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各民族简介——侗族

 清南文兵 2012-03-28

中华各民族简介——侗族

侗族概况

 
 

历史: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后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民间多称“侗家”。

人口:侗族约有人口25.1万。

分布: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

经济: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侗族风俗

图腾:

 
 

礼仪: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习俗: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信仰:信仰多神,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萨母”,各寨都建有“萨母祠”或神坛供奉她。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禁忌: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婚俗:中国广西的侗族同胞,在择偶时有走寨与坐妹的婚俗。当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这时,这群男青年就以各种借口到某家去坐一会儿。如果女的看中了这群男青年中某一个的话。她也找出各种借口把这个男青年留下,比如说借他的灯笼用一下。这时其他在场的人,包括女方父母,都得统统回避,这就是走寨。接下来就是坐妹。在其他人走后,女的慢慢地向男方靠拢,最后一起坐在火塘边,一面低声地对唱情歌,一面闲谈,借以达到双方初步的了解。直到三更过后两人才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然后女的把灯笼送还男方。以后双方便设法了解,直到都认为情投意合了才到订婚阶段。

食俗: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日常蔬菜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丧俗:侗族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文化

 
 

语言: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文学:侗族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古朴。广泛流传于侗族民间,在侗族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著名的神话作品有《洪水滔天》等。民间传说中,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吴勉的传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此类传说还有《姜映芳》、《陆大汉》等。民间故事题材广泛,有反映妇女命运的、机智人物的、众多的动物故事等。

名人:杨长槐,贵州天柱人,作品《一江春水来》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1994年,《古木苍翠》获省一等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居住:侗族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舞蹈: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民歌:侗语民歌分“嘎”、“耶”、“款”三大类,也有人主张分“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四类。“嘎”为侗语音译,即“歌”,独唱或二人二声部合唱。“耶”为侗语音译,即“耶歌”。歌队集体合唱。“款”为侗语音译,即“款词”,只诵不歌。

戏曲: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民乐: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服装

 
 
服装:男子穿右衽无领短大襟衣,宽筒裤,青布盘头,寒冬身系腰带,有的还足穿云钩鼻鞋。青年人着装打扮时,头包花格布帕,上插羽毛,胸前斜挂银链,右肱膝颖垂吊一串银丝细牌,腰束或红或绿绸带,显得格外英俊。
 
 

妇女的装束比较复杂,差别明显。居边远山区的,大都穿右衽无领,订银珠大扣的短大襟衣,着长裤,系围腰或腰带,婚前多用红色毛绳结辫盘头,额前垂有“刘海”,婚后挽髻插钗于脑后,包头帕或围长巾。襟边、袖口、裤脚都镶有布滚或加花边,美观精致,同时常常以此衡量作者的技艺水平和聪明才智。

 

侗族娱乐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游戏:通道侗族自治县广泛流传抢花炮的活动,在该县岩坪一带,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抢花炮比赛多半是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进行。侗乡有诗歌写道:“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枪花炮;要得侗族姑娘爱,花炮场中逞英豪。”可见抢花炮还是青年择偶的媒介。

踩芦笙中的“踩八卦”是人数不限的集体表演。参加表演者先列队进入侗寨公共场所,指挥者引导队员按事先测定的子午线踩踏入场,芦笙齐奏,队员们按芦笙曲调的缓急抑扬,健步起舞,表演出威武雄壮的芦笙团体操。舞时按八卦八门起舞,从“开”门入,“生”门退场。

学斗牛原为侗家牧童在山上模仿牛打架玩的一种游戏,当今已成了有规则、有裁判的“学斗牛”比赛。这种比赛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秋收后为盛。学斗牛应先划出相距约3米的两条平行线,比赛开始,两入进入平行线内,裁判员发今后,双方可用头和肩撞击对方,不准用手推,不准伤人。以将对方挤出平行线外为胜。

三三棋也称侗棋,其棋盘由3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按重心重合套在一起,有4条连接四个顶角和4条连接3个正方形对应角边中点的线,最小的正方形完全空心,共24个棋眼。对弈双方各执12枚棋子(可以小石子等充当),双方棋子的颜色或形状应有区别。对弈时,双方轮流布子,谁先三子成一线,谁就可提掉对方任何一子。谁的棋子无法走成三子一线或无路可定时为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