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为心声——读《王绍基画集》有感

 江边风 2012-03-29
画为心声
2012-03-29
宋词画意 100cm×50cm
赏荷图 34cm×34cm
五百罗汉图卷
迎春曲 68cm×68cm
爱莲说 136cm×68cm
一蓑烟雨任平生 50cm×34cm

金辉

——读《王绍基画集》有感

日前,温州画家王绍基的《王绍基画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选录了他多年创作的90余件作品,涉及人物、花鸟、山水等。

接过送来的签名画集,我小心翼翼地开卷拜读。那天窗外绵绵春雨,没完没了地迷糊着玻璃,此时不知晴是何物的我,从画集中却触摸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在一页页一件件的画作中,我感受到画家的真实心语,犹如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春意拂面。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讲究心灵的表达,得于心而后发。所以心语是中国画的根本、精神所在,笔墨也是心语所悟的形式语言。《王绍基画集》印证了那句老话——画为心声。他的画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欢乐,是自我心声的表达。

我认识绍基先生已多年了,他比我年长。1944年12月,出生在温州一个祖辈教师的家庭。家居在“百里荷花到横阳”的塘河边,那是一片令人遐想的水乡。或许受山水灵气及庭训的影响,自幼聪慧好学的他,从孩提时便对书画尤为爱好,喜欢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地驰骋,从涂鸦中步入艺术园地,与书画结下难割难舍的情缘。我们又是校友,毕业于温州二中。当年的母校有着良好的传统,樟树参天的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氛围,话剧团、美术组等业余小组如雨后春笋,黑板报上不时有活动海报,当年的王绍基就是美术组的活跃成员。

不过,他最为珍惜的是进入温州市工艺美术学校绘画班学习。那是他接受正规绘画基础训练的开始。在这所曾经为温州美术事业输送地方人才的学校里,王绍基遇到了吴永良、叶玉昶、王德惠等很好的老师。由于他主攻人物画,他还得到中国水墨人物名家吴永良先生的悉心教诲。期间,也得到温州地方著名画家方介堪、金作镐、叶曼济、戴学正等教导。他时常说,在几十年的实践中转益多师,从传统和现实中吸取营养,收益终生。一个画家只有把一生都交给了丹青,才能明白何为艺术,为何孜孜不倦地追求。

也许是家庭的传承,在王绍基的艺术生涯中,他像上辈一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成了一位出色的美术老师。他将“愿为明烛”作为对教师崇高称呼的理解,努力实践“为人师表”的风范和规范。因而做到尊重自己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尊老师为长辈,爱学生如兄妹,待朋友似亲人,并在几十年专业美术教育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潜质,使自己的审美意识抒发和美术创作得到提高。

他是温州技校美术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温州各地,不少成了中等美术专业人才。1989年,他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国家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得了勋章。这是温州美术界教师的殊荣。

凡认识绍基先生的,都知道他体质羸弱,时有染恙,但他铭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及“废纸三千”的古训,有着争分夺秒抢时间的体魄和毅力,不分严寒酷暑,泼墨丹青。可是,这又谈何容易。他每做一事,哪怕是较小的,也要付出多于常人的劳苦。他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向往,并努力着,可有时却心不由己,常受限制。所以,他的付出要比别人要多得多,代价更大。然而,他仍是一位有收获的成功者。他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片真善美的胜景。而作品中的真善美,就是他善良的心灵,真切的情感和开阔的胸襟的心声。

他主攻人物,兼擅山水与花鸟。他善于将人物与山水花鸟巧妙地结合起来;将诗意凝聚在笔墨与造型之中,如《经换笼鹅》、《茅斋煮茶》、《幽谷隐乐图》、《牵牛不饮洗耳水》等,反映魏晋人物的风貌,折射了他的内心追求——神清气爽,枕石漱流。我喜欢他的那幅人物写意《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骑在黑色的小毛驴上,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他大胆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苏轼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还有他的白描《五百罗汉图卷》,在27米多的长卷中,容下了五百尊形态各异的罗汉,如果没有静心耐心,那是不易完成的,同时也是他造型能力的佐证。正如他的老师吴永良评价他的作品:“绍基的人物画作品,无论工笔写意,既有形神兼备、情态生动的描绘刻画,又有赏心悦目、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殊为难得。”

纵观王绍基的画作,他有传统功力,能从众人的作品中吸取精华,而传统笔墨又不失现代,达到了洒脱自如,心无羁绊,意境优雅的意境。他的构图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匠心独运,用心良苦。

在细读绍基先生画集的同时,我们也可读出他与温州籍书画名家交往的频繁,在讨教互磋技艺中所受到的影响。作为画家、作为教师,王先生以身作则,教导自己的学生如何博采众长,汲取大家的营养。 他说,回首往昔,从幼年的信笔涂鸦到今天的醉心书画,虽无惊世之作,但表达心灵的纯美是一贯的。读书、绘画、创作,逐渐得到相对的提高。我爱大自然,爱真善美,爱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爱给予我教诲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并一直心存感激。这是王先生的肺腑之言,而在他的画作中,仍能聆听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