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程一生都铭刻的“大树沟”

 李老四 2012-03-28
 

 
 
 
 
 
 
 
 
 
 
 

 

(一)

    每次看华县地图时,一看到石堤峪秦岭大山那块时,就想起了这条峪里的“大树沟”。

大树沟,是石堤峪(当地人俗称“石头峪”)顶端靠近秦岭主峰的一条主沟之一,沟向为东南西北方向走势。这里森林茂密,水量充沛,植被为多针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高。山势徒峭险峻,风光无限,尽在险峰。

石堤峪,人称七十里峪道。自古以来,石堤峪就是华县城与洛南、商州南北穿越秦岭主要商贸、物流、客流的主干步行骡马通道。峪内道路宽阔,商贾云集,昼夜螺马成群,铃声说话声不绝于耳,来往穿梭在秦岭南北两地。峪道内分布着华县杏林镇的四个行政村,它们依次为车湾村、灰池村、天崖村和康坪村,峪内散居着少数民族70多户。一条峪道有五个村,也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从古到今,石堤峪,就是一条繁荣、热闹贯通秦岭南北两地,主要的物流干线通道。

(二)

应友之约,周日和友2人去了一趟大树沟方向爬山。2人骑一辆摩托车,一口气就从县城骑到天崖村。进山的通村公路,到此为至,再往上,便是通行三轮车的沙石路面了。我们在一个姓潘师傅院前寄放了摩托车后,开始徒步向大村沟方向前进。

进山的大道,一直在东侧的半山腰间。一路走,一路欣赏初春的秦岭大山美景。河水清澈见底,哗哗声不绝于耳,水流不断地在白石间翻腾作响,不时地有白花花的浪花泛起。动态的美与静态的秀大山相互衬映,悠然地张着显了东部秦岭山景的动、静之韵味。虽为早春,但翠绿针叶马尾松新叶,却给了大山常年之鲜活的生命活力。河柳绽芽,山桃花含苞待放,桃红色的花瓣已显露了深红的尖尖。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人们,春的气息已经秦岭深山绽放了!

(三)

步行了三个时辰,我们来到了大树沟沟口。

大树沟沟口,为一个沟口里有两个岔沟口的恋生姊妹形态的沟口。右手为大树沟;左手是小树沟。两个沟道里都散居着人家。沟口的森林植被,几乎为针叶马尾松覆盖,植被良好,松涛阵阵,清流不断。大沟口的沟形,就尤如华县高塘镇南边的东、西涧峪一般,一沟分两岔,相互照应,相互依存,独立列势,又各具千秋。

我们商定,先去小树沟方向探路。沿小树沟逆上,分散着几十户人家。人家都搬出山外,但房子仍在,有的人家仍有老人们在留守,经营着几分薄地和养殖大小牲畜、家禽为补充生计。在人家居住处,大老远就听见报警的犬声旺旺不停,不多时有一中年男子回老家看望老人,出来看情况。我们走到他的干净整洁的院落,问候后,就询问这里穿行大树沟和小夫峪即少华山峪的路线如何。好心的男子都一一如实地告诉给了我们。作谢后,我们又依沟而上了。

又走在小树沟尾部的又一个两岔沟口处。右手一条是穿越大树沟和石堤峪主峪方向的小支沟。我们观察这里山势平缓;就选择了左手方向的另一条支沟方向。这里山头险峻徒峭,奇石异松散见,又有一个向东穿行的山脊哑口。我们就描准这里,开始爬行翻越于丛林、乱石间。

描向前方,开始冲刺山脊哑口目标。也在不时判定路向,又循思着左右两侧山坡路径。临近最哑口处,路更难攀了,尖利的巨石挡道,要不断地穿行其中,奋力抓枝藤上冲。一路尖石横路,据分析是大地震中倒下的石头,横七竖八地斜依在山沟里,也说明过去这里山势更为险峻,抵挡不住地震冲击力而轰然倒下的,构成大地震遗骇,在此驻留地形地貌。1423分,我们俩终于冲刺到山脊哑口处。登上了今天的最高点。这哑口,是天然形成,两侧山脊徒峭,根本无山脊通行小路。是一个双向绝险绝壁的山脊哑口。也就是说,根本无人迹上去过,就连野生动物,也难以攀上去的。站在哑口,山风更猛,松涛阵阵狂吹,估计有8级的大风,人在此站直打哆嗦,也生怕帽子被狂风吹向哑口东侧。冲刺哑口,是一般艰苦爬行路程。

细观察,这个哑口,向东可通往少华山峪道里,下山的小路还可以的,却被积雪厚厚地覆盖着。留完影像后,我们开始下返原路,开始返程出山之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下行,我们于1545分,下返到小树沟里的两岔口处。又在此对比望已到达过的哑口。

返程路过问路人家处,我们不想再惊动打扰主人,主人也不知在忙啥?不料,走过了30米距离时,主人的狗又叫开了!主人应声站在院畔探望,我们挥手与中年男子道别,径直向山下走去。

(四)

在出小树沟不远的地方,有潭碧水,看样子,这里住在这里的人们的饮用泉水。我们在此小息,我的朋友说:“你看这里的植被风景咋样?”我答:“很好的!很诱人的!遍山坡的松树翠绿翠绿的,也真是一处世外桃园呀,仙境一般!”

朋友边说边指着左手方向的一条钭路向山脊伸去:“从这儿翻过去,就是大树沟了!我们去看看!”

我们沿着向出山方向的钭坡大路,向上走去,坡路上铺满了厚厚落下来的松叶,深黄深黄的,走在上面,可舒服了,也象走在了有弹性的地毯山路上,松底下面是风化了的细砂粒,这是一条较宽林荫大道,是两沟人往来“高速路”。高度不很高,很轻松地我们就到了山脊分水岭处。

在小山脊处,我们放下行囊,小息环顾四周地貌,只见这里松林森森,空气清新,人在林中,惬意极了!林中只有我们俩,幽美的风景,朋友不时按下快门,记录着人生精彩的瞬间。这优雅的自然环境,使他流连忘返,除了拍摄而外,时不时打开相的录像开关,录下了这儿运态的山山水水…………

下到大树沟沟底,大树沟除植被诱人之外,河道也很特别。不仅水量大,而且一整块石板河床尽现眼前:河床宽阔,完完整整一个大石头,落差也大,三级落水,底部是一清彻的大潭碧水,典型的石板河,掩映青山绿水间,给人仙境桃园之感。

要说少华山的石板河景观特别,它与大树沟的石板河比起来,却逊色得多了,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简直是“小巫见了大巫”!大树沟的石板河,天下绝无仅有!对照性看见它,你的大拇不由自主地挠了起来!绝!

我的笔笨倔,无法描写出“国色天香”的大树沟石板河景质。也是只有请友去哪里欣赏大自然封赏了。

大树沟,我记忆中的大树沟,永远的大树沟,千呼万唤的大树沟!

目瞩此景此情,也勾起和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五)

1971年的深秋和初冬,当时正在华县瓜坡中学读高中一年级的笔者,年仅17岁的冒头小伙子年龄,青春四射,活力无限。

学校号召勤工俭学劳动,动员学生们去石堤峪给学校扛木板和椽两趟。老师带队,二年级有5个班,共250名学生,人力略显不足,又从一年级各班抽了几名体力好的学生配合参加。由于,我高个子,两趟都赶上了。两次去石堤峪之行,给我的脑海里种下了终生的记忆。时常想起石堤峪·大树沟夜色之行……

一次去石堤峪的什么沟,已记不起了。一次去了大树沟的深沟半山坡扛已解好的木板,记忆忧新,永生难忘。

由于路程遥远,两趟都是走的夜路,黑灯瞎火地在石堤峪徒步行进,到什么地方,只有夜色中的石堤峪景色和地名。拉架子车到沟口,在沟里全是肩扛的份。所以,对印象中的大树沟,根本没有什么良好印象。有的,只有跟大队人马行进中;有的只有艰辛的劳作困乏之苦……

印象中,大树沟位置在石堤峪很远很远的地方!人困马气的,又是夜路,没有印象只有“大树沟”这三个永远忘不掉的名称。估摸着,可能快到秦岭主峰了。现在看地图,的确离翻越秦岭主峰,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今天,欣赏大树沟风景,确是一番人间仙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热起户外爬山活动热朝。户外活动十余年来,也不曾涉及足过大树沟。今天看了,大树沟自然风景,不同凡响!拍手称奇!

(六)

几十年来,石堤峪的变化,今非昔比。

最早改变的是石堤峪山口到七里楼这一段。部队营地始建于1968年,因战国家略需要而建设,部队营区建设改善这段进山公路,使进山险段公路设施齐全,畅通无阻。1971年我们过往时,这里还正在施工中,只见这里驻扎穿绿色军装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写在山涯涧令人振奋的宣传标语,什么“死在秦岭为革命,不死革命在秦岭。”等等豪言壮语,激励着第一代代戌边革命军人,在此无私无畏地奉献热血和青春年华,献身国防建设,同时改变了进山的古道!

部队营地之后进山过岭路,一直是宽阔的三轮车进山沙石路。到本世纪初几年,通村路的建设,又促进了出部队营地,到天崖村高崖下的通村水泥路面。进山顺畅得多了!

据了解,石堤峪散居着70户少数民族人群,近几年修成进村水泥,被命名为“民族团结幸福路”!由陕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渭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支持兴建。使千年古道交通得到了彻底改变。现在,人们出行石堤峪方便,快捷得多了!

近几年的扶贫搬迁,石堤峪内的村民,几乎近全部搬出了山外,都在城里有了新住房和职业,80%户,大门常挂大锁把守,只是生产季节暂短留住。留守老房的人群,只是一些老年人在在此劳作生存,其子女都山外有业可守。尽管人搬出了,但过去的房子也有了很大改变,几乎都是砖混结构的房子了!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天崖村至秦岭主峰过岭进村路,由于人们已搬出,也没必要再修了,只是户外驴子走走而已!

石堤峪千年商贸大道,不仅是古往今来的物流大道,还是我国历史上,在陕西东部地区,汉少民族融合、团结进步、和睦相处、共建文明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李吉超

    2012年3月20下午1747分于局办草成

2012321下午1619分于雨中校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