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二做题方法和技巧谈例谈首先明确一下,我所说的“现代文阅读二”是指高考试卷中的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即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做这样的题,大体分三步。 第一步――做题之前的读文。 这一步要求有“三读”。“一读”――文章主题。“二读”——文章结构。“三读”——读出重点词、句、段。 首先,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主题。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大多是阅读鉴赏散文。散文“形散而神聚”,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而主题集中。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来选材,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中心。另外,很多问题表面上没有考文章的主题,但是回答的时候必须答出主题。例如,问文章的某段材料什么作用。文章的材料能有什么作用呢?其中必答的一点是,它一定是为了表达中心服务的,尤其是正面的材料的时候,就必须答出这段材料为某某中心服务,很好地表达了某某中心。因此,第一步中一定要尽量读出文章的主题。 其次,要读出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理解文章主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两个问题要同时解决。而且,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对于常出现的大分值概括信息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现遗漏信息点。再者,读清楚了某些结构,例如,总括段、过渡段等,可以帮助回答某些问题。 再次,要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何谓重点呢?例如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中的中心词,例如段落中的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常常是作者最直接表达主题的地方,也常常是后面做题时的最主要的参考信息。因此,在读文章时应该把它们做个简单地勾画标明。 第二步——化题。 所谓“化题”是指,我们接触文后的问题时应该清晰明了出题人的命题意图,至少知道这道题目具体考的是什么。例如,题目问:文章开头写了某某内容,你来分析评价一下。这样的问题实质考的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一下化题:文章开头内容分析评价——考察散文开篇选材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结构和主题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那么我们化完的题目实际是问:这篇文章开头所选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中心所起的作用。文章开头的材料在内容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与表达的主题一致,那么常常是开篇立意。如果与文章主题相反,那么常常是欲扬先抑。结构上能有什么作用呢?大致是全文的总纲或者铺垫之类。对主题的作用呢?大致应该是开门见山标点明主旨之类。 第三步——作答。 作答,我的原则是“依据原文”。按照不同的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直接来自于原文。这样的题目常常是归纳概括信息或者词语语境意的理解等题目。第二,利用原文的信息进行修改得到答案。这样的修改常常是概括几个段落的中心句组成一个句子或者几条信息,把抽象的句子换成直白的说话,把排比的句子压缩成一个简练的句子等等。第三,是需要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但是除了可能出现在题目最后的那道“半开放题”(依据原文的某个地方谈谈你自己的观点或验证观点的材料之类的题目,“半开放”体现在一半来自原文的理解归纳,一半来自学生的材料),剩余的题目常常是知识的迁移,往往是依据原文回答知识点,例如表现手法、修辞等。注意下这些可以得分的词语必须明确,例如,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欲扬先抑的作用、过渡段的作用、结尾议论抒情对深化主旨的作用等等。 另外作答的原则——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因为考试阅卷的时候常常是通过查找信息点给分的,谁答的信息点相对来说多些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分数。 至于答题是否分条,我主张分的,但是不是随便的分,要让阅卷人看出你的答题思路。例如看出你是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的,或者看出你的句子的理解是分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的。因此,我主张还是分条为好。 上篇博客中提到的做答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问题,以下面的例子为例来具体操作验证。 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讲析:这个题目答案信息来自文章自然段3很明显。①小题在原文直接有提示信息——“令人无不思乡”“ 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但是②③的就需要从原文给出的材料中概括得出了。这个题目难度稍大是因为学生容易只根据他印象深刻的某一个材料概括出,那么②就容易得出“珍惜宝贵资源”“保护生态”之类的答案,实际结合“麦秸”材料以及作者对麦秸用的包含感情的文字可以得出答案应当是“是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 ③容易看重“农村孩子”这个信息,所以很多学生会答作“对农村孩子的同情”,就忽视了"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样的重点材料。而且从“秋天”“喝醉”之类的词语可以推想人生的秋季,人生的春天的问题。因此答案应该是“是珍视童年纯真的感情”。参考答案:《自新大陆》是怀念故土的感情。《清凉的水罐》是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手拉手》是珍视童年纯真的感情。” 3、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需要化题,问一段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最根本的问什么问题呢?实际上是考察散文选材的作用。大致是两方面——正和反。正面的往往突出主题或者深化主题,反面的常常对比或者衬托。那么具体到文中来看:文章主题是写我的高贵情感和高贵事物,以及对这样的高贵事物的呼唤;而这段材料却是写我是一个如何坚强甚至暴躁的蒙古男人,显然是反面使用材料的。那么分析它的作用解答为:作用是表明"我的泪水"并不是因为"我"脆弱,反衬美好事物的感人力量,突出人心需要美好情感的滋养。。“反衬”是个重点信息点,突出后边的信息是对主题的概括。同时这道题也证明了即使没直接考文章主题也需要归纳出,象回答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