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盲》之盲点

 深山木槿 2012-03-29

电视剧《青盲》里的国民党秘密监狱白山馆,三面悬崖,戒备森严,只有一条路出入,这是一座活着进来,躺着出去的活棺材。

   一个插翅难逃的魔窟,一个进来就为越狱的特工。

   内战时期,国民党神秘机构“灰衣社”正秘密研制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一旦研制成功投入战场,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危机关头,中共派出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毒气专家,代号“小猫”的刘明义来重庆协助地下党,准备破坏敌人的这一阴谋。没想到“小猫”刚到重庆下船,就被当作嫌疑犯抓进了白山馆。

   为了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小猫”,地下党启动了潜伏十年之久,公开身份为重庆军需处中校副处长,代号为“青盲”的张海峰。凭着一份记忆在脑海里的白山馆残缺地图,吞下了装有越狱必备工具的蜡丸,张海峰故意暴露身份自投罗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舍己救人。这一举动无异于飞蛾扑火,有多少胜算无法预知。敌人怀疑他此行的目的,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住了严刑拷打。

   全剧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进来就为出去”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穿插着一个女人与爱她的两个男人,一个男人魂牵着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痴男痴女在刀光剑影里涂抹了一丝柔彩,为沉闷的故事增色不少。张海峰这时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心灵深处埋藏了情感,面对深爱着的王玲雨的旧情复燃不动声色。由于身不由己,他一次次利用条件便利的王玲雨来完成一些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最后把她逼上情感崩溃的边缘......一个男人借助一个女人的感情,打着“信仰”的旗号来完善自己的行为,不择手段看来也不只是敌人的专利。

   《青盲》讴歌个人英雄主义,大概是想打造一部中国版的越狱《胜利大逃亡》,只是由于过度夸大我方的能力和智慧,反而显得失真。

   什么叫盲点?就是视神经穿过的物体没有反映在大脑,人眼就没有这个物体的感觉,实际上物体是存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监狱看守们从上到下集体存在这个盲点,壁垒森严的白山馆没有人发现地下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挖地道运动。

   为了救刘明义逃出白山馆,在插翅难飞的情况下,转而打地下的主意。几个囚犯竟也能玩转地下,如鼹鼠般的打洞掘路,顺带飞檐走壁,一切都在张海峰的运筹帷幄之中,固若金汤的白山馆在他面前形同虚设。

   为了张海峰的越狱计划能顺利实施,剧情为白山馆每一间房的天花板上设计了一方能四通八达的透气窗(牢房除外),且不管地处悬崖上的白山馆空气够清新的了,建筑的角度是否需要这样的透气窗。借给白山馆馆长女儿看病的机会,张海峰轻松自如地穿梭在馆长卧室通往配电房的天花板上,来去自由,不留痕迹,打通了去外界的唯一通道。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密不透风的审讯室天花板上,通过透气窗偷听“灰衣社”头目很儒雅的灰先生审讯刘明义的全过程,最后终于把刘明义及其他人救出白山馆,自己也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借外力飞越到几米远的对面楼上。从小囚在白山馆的疯子居然把白山馆炸了,张海峰又通过雷区复入白山馆,毫无损伤地带出心爱的女人王玲雨,完成情感的救赎......这还是监狱吗?换成古代服饰,简直就是一个金庸武侠片无所不能的高人再现。没有表现出让人置信的说服力,是我看过的谍战剧里最难以叫人信服的一部。其实现实是很残酷的,看过一些介绍重庆秘密监狱的史料,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者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过去的年代,出现很多舍弃自己,专为别人而活着的崇高的人,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时代不同了,现在不用说为别人付出什么,只需好好地为自己活着,减少对别人的依赖,也算是尽到对社会的责任。

   看完全剧,除了感叹张海峰的英雄壮举外,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严密看守的监狱里,挖地道所产生的泥土弄哪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