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温情脉脉的社会,为什么亲情却那么冷漠?

 大道本无边 2012-03-28

七十、温情脉脉的社会,为什么亲情却那么冷漠?

刚来日本的时候,感觉真好。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洋溢着热情,都处都可见像鲜花一样的笑脸。

去商店买东西,热心的店员总是笑脸相迎,把东西细心的为你包好,交到你手上,然后向你深深鞠几个大躬,一迭声地说:“谢谢了,谢谢了!”

送包裹的邮递员,一定会把包裹搬到屋里,替你安顿好,然后说声谢谢,才离开。

来日本之前就听说日本的服务是世界一流的。亲身体验之后,果然名不虚传。别说在服务态度上不会有丝毫的怠慢,甚至对客人达到了迁就和容忍的程度。我曾经在地铁出口处见到两个逃票的大鼻子洋人,跨过出口处的挡板就跑。值班的车站工作人员,只是向他们多注目了两眼,算是谴责。

由于我母亲是残疾人,我对残疾人服务设施非常留心。可以说,所到之处,面向残疾人服务的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残废人专用厕所、专用电话亭、专用电梯,地铁内专供残废人固定轮椅用的固定装置,以及自动提款机上的盲文等等。连我们家住的楼房大门口,除了台阶之外,还有一条斜坡通向电梯口。可以说,残疾人去任何一个地方,都和健康人一样,没有任何不便。

可是,在日本呆得时间长了,却发现了事情的另一面:与温情脉脉的社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却显得十分淡漠。使我这个来自以孝敬父母、珍视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为美德的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感到很不理解。

我和日本一对高中教师的夫妻很要好,常常携一家三口去他们家玩。他们夫妻有两个女儿,长女高中毕业了,要去美国留学。我问他们夫妻俩,要给女儿拿不少学费吧?他俩说,现在先借给她,等以后工作了再还给我们。我听了哈哈笑,说这是在和我开玩笑。他们说是真的,不是开玩笑,还怕我不相信,把女儿写的借条拿给我来看。这样做,倒是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太让人寒心了。难道还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怕借了债不还吗?

我还不能理解的是,日本人在葬礼上的那份从容。家里死了人,亲戚朋友要来很多人吊丧。死者家属是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带给别人的。不但要穿戴讲究、精心化妆,还要对客人笑脸相迎。不知真的是有那么强的忍耐力呢,还是悲伤程度不够?无论如何,让人觉得在人性上有些说不过去。

我认为,良好的社会服务,虽然代表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基本素养,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却更能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幸亏儿子生在中国,从小又是长在中国,对父母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足够我们享用一辈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