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民企投资铁路卸下体制藩篱

 铁道之旅 2012-03-29

 

2012年03月29日 02:43
来源:华商报

 

铁路建设的资金瓶颈待解。业内人士近日透露,对于省内的城际线路,铁道部未来将只提供技术和工程上的指导和协助,在资金上将全面放手让各省以及沿线市自主筹资,铁道部将不主动要求参股。

铁道部身陷财务困境,寻求社会资本外援则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必然途径。而如若民资能大规模进入铁路垄断系统,那么

必然能为“铁老大”带来勃勃生机,是为各界所乐见的双赢局面。但遗憾的是,受制于铁道部当前政企不分的体制模式,民企入股后的回报前景难免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制约,大举进入铁路领域的热情由此受挫。卸下民企投资铁路的藩篱,还需先从铁道部自身的体制改革着手。

据铁道部测算,今年底铁道部的资产负债率将高达70%左右,且2009年、2010年用于建设高铁的大量贷款也将进入付息高峰。显然,铁道部财务已陷入严重的失衡困局之中,亟待寻求破解之策。为此,国家发改委在数日前发文强调,国家将“按政企分开要求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等领域。而铁道部一旦要求省内城际线路实现资金自筹,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也必然要向广大民企求助了。

事实上,民营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实践早已有之。2005年衢常铁路开工,这条铁路以最早有民企参建而被当时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称为“开了全国的先河”。但由于资本比重偏小、话语权旁落,投资方浙江光宇集团不得不于2007年黯然退出。而民企参与衢常铁路建设的运作轨迹,则被后续入围者不停“翻唱”。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近200家民企参与铁路合资项目的记录,但正式运营的仅有50家左右,而民企激情参与后又无奈退出的又占其相当一部分。当然,在众多失败案例中也偶有成功者,内蒙古伊泰煤炭公司投资运营的呼准铁路就是一个凤毛麟角的典例。然而,在呼准铁路取得盈利后,铁路部就一度表示要将其收归铁道部,引发了内蒙古伊泰煤炭公司的困顿之情。

前车之鉴让诸多民营资本难有勇气真正走进铁路领域。究其根源,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在我国铁路领域延续,以至于合资铁路项目在运营调度、财务结算、人事任免等重大事件中都要接受行政指令的调配,已习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搏杀的民营企业往往难以找到突围路径。一般而言,铁路投资的回报率每年只有6%-8%左右,投资回报年限要长达20年以上。其间,各年份的具体盈利水平还要视铁道部安排的线路运力、时间及票价而定,且所有收入需统一上收至铁道部,再由其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投资者作为回报。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之间的错位以及“统收统分”的分配体制,又导致入围民企的经济回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进而挫伤了其继续投资的积极性。

可见,彻底破解铁路领域的输血之困、吸引民企积极参与到铁路改制中来,还需要铁道部主动放下身段,下决心向僵化的政企不分体制“动刀”。在理顺铁道部内部体制的前提下改变铁路企业的资本结构,放手民营合资项目真正走向市场,以规范的股份企业制度进行内控管理,充分调动企业把脉市场供求的敏锐嗅觉。相信在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下,大量民企不仅会对铁路项目表现出“心动”,而且还会真正下场付诸“行动”。届时,铁路项目将会因社会资本的全面支持而进入正常运作轨迹,铁路服务水平也会因竞争压力而得到切实提高。(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