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男一女约好在一公园见面,见面后男问女:“你是处女吗,处女是我找对象的前提条件。”女回答:“我是处女,可你有车有房有存款吗?”男子不禁心中狂喜,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处女的现状却是:不小心自损了一批,犯罪分子破坏了一批,感情骗子忽悠了一批,合法程序消耗了一批,生活所迫上市一批,看破红尘留守了一批,科技发展修复了一批,当下遇到处女的机率几乎与中彩票相当。要想找个处女恐怕得上幼儿园预定。便继续追问:“你真的是处女,房、车,存款于我都不是问题。”就在此时,突然一小女孩哭着跑到女子面前指着远处另一小孩边嚷边说:“妈妈,那个小朋友抢走了我的糖。”男子先是一愣然后是气愤道:“你不说你是处女吗,女儿都这么大了,靠,骗人也要有点技术含量。”女子不慌不忙:“我本就是处女,处理的处,你自己理解力太差而已,就你这智商这么OUT还有车有房有存款,我看是自行车,茅房,冥币!”然后牵着小女孩悠然离去,男子随后也走到路边踏上自己车离开公园,原来还真是自行车,不过是个三轮而已。这虽然只是个笑话却也深刻揭示了当下城市的相亲乱象。
据说,百分之八十的现代青年都有过不同形式的相亲经历,78到88年之间出生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多。近几年更是掀起相亲的热潮,从各种相亲网站的兴起以及各种婚恋配对综艺节目的日益火爆就不难看出。大批青年已经跨入适婚年龄却又迫于各种因素未能找到合适对象,许多剩男剩女的择偶标准已经降至只要是活的、异性即可。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个人问题,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
一般城市中的相亲我们很容易想见,无非就那么几种渠道,上综艺节目,网络认识,亲戚或熟人介绍,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亲朋介绍。相亲的地点一般也都会是在公园、肯德基、KTV、电影院、各类茶餐厅等。相亲遇到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娘娘腔、伪娘、同性恋、暴发户、骗子、罪犯、神经病、已婚人士都可能遇到。对于这种相亲可以用几个词进行总结概括,简单、方便、快捷、纷杂、乱、来的快去的也快,成就成不成拉倒,干净利索后顾之忧少。
而在农村的相亲,才真正保留了相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我把它叫做“乡里相亲”,虽然也存在一些缺点,成功率却比城市高。如今,农村的大部分青年都到城市找工作了,因脱离了自身家庭的这个庞大关系网,生活与工作圈总显得单一而狭小,这时候单身小青年们想找个朋友谈个恋爱相个亲总感到有心无力、困难重重,对于那些工厂流水线上清一色如同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小妹妹们就更是痴人说梦、难上加难了,唯一的出路恐怕只能是回老家相亲。
每年春节,大家除了忙着与亲人朋友团聚外,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活动就是相亲,人们一茬接一茬一年接一年,乐此不疲。
我有一朋友的妹妹叫双双,因为我与他哥的关系特别好所以也把我当哥哥。春节去她家串门拜年,本应是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却看到她愁眉苦脸、一脸委屈。一问,才知道,因她这几年一直在外地工厂打工,遇到个把男孩大多都是外乡人,爸妈肯定不会同意女儿嫁那么远就一直未谈朋友,眼看着年龄一年大过一年,嫁人成家迫在眉睫,爸妈就托朋友给她介绍了一对象。
说是这个对象比她还小一岁,家里的独子,做房子的,也就是农村俗称的泥瓦匠,个头一般,性格憨厚。可别小看泥瓦匠,虽然学历不高,在农村有个手艺可比什么都强。在人们眼中,世道不管怎么变,手艺人总还是有一碗饭吃。就是到城市里,这样的工人也是紧俏货,近两年城市不是出现民工荒吗,像这样的泥瓦工工价都已经涨到快两百元一天了,算一算比白领也差不了多少,虽然苦点累点脏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就在除夕的前几天,这个要介绍给双双的男孩子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换上崭新的衣裳,从超市里买来一些礼品,打包分好。这是习俗也是礼节,男方第一次去女方家里是必须准备的,如果女方家里除了父母亲外还有健在的老人就还得多准备一份。
男孩子一切准备妥当就骑着摩托车带着紧张又有些许兴奋的心情来到双双家。到的时候已接近中午。双双爸妈之前是有听亲戚说过男方基本情况的,心理其实已经合意了,只是再亲眼瞧瞧本人,也借此机会让双双与他熟识熟识,培养一下感情。双双爸妈很热情的接待这位未来的女婿,一边倒茶一边让他进双双屋里坐。双双在屋里看着电视并没有出来迎接这位前来相亲的对象,她并不是对这位对象有什么意见或不满,毕竟她还未曾与他见过。只是反感父母亲不经过她同意就给她张罗这事,而且还让别人到家里来了。她生气,可又没有其他办法发泄,只能把这种情绪无端转嫁到这位刚进屋的人身上。她头都没抬,只是斜着眼看了一眼进屋的人,生硬的让他坐。憨实的男孩子有点尴尬也有点紧张,张望了一下屋子里的摆设就坐在身旁的一张凳子上。过了一小会,男孩子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便说:“双双,我叫廖志杰是你姑姑那个村的,你姑姑与我家就相隔不到
很快,午饭就好了,双双爸叫他们俩出来吃饭。吃饭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的,所以在农村里的相亲,基本都会在一起吃一顿饭,当然,这也主要是女方考察男方的一种方式。志杰虽然实在,毕竟在外面做手艺,各种礼节礼俗都还熟知,等双双全家都坐下后才落座,双双爸让他不要拘束客气,志杰就谦恭的不断点头。席间,志杰也礼貌的向双双爸妈敬酒,而双双爸妈也像做调查般的轮流把一些有关志杰家庭,工作等各种问题又仔细询问了一遍,仿佛这些个人情况只有再一次从他本人嘴里说出来才算真实。
饭后,志杰又坐了一会就与双双爸妈告辞回去了。双双爸妈是满意的,志杰也是满意的,双双也说不上不满意就是不太高兴。在广大的农村现代婚姻依然很大程度上受着家庭以及父母的影响。任何做父母的考虑的永远不会是那些花花绿绿虚无缥缈的爱情,他们总是想只要女儿未来的日子过得相对丰实才最重要,再一个就是人要踏实,条件要差不多就是俗称的门当户对。第二天双双姑姑就打来电话告诉双双爸妈,说志杰很喜欢双双,意思是志杰爸妈想早点抱孙子,就尽快挑好日子先定亲再把婚礼给办了。
双双爸妈自然很高兴,一来想着女儿婚事总算有个落定,二来觉得这个志杰不错也为女儿高兴,可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双双在外面打工的这几年心思已经不比从前,她见过城市灯红酒绿,知道外面丰富精彩的世界,对自己的感情以及以后的婚姻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也还是有过憧憬和幻想的。你说见过江河湖泊的青蛙怎么能心甘情愿的再回到井底。
这就是一开始双双不开心的原因,这也是普片现代进城农村青年的心情,找个城市的不容易,找个村里的不甘心。自己就像同时被城市农村抛弃,一个不上不下的边缘人,混不好也回不去,晃来耗去年华就已逝。许多青年最终会妥协和就范,毕竟扛不过现实,扛不过父母亲,扛不过农村的乡里乡俗 ,因为这毕竟是乡里的相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