前后生猪价格将出现回归,明年春天可能进入下一个周期。生猪出栏数量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生猪存栏3064万头,能繁母猪445.3万头,所占比例达到14.5%,高于正常水平5.5个百分点,足以弥补繁殖成活率降低而产生极大的放大效应。规模养殖比重快速提高。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增生猪养殖能力700万头,通过这次养猪业产销变动,规模养殖比重将提高18%以上。
     2.肉禽价格保持高位。去年以来,肉鸡肉鸭产销两旺,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效益持续看好,每只鸡肉的平均利润达到1.5-3.5元,肉鸭利润1.5-2.5元,受南方地区生产下降的影响,这种高价位高利润的状况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标准化水平迅速提高。肉鸡肉鸭是规模化起步较早,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体化企业和社会其他工商金融资本迅速进入,高标准肉鸡舍建设、肉鸭肉鸡网上养殖模式得到普及。肉鸡肉鸭后市存在隐忧。北方地区肉鸡肉鸭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南方受灾地区肉禽生产的逐步恢复,禽肉出口徘徊不前,肉鸡肉鸭后市存在供大于求的趋势。
     3.蛋禽生产面临考验。鸡蛋是禽蛋生产的主体,占全省蛋类总量的90%,目前蛋鸡产销正处在转折点上。一是目前鸡蛋市场仍然低迷。从2006年8月份开始,蛋鸡生产逐步复苏,2007年春季雏鸡补栏大幅度增加,鸡蛋产量迅速增加,10月份以后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由9月份的每公斤7.4元下降到12月份的6元,一直持续到现在,整个生产处于微亏状态。二是鸡蛋生产形势看好。随着蛋鸡存栏量的减少,鸡蛋刚性需求的增加,替代食品价格的上升,鸡蛋价格将很快上涨,临沂、泰安、济宁等地已出现走货快,价格涨的势头。三是蛋鸡业迫切转变生产方式。目前蛋鸡仍然以专业村、户分散养殖、小规模养殖为主,生产水平低、疾病威胁严重、科技的作用难以发挥,必须推动人禽分离、合理布局生产、引导集中养殖。
     4.牛奶价格稳中有升。去年9月份以后,原料奶价格迅速提高,12月份平均达到每公斤3.4元;春节过后止升回跌,4月份加工厂收购价降到每公斤3元左右,奶交收奶站价格为每公斤2.7-2.8元,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养殖效益保本微利。对不同规模、不同生产水平的养殖场户调查,在目前价格水平下,每公斤牛奶生产成本2.6-2.8元,奶牛养殖处于保本微利状态。奶业生产稳定发展。在经过2004至200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国内消费增长稳定,进口奶粉等奶制品数量减少,奶业生产今后几年将维持10-15%的常规增长速度。
     5.牛羊肉价格持续上升。目前牛肉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羊肉每公斤32元,受养殖户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牛羊肉价格将会继续小幅上涨。养殖数量继续减少。受比较效益差、生产相对分散、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多方面的影响,肉牛肉羊数量在近期还会继续下滑,会一直延续到规模养殖兴起、新的产销模式建立。生产方式亟待转变。要扭转肉牛肉羊下滑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母畜养殖专业户、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推进牛羊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转变。
     6.特养业低谷徘徊。特种畜禽养殖分为毛皮动物养殖和特色肉蛋动物养殖,后者往往随同类大宗产品的波动而变化。毛皮动物养殖目前处在低谷徘徊之中。经过2004年和2005年的高涨期,从2006开始下滑,2007年进入低潮,目前每张1米貂皮价格为120-250元,1米蓝狐狸皮300-350元,1米貉皮150-170元,处在保本微亏状态,随着养殖数量的减少、暖冬天气的改变,市场需求的增加,今年冬季有望实现市场好转。毛皮动物养殖急需提高生产水平。貂、狐、貉养殖品种混杂,产仔死亡率较高,饲料饲养不规范,皮张质量差一直困扰着皮毛动物的发展,急需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加以改变。毛皮动物呈现产业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市场大起大落、生产大上大下是伴随毛皮动物养殖的首要问题,必须通过推行产业化经营,成立行业协会逐步实现有计划生产;同时重点引导扶持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生产基础雄厚的地区发展毛皮动物,避免大面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问题篇

     1.生产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低。家禽生产以进口品种为主,育种创新速度缓慢;奶牛生产全省平均单产中只有4.9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8%,发达国家的50%;生猪生产三元猪比例仅不到一半,每头存栏母猪年提供猪肉100公斤,比国际先进水平低40公斤;存栏肉牛产肉不到100公斤,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公斤。饲料转化率低。目前我省蛋鸡饲料转化率、生猪料肉比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低0.2和0.3。出栏整齐率低。同窝猪出栏体重平均相差10-20公斤,同群蛋鸡所产鸡蛋大的达80克、小的只有50多克;肉鸡肉鸭的出栏整齐度相对较高,但体重分离度也在5-10%;出栏整齐度较低,极大影响了运输流通、加工转化效益。粪污处理率低。目前全省畜禽粪污利用率为90%,处理利用率仅为30%,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动物疫病传播。畜禽发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偏高,给畜禽养殖造成一定损失。
     2.设施水平低。我省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由自然生产向设施生产的快速转变之中。在发展设施畜牧业的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制约了整体设施水平的提高。一是重建设、轻布局。近年来,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形成共识,家禽、生猪、奶牛养殖场区建设迅速兴起,但总体布局混乱、内部分区不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畜禽养殖造成隐患。二是重设施、轻设备。有些畜禽养殖场区在建设投入中,用于生产生活及配套设施的比重高,而生产、检测的机械设备资金较少,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三是重生活、轻生产。畜禽养殖场建设中,尽管近年来用于办公、生活的投资有了明显降低,但一些场区仍然存在比阔气、讲排场的现象。四是重硬件、轻软件。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区能够实现基础设施齐全、常用机械设备配套,但很少有把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及时引进的场区,畜禽养殖的信息化提升还没有破题。
     3.组织水平低。畜禽养殖单体功能不全、合作组织化程度低、盲目无序现象严重,仍然是造成市场忽涨忽跌、生产大起大落的微观原因。首先,畜禽养殖规模仍然偏小。畜禽养殖平均规模化水平依然偏低,肉牛母牛、肉羊养殖、蛋鸡养殖还处在以散养为主的阶段,养殖户决策能力差、水平提高慢、对市场适应性不强。其次,合作养殖比例仍然偏小。合作生产经营覆盖面只有10%左右,还有部分合作社受人员、机制、条件等制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再就是产业化经营带动面仍然偏小,有些还因龙头企业开拓能力不强、利益连结分配不合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经营。另外,在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与政府部门、金融保险、社会力量、科研推广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畜牧业发展的实践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服务水平低。支撑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疫病防制、质量标准、市场信息、科研推广等畜禽养殖支撑服务,还存在不健全、不到位的情况。服务主体不突出。良种、饲料等以企业为主的服务,围绕销售产品进行,服务难以深入全面;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单位,提供的一般性服务多,针对性服务少。服务手段不完善。畜禽良种、配合饲料、养殖技术等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平台,科技型畜牧企业较少,对畜禽养殖的技术服务缺少应有的手段支持。服务方式不适应。服务单位与畜禽养殖者的联系不固定、不持续,大部分没有形成利益联结和相互约束机制,难以适应畜禽养殖方式变化的新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