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1淀粉液化方法的选择
2012-03-28 | 阅:  转:  |  分享 
  
淀粉液化方法的选择

2004-4-28

(1)淀粉液化效果好坏的标准:

①液化要均匀;②蛋白絮凝效果好;③液化要彻底(在60℃时液化液要稳定,不出现老化现象,不含不溶性淀粉颗粒,液化液透明、清亮)。

(2)液化原料的特点

液化所处理的原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薯类淀粉,如木薯、马铃薯,另一类是谷物类淀粉,如玉米、大米、小麦、蚕豆等等。这两类淀粉组成及性质有如下区别:

①蛋白含量:薯类淀粉含蛋白量≤0.1%,而谷物灯淀粉中蛋白含量一般情况下≥0.5%,一般小型淀粉厂淀粉中的蛋白含量在0.6-1.0%,次级小麦淀粉含量更高。

②“不溶性淀粉颗粒”含量:酶法“不溶性淀粉颗粒”是直链淀粉与脂肪酸形成的络合物,呈螺旋结构,组织紧密,在糖化过程中不能水解。它的存在不但降低了糖化率,而且造成过滤困难,滤液混浊。谷物类淀粉能产生约2%的“不溶性淀粉颗粒”(内含脂肪酸约0.4-0.5%,蛋白质0.2-0.4%,其余为淀粉0.2-0.5%)。而薯类淀粉只会产生0.25%的“不溶性淀粉颗粒”。

③淀粉老化产生涨胶体强度:在淀粉产生的凝体强度大,特别是小麦淀粉,淀粉糊冷却时结成的凝胶体强度很强而薯类久凝胶体强度很弱。

④淀粉颗粒大小与坚硬程度:谷物类淀粉颗粒小且坚硬,而薯类原料淀粉颗粒大且疏松。

(3)液化液的用途:

①用途之一是生产葡萄糖及果葡糖浆(产品)。这种糖希望葡萄糖含量高、色泽浅,透明度高。这种高DE值的酶法糖液过滤速度快。

②用途之二是生产中转化糖浆,这种糖浆的糖化液过滤性相对较差。

③用途之三也是生产葡萄糖,但是这种葡萄糖是作为发酵工业的碳源(如味精、甘油、青霉素等等)来使用,这种糖液的粘度高低,直接决定后道提取的难易,因此这种葡萄糖液的过滤速度要求特别快。

(4)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内个别厂家蒸汽压力高,且稳定,但大多数生产厂家蒸汽压力不高,且不稳定。

(5)液化方法的选择

喷射液化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液化方法。从国内各个厂生产条件来看,选用低压蒸汽喷射液化较为合适。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分为一次加酶工艺与两次加酶工艺。

上面已经就以上两种液化工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淀粉液化效果好坏的标准,现在我们就针对不同原料的特点,不同的液化用途推荐好的液化方法,以获得最佳液化效果和糖化结果。

①如果液化液用来生产中转化糖浆,低压蒸汽喷射液化工艺必须选用两次加酶法,以改善糖浆的过滤性能。

②如果生产的葡萄糖是作为中间产品,作为味精、甘油、青霉素等发酵工业的碳源,为了提高后道的提取收率,必须选用两次加酶法,以求降低糖液的粘度。

③如果生产葡萄糖及果葡糖浆产品,采用薯类原料当然采用一次加酶工艺。采用玉米、小麦淀粉,如果淀粉质量好(含蛋白量低≤0.3%),考虑到一次加酶工艺简单,节约蒸汽,糖液色泽浅,可以采用一次加酶工艺。如果玉米、小麦等淀粉质量差(含蛋白量大于0.6-1.0%),加上此类淀粉易老化,易产生“不溶性淀粉颗粒”,因此选用两次加酶工艺更为可靠。

④小麦淀粉,如果淀粉质量好(含蛋白量低≤0.3%),考虑到一次加酶工艺简单,节约蒸汽,糖液色泽浅,可以采用一次加酶工艺。如果玉米、小麦等淀粉质量差(含蛋白量大于0.6-1.0%),加上此类淀粉易老化,易产生“不溶性淀粉颗粒”,因此选用两次加酶工艺更为可靠。

⑤如果采用谷物(如大米、玉米)直接酶液化,由于原料中蛋白含量高,且原料颗粒大,必须采用两次加酶法,液化才能彻底。

由此可见液化方法主要是以两次加酶为主,以耐高温-а-淀粉酶为催化剂,采用低压蒸汽喷射器,两次加酶的液化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