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胜对联·安徽(1)
本组收合肥、淮南、芜湖、滁州、灵璧、怀远、凤阳、和县、涂山、当涂、宣城、歙县、贵池名胜联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位于南门外包河中约香花墩小岛上,建于明代,相传香花墩是包拯读书处。包公,名拯,北宋合肥人,天圣进土。官至枢密院副使,龙图阁直学士,他为官清廉,执法如山,是宋代最享胜誉的清官。关节:谓通贿请托。唐李肇《唐国史补》:“造请权要,谓之关节。”这里喻说情变通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合肥包公祠。阎罗:地狱王,梵语“阎摩罗”之简称,意译为平等王,即缚罪人之意。 慈悲:佛教称慈爱和悲悯为慈悲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合肥包公祠。冰心:喻心地清明纯洁,表里如一,《宋书·陆徽传》:“冰心与贫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谠言:正直的话 深柳依然读书处; 香花不改旧时墩。 *龚镇湘题合肥包公祠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 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 *合肥包公祠
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教弩台,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位于逍遥津公园旁,曹操所筑,在此教强弩五百人以御孙权水师,故名。台高 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教弩台。 真如:佛教指永恒常在的实体、实性。宇宙全体,即是一心,不生不灭,故名为真。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真如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教弩台。曹公:曹操。 吴主:孙权
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孽镜悬时,还有胆否; 须知我能宽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 *彭玉麟、吴竹庄题合肥城隍庙 城郭尚依然,问雨中春树万家,谁是保障; 风雨多变态,只槛外清波千顷,鉴比鬚眉。 *刘璧题合肥安徽纪念亭 法官下,无非士,无非农,无非商贾,敢任性纵情,漫道我惟行我法; 庐州境,也有山,也有水,也有田园,试采风问俗,斯来吾亦爱吾庐。 *合肥庐州郡署
名扬似奕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顾奎光题合肥省署厅。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万卷虽多当读破; 一言惟恕期实行。 *合肥省署厅。万卷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诗句 无限峰峦竞秀,令过客赏心,到此如游三岛境; 不能草木皆兵,使苻坚丧胆,笑君远游八公山。 *淮南八公山,在淮南市西。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位友人炼丹于此,故名。山处淮水之南。俯瞰平野,形势险要。秦晋淝水之战时,苻坚登寿阳城(今寿县)望八公山草木,以为晋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典故即出于此地。 苻坚:晋前秦君主。字永固、文玉,晋太元五年,苻坚大举攻晋,与谢玄大战于淝水,大败而还。联文中使苻坚丧胆即指此事 烟云茫茫,豪士胸怀名士恨; 亭台草草,元人图画晋人看。 *朱少萼题淮南八公山 倚槛遥观,放眼长空迷六蓼; 围棋小憩,关心时局感沧桑。 *继周题淮南酌棋亭,在八公山上。相传刘安与友人酌弈于此
世虑顿消除,到绝胜地,心旷神怡,说甚么名,说甚么利,说甚么文章声价,放开眼界,赏不尽溪边明月,槛外清风,院里疏烟,堤前斜照; 湖光凭管领,当极乐时,狂歌烂醉,这便是福,这便是慧,这便是山水因缘,涤尽襟胸,赢得些萧寺鸣钟,遥天返棹,平沙落雁,远浦惊鸿。 *陶酌仙题淮南羹梅舫 三川富陈迹; 八水无停澜。 *淮南羹梅舫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徐渭题芜湖灵泽夫人祠 空江萍藻祠灵泽; 故国松楸梦惠陵。 *芜湖灵泽夫人祠。 松楸:松树和楸树。因多植于墓地,已成为墓地的代称。 惠陵:三国蜀刘备(昭烈帝)墓,在四川旧华阳县西南 涪翁手植竹,孙又生孙,我愿补栽龙爪桧; 江边远吞轩,日边梦日,秋光衔接马鞍山。 *张佩绪题芜湖广济寺,在赭山西南麓,建于唐乾宁年间,原名永清寺,北宋时改今名。殿宇依山而筑,与寺后赭塔构成一组精巧的建筑群。相传寺内藏有金印。昔时香火颇盛,凡朝九华,必先于此进香,故又名“小九华”。 涪翁:宋黄庭坚号。因其曾贬涪州别驾,故以涪翁为自号。龙爪桧:树名 涪翁集中一句无,想籧庐未曾再宿; 丹阳郡名由此立,虽部娄俯视千岩。 *袁旭题芜湖滴翠轩,位于赭山广济寺旁,传为黄庭坚读书处,轩内有石刻题额 尘市梦初酣,问山谷当年觉否; 英雄淘不尽,看江流终古依然。 *谭龙夏题芜湖滴翠轩 距新安六日来程,乌渡人行,恍睹旧时山月; 去有宋七百余载,家户尸祝,犹敦古处乡风。 *芜湖朱子祠,祀朱熹,位于市郊。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传台鬼神言辞的人 天畀尔以仁,尔把良心丧去; 帝敕予之法,予凭公道治来。 *芜湖城隍庙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朱德、彭德怀题芜湖戴安澜墓,位于赭山公园内。戴安澜,字功衍,号海鸥,安徽无为人,国民党抗日将领,1942年在赴缅作战中牺牲。1947年迁葬芜湖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月琴樽,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哪个醒来。 *滁州醉翁亭,位于琅琊山中,1046年欧阳修知滁州时命山僧智仙修建。欧阳修常来此亭宴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因以“醉翁”自号,并以此为亭名。欧阳修在此撰写了名篇《醉翁亭记》,周围有二贤堂、古梅亭、意在亭等古迹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常来孤负山林。 *滁州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 古寺尚存明季石; 山门犹有建康砖。 *滁州琅琊寺,位于滁州西南,古称摩陀岭,因东晋琅琊王(元帝)避难于此得名。山势逶迤,林深树密,自古为游览胜地。山中有韦应物、欧阳修等唐、宋名家诗文遗迹 愿将山色共生佛; 修到梅花伴醉翁。 *薛时雨题滁州琅琊寺 踞石而饮,扣槃而歌,最难得梅边清福; 环山不孤,酿泉不冷,何须恋湖上风光。 *薛时雨题滁州影香亭,在琅琊山中,醉翁亭旁。酿泉:在醉翁亭旁。“酿泉秋月”为滁州十二景之一 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 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 *薛时雨题滁州九曲流觞。 杯渡:晋末僧人,不知姓名。传说其曾乘杯渡水。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山阴雅集:指晋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同谢安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灵璧虞姬墓,位于城东北,墓前有横额“巾帼千秋”。 红颜薄命:旧称美貌女子早死或遇人不淑。 青冢:原指汉王昭君墓,后泛称坟墓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倪元璐题灵璧虞姬墓。 高后:即汉高祖皇后吕雉。 范家船:相传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偕西施乘船归隐 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怀远白乳泉,位于怀远城南郊,背依荆山,面临淮河,隔河与禹王庙相望。泉东有望淮楼,楼上有此联。此泉水质甚佳,苏轼评其为天下第七泉。 片帆句:化用李白《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句意。 长风冲浪句:《晋书·宗悫传》:“叔父问所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浑仁浩泽,试看那闾阎扑地,舸艇迷津,瑞霭霭一天新雨露,登斯楼也,岂徒观乎绿树红云。 *王渔洋题凤阳明中都城楼,位于城西北隅,1369年明太祖下诏修建,六年始成。有外、中、内三城。内城高约十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胡君复题凤阳明中都城楼
临阵捐躯,较辱死苟生,千古独留气节; 披坚执锐,想效灵助战,九原还建功勋。 *凤阳昭忠祠。披坚执锐:坚,指坚固的护身衣;锐,指兵器,穿上坚固的战衣,拿起锋利的武器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原名“皇觉寺”,位于凤阳城东北,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削发为僧处。1383年重建改今名。朱元璋亲撰《龙兴寺碑》文,原有僧舍、佛殿、法堂等三百八十一间,现存廿余间和明铸大铜镬、铜钟等文物 红罗紫衣已往矣!胜荒烟几点,茅屋数椽,留下后人觞咏地; 龙蟠虎踞尚存乎?望淮水东流,璃山南峙,依然自古帝王州。 *凤阳龙兴寺。红罗:民间女子衣裙。紫衣:君服。龙蟠虎踞:指古都金陵(今南京)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含余悲。 *和县霸王祠,位于乌江镇东南,又名项羽庙,建于唐或唐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从垓下突围,自刎于此。 本纪:此指司马迁所作之《史记·项羽本纪》。 曲笔:旧时史家有所顾忌,不敢据事直书的一种笔法。《后汉书·臧洪传》:“南史不曲笔以求存。” 杜师雄:即杜默,宋历阳人,字师雄,与石曼卿、欧阳修齐名,但默诗多不合律,后人将杂乱无章者称为“杜撰”。相传杜默吊项羽祠时大哭 鹿野舟沉王业兆; 鸿门斗碎霸图空。 *和县霸王祠。鹿野:即河南鹿邑。王业:帝王的基业。鸿门:古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也称鸿门阪。是项羽驻兵并与刘邦会宴处 山襟水带; 虎啸龙吟。 *和县霸王祠 三分禹域犹嫌少; 几锭冥钞算甚么。 *和县霸王祠。 冥钞:迷信的人给死人烧的假钞 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河山委大风。 *和县霸王祠
辜负重瞳,老范老韩皆不识; 空生两膂,学书学剑两无功。 *和县霸王祠。 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膂:脊骨 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 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 *和县霸王祠 二仪上下分清浊; 万国衣冠拜冕旒。 *涂山禹王庙。 二仪:指天地,成公绥《天地赋》:“何阴阳之 难测,伟二仪之奓(奢)阔。” 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也用作皇帝的代称,此取后者 气吞高力士; 眼识郭汾阳。 *当涂李白墓 人道君如云里鹤; 自称臣是酒中仙。 *朱彝尊题当涂李白墓 青山埋傲骨,岂肯折腰事权贵; 白发怀丹心,甘愿低头为庶民。 *当涂李白墓。 岂肯句:语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花浮浪蕊锁常有; 虾行蛭渡似皆疑。 *当涂水心亭 除去金银花,尘氛净洗; 尝来橄榄果,只道犹存。 *陈逢元题当涂崧园花圃,位于天门山下,为一小型园林建筑,花圃就在崧园之中,为一小花园。 金银花:草药名,藤生,此处仅取其花名之义而用之。 尘氛:尘俗的气氛。 橄榄果:又名青果,味虽苦涩,咀之芳馥,此处取其味而用之 趋步来南天门北天门,一塔横江,中流砥柱; 放眼去东梁山西梁山,双峰排闼,半壁屏篱。 *当涂金柱塔,位于城西姑溪河入长江处。明万历十七年,民间掘土得宋时藏金一窖,县令以此金购得塔基,建成此塔,六角七层,登临塔顶可观赏长江、采石矶景色 千尺青山,妙句岂惟凌小谢; 一龛金粟,后身须信是如来。 *闵鄂元题宣城敬亭山太白楼
低首谢宣城,凭栏却忆骑鲸客; 前身陶彭泽,漉酒多招采药翁。 *宣城敬亭山太白楼 大江淘尽英雄,身经百战楼还在; 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宣城敬亭山太白楼 长哮对青山,迟君十五月明,遥向云中断吹笛; 旧游怀碧落,待我三千年后,重来江上一题诗。 *宣城敬亭山太白楼
翼然有亭,一径穿云而入; 仙乎此客,三山尽日以游。 *宣城穿云亭,位于城北。附近有翠云庵、广教寺、十贤祠、太白楼、勒诗石等古迹。谢朓、李白都曾来此游历 如何邀月问天,想是平生知己少; 只可以诗下酒,懒开醉眼看人忙。 *吴慎旃题宣城穿云亭 近仙人居,且慢吟风弄月; 此高会地,何分清圣浊贤。 *诚立斋题宣城穿云亭, 吟风弄月:即吟风咏月。唐范传正《李白墓铭》:“吟风咏月,席地幕天,……”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胡书农题歙县太白楼,位于练江南岸、太平桥头,建于唐。相传李白在天宝年间访歙县名士许宣平时,在此饮酒赋诗,太白楼有前后两进,依山傍水,风光优雅 登楼瞰故郡长桥,近水遥山披画幅; 凭栏听江流天籁,风晨月夕吊诗仙。 *歙县太白楼 四壁云山开醉眼; 一楼风月话诗心。 *歙县太白楼 肯办出家心,有甚么万缘难断; 欲求超世法,除非是一念不生。 *曹文正题歙县妙法寺 云中高树绿扶塔; 雨后好山青到门。 *潘麟题歙县长庆寺塔,位于练江南岸西干山,始建于北宋。塔七层,实心方形楼阁式
名佛有径千相在; 问仙何处一津留。 *曹文正题歙县千佛庵 威名满华夏,真义士,真忠臣,若论千载神交,合与睢阳同俎豆; 戎服读春秋,亦英雄,亦儒雅,试认九霄正气,常随奎壁焕光芒。 *俞樾题歙县关庙。 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亦作“诸厦”。 戎服:戎装,即军装 酌来竹叶凝杯绿; 饮罢杏花上脸红。 *贵池杏花村,位于城西,自古产名酒,唐代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即指此。 竹叶:酒名,色微绿 是太守赋诗天,红杏在林,拟把余闲换樽酒; 乃司勋销魂地,黄垆忆昔,不胜清怨变桑田。 *方世龙题贵池杏花村。 红杏在林:指杏花村。 黄垆:地下,即黄泉 胜地已无沽酒处; 荒村忽有惜花人。 *贵池杏花亭 至今村酿黄公酒; 依旧花开杜牧诗。 *陈省斋题贵池杏花村。 黄公:晋酒家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