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

 木柳书屋 2012-03-28

    

       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

      
 
              时间:2009-06-03 08: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409次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技术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是闻名于世的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技术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是闻名于世的三大发明,到宋代又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天文、数学、医药、农艺、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三大发明

  指南针在战国时已经有用天然磁石制造“司南”的记载。到宋代又有重大进展,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天然磁石摩擦针锋磁化为磁针,可以指南而常微偏东。宋军中配备有指南鱼,用于阴天和黑夜判断行军方向。北宋末已有使用指南针于航海的记载。南宋时,海船上普遍装有“针盘”,即原始的罗盘导航。这是世界海运史上空前的进步,对发展海上交通,推进世界各地人民的交往,起了巨大的作用。

  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活字印刷的发明。唐、五代时开始应用雕版印刷术印书,北宋时有了很大发展。国子监刻印的书,后世称监本,各地官府也刻印书籍。各地民营书坊刻印的书,世称坊本。开封府、杭州、西川、福建是当时印书的中心。刻印技术,杭州第一,蜀本次之,福建又次之,开封刻版虽可与杭州媲美,但纸张不佳。南宋地方政府、寺院和书坊都刻印书籍。临安府是印书业最发达的地方,质量也较高。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婺州(今浙江金华)、饶州(今江西波阳)、抚州(今属江西)和吉州(今江西吉安)等地,也都是重要的印书业中心。福建路建阳县的麻沙、崇仁两镇集中了众多的书坊,印书质量虽较差,但印刷量很大,行销远方,世称麻沙本。四川成都府、眉山县有许多书坊,刻印不少史籍和诗文集。

  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排印。对后代木活字、铜活字的创造有很大影响。毕昇的发明,比欧洲早四百年,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南宋时,周必大也曾用胶泥活字和铜版,印刷自己的著作《玉堂杂记》。

  火药和火器。唐末战争中已有火药箭和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发机飞火”的记载。宋朝政府设有火药武器的作坊。北宋仁宗时编撰的《武经总要》,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以及火箭、火炮、蒺藜火球、毒药烟球等火器的做法和用途等。宋神宗时,边防军已大量配备火药箭。南宋军队配备的火药兵器,数以万或十万计,有火箭、火枪、突火枪、铁火炮、霹雳炮等。开庆元年(1259),寿春(今安徽寿县)军民又发明了名为“突火枪”的管形火器,在巨竹筒内装火药和“子窠”,点燃后将“子窠”发射出去。“子窠”是后世子弹的前身。发射“子窠”的管形武器的发明,是世界武器制造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天文学

  北宋时进行了多次较全面的恒星观测。元丰(1078~1085)年间观测的结果,于元祐三年(1088)绘成星图,南宋淳祐七年(1247)又在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刻石,称为《天文图》。

  景德三年(1006)关于“客星”的记载,是世界上著名“超新星”中的最早记录;至和元年(1054)关于世界天文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的记录,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极受重视。

  元祐(1086~1094)时,苏颂、韩公廉等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并将其结构写成《新仪象法要》,其中关于擒纵原理的发现,已开近代钟表构造的先河。他们还创造了“浑天仪”,球面按照恒星位置穿有小孔,人进入内部可看到模拟的天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假天仪。南宋绍兴年间,王及甫也制造过类似的“假天仪”。

  宋代的历法经过多次改进,姚舜辅编制并于大观元年(1107)施行的《纪元历》,首创利用观测金星以定太阳位置的方法。而由杨忠辅创制,并于庆元五年(1199)实行的《统天历》,确定回归年的数值为365.2425日,和现行公历的一年长度完全一样,但比公历颁行早三百八十三年。

  数学

  北宋中期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世称贾宪三角形,比西欧相同的帕斯卡三角形早约六百年;他的“增乘开方法”,与霍纳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早约七百七十年。(1247),秦九韶著《数书九章》,他的“正负开方术”发展了“增乘开方法”,算式井然有序,今人称为“秦九韶程序”;而“大衍求一术”,则发明了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的普遍解法,是闻名于世的中国剩余定理。南宋末杨辉著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田亩比乘除捷法》和《乘除变通算宝》,后三种都是实用算法著作。

  医药学

  宋代医药学比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官修的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等。元丰五年(1082),唐慎微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共收药物一千七百四十六种,为《唐本草》的一倍。宋徽宗时重加刊正,称《政和本草》,沿用近五百年,日本、朝鲜亦曾刊印。

  医方,宋太宗初官修《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收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四方。宋徽宗时审定的《和济局方》,收复方二百九十七,是中国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配方手册,不少名方至今沿用。

  针灸,宋以前只重视灸法,宋时才重视针法。王惟一(一作惟德)受命考订针灸经络,并先后铸铜人两具,外刻腧穴名称。他又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标志着针灸学的重大进步 太医局将产科、眼科等单独设科,是医学史上的重大进步。南宋陈自明撰《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分论妇科、产科诸病,附有方剂和医案,有许多新见解。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名著。南宋宋慈《洗冤集录》十五卷,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后世法医学影响很大,近代又被译为英、法、德等多种文字。

------分隔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