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速铁路某标段路基四电接口施工手册
2012-03-29 | 阅:  转:  |  分享 
  
京沪高速铁路

某标段

路基四电接口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接触网支柱基础 3

第三章电缆槽(井) 12

第四章电缆槽过渡 31

第五章过轨 40

第六章综合接地 49

第一章编制依据

《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06编制);(最新发布,作为施工依据)

《路基整体式混凝土声屏障》(图号:通环(2008)832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05编制);(最新发布,最为施工依据)

《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施工图(站前)信号配合》(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2008.06出版);(了解性阅读,未明确作废)

《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施工图通信配合文件》(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2008.06出版);(了解性阅读,未明确作废)

《电气化配合设计资料清单》(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06出版);(接触网基础部门作为施工依据,其余作为参考资料)

《XX、XX标四电接口技术交底汇报材料》(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05出版);(了解性阅读,未明确作废)



《路基通用设计图上下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7.12出版);(未明确作废,过轨位置及数量目前仍按此图要求施工,关于手孔部门作废,坡角电缆槽作废)

《铁三院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指挥部工作联系单》(编号:三设京沪指联[2008]-44);(未作废)

《铁三院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指挥部工作联系单》(编号:三设京沪指联[2008]-56);(未作废)

10、《关于通信信号专业接口交底答复及基站、中继站位置调整》(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通知单编号:QP/1112-07-01);(未作废)

11、技术工作联系单《接触网支柱位置表》调整(中铁电化院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设计项目部编号:JHGS-SC-ZT-20081008-03,2008.10);(作为施工依据)

第二章接触网支柱基础

1、区间正线路基上接触网基础按照接触网支柱位置表给定的里程预留,具体预留方法参见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发的《接触网腕臂柱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图》(图号:JHGS-SS-S-514,日期2008.1)。

2、接触网支柱位置表,按照中铁电气化院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设计项目部的《接触网支柱位置表2008.10.8》调整表和铁化院2008.6发布的《电气化配合设计》。

说明:

1)对于路基区段,“里程”指接触网支柱里程,跨度指接触网支柱跨距。

2)除非特别注明,上下行预留基础按对齐位置。

3)拉线基础中心距离下锚支柱中心一般为7.0米,“↑”表示拉线位于支柱的北京侧,“↓”表示拉线位于支柱的上海侧,“↑↓”表示支柱的北京侧和上海侧均有拉线。

4)“跨距”指本支柱与其北京侧相邻支柱间的距离。

5)基础类型:路基区段下锚支柱基础、一般支柱基础的代号为Z,拉线基础的代号为L。为了施工方便,高速正线路基区段所有支柱基础(表中代号为Z)均按F04-120(适合于正线非硬质岩石区段,图号:JHGS-SS-S-514-07)或F05-120(适合于正线硬质岩石区段,图号:JHGS-SS-S-514-11)施工;拉线基础(表中代号为L)均按A01(适合于正线非硬质岩石区段,图号:JHGS-SS-S-514-08)或A02(适合于正线硬质岩石区段,图号:JHGS-SS-S-514-12)施工。墩台号 桥墩里程 跨度(m) 支柱距梁 拉线基础位置 基础代号 跨距(m) 锚段长度(m) 端距离(m) 接触悬挂 AF、PW线 加强线 接触悬挂 AF、PW线 加强线 路基 DK455+902.53 52 52 Z 52 1506 908 路基 DK455+954.53 52 52 ↑↓ L+Z+L 52 路基 DK455+980.00 25.47 1219 路基 DK457+173.00 25 25 ↑↓ L+Z+L 51 路基 DK457+219.00 46 46 ↑ L+Z 46 1435 路基 DK457+265.00 46 46 Z 46 路基 DK457+311.00 46 46 ↓ Z+L 46 路基 DK457+330.05 19.05 路基 DK457+893.85 38 38 ↓ Z+L 48.9 1266 路基 DK457+94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7+99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04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09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14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193.85 50 50 ↑ L+Z 50 1320 路基 DK458+24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29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343.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393.85 50 50 ↓ Z+L 50 695.7 路基 DK458+443.85 50 50 Z 50 1143 路基 DK458+497.85 54 54 ↑↓ L+Z+L 54 路基 DK458+551.85 54 54 Z 54 1123 1435 路基 DK458+605.85 54 54 ↑↓ L+Z+L 54 路基 DK458+655.85 50 50 Z 50 1113 路基 DK458+705.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755.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8+805.85 50 50 ↑ L+Z 50 路基 DK458+860.85 55 55 Z 55 路基 DK458+915.85 55 55 ↓ Z+L 55 路基 DK458+970.85 55 55 Z 55 路基 DK459+020.85 50 50 Z 50 路基 DK459+045.10 24.25 路基 DK461+179.64 8.7 8.7 Z 52.3 路基 DK461+231.64 52 52 Z 52 路基 DK461+283.64 52 52 Z 52 路基 DK461+335.64 52 52 Z 52 路基 DK461+385.64 50 50 Z 50 路基 DK461+435.64 50 50 Z 50 路基 DK461+485.64 50 50 Z 50 路基 DK461+492.40 6.76 胸墙 DK461+492.40 胸墙 DK461+511.60 19.2 路基 DK461+535.64 24.04 24.04 ↑ L+Z 50 -- 路基 DK461+590.64 55 55 Z 55 路基 DK461+640.64 50 50 Z 50 路基 DK461+690.64 50 50 ↑ L+Z 50 -- 路基 DK461+738.64 48 48 ↓ Z+L 48 1283 路基 路基 DK463+591.50 路基 DK463+641.50 50 50 ↓ Z+L 50 路基 DK463+691.50 50 50 Z 50 -- 路基 DK463+741.50 50 50 ↑↓ L+Z+L 50 路基 DK463+791.50 50 50 Z 50 1098 -- 路基 DK463+846.50 55 55 ↑↓ L+Z+L 55 路基 DK463+871.95 25.45 1102 路基 DK464+893.05 35 35 Z 53.9 1102 路基 DK464+948.05 55 55 ↑↓ L+Z+L 55 路基 DK464+975.00 26.95 2308 路基 DK465+192.00 32 32 Z 50 路基 DK465+247.00 55 55 Z 55 路基 DK465+302.00 55 55 Z 55 路基 DK465+335.00 33 第三章电缆槽(井)

1、电缆槽形式及布置

根据2008年10月10日下发的京沪高速铁路施工配合联系单“关于通信信号专业接口交底答复及基站、中继站位置调整”(编号:QP/1112-07-01)附件一第11条的规定,及铁三院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指挥部工作联系单(编号:三设京沪指联〔2008〕-44),路基地段通信、信号采用合槽方式(见《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的相关要求,电缆槽全部采用盖板式。

盖板式电缆槽每节一般长1m,分Ⅰ、Ⅱ、Ⅲ共三种类型。电缆槽泄水孔应预制成孔,其他预留孔可采用现场集中或工厂出厂后钻孔。电缆槽沿线路方向每10~20m设一道2cm宽伸缩缝,缝内填塞沥青麻筋;其它槽节节间应采用M7.5水泥砂浆填塞并勾缝。















2、盖板式电缆槽

(1)I型

其中Ⅰ型电缆槽在外侧壁及隔板底部各设一泄水孔,孔径50mm,一般安装在设计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的地段。



I型盖板式电缆槽

(2)II型

Ⅱ型电缆槽同时在内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及其引接线预留孔,孔径70mm,安装在需设置接地端子的位置。



II型盖板式电缆槽

(3)III型

Ⅲ型电缆槽同时在内侧壁设置通信、信号线缆引出电缆槽预留孔,孔径80mm,设置在通信、信号线缆需从电缆槽引出的位置。







III型盖板式电缆槽

2、电缆槽施工工序

路基本体过轨埋设须在基床底层填筑到设计高程后经过观测沉降已满足设计要求(预压土卸载后)进行,电缆槽、电缆井施工须在基床表层填筑到设计高程后进行,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路堤







































































路堑







































































3、施工工艺

1)电缆槽安装

电缆槽安装须采用专业机械在无水条件下切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切除范围至电缆槽内侧壁以外5cm。切除后于槽底铺设透水砾石或碎石,碎石顶部设2cm厚的M7.5水泥砂浆找平层后安装电缆槽,电缆槽安装完毕后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内侧基坑并及时施工槽外混凝土路肩,电缆槽于接触网立柱、声屏障基础间缝隙采用M7.5水泥砂浆或C15混凝土罐实。

电缆槽一般采用机械或人工吊装。盖板式电缆槽节间采用M7.5水泥砂浆勾缝,整体式电缆槽槽节对接时须在接口处涂沥青。

盖板式电缆槽外侧于基床底层顶面设C15素混凝土护肩,以保证其稳定性;护肩顶面宽度10cm,外侧坡度1:0.5~1:1.0。混凝土护肩现场直接浇筑,底面每隔3m设一Φ100mmPVC管半圆形泄水孔。为保证电缆槽内水能够顺利排出,护肩内采用Φ80mmPVC管与电缆槽泄水孔衔接将电缆槽内水排至路堤边坡上或路堑侧沟内;PVC管设置间距在盖板式电缆槽地段每隔3m设一处,在整体式电缆槽地段每节盖板式电缆槽均设置。同时于电缆槽泄水孔孔口设一层150mm×150mm热镀锌铁丝方眼网防鼠,镀锌网网孔尺寸15mm,镀锌铁丝直径不小于1.0mm,护肩浇筑前采用M7.5水泥砂浆将镀锌网固定在电缆槽泄水孔孔口处。为确保路基本体整体性及避免开启盖板对基床表层的干扰,路肩电缆槽内侧超挖部分采用C15混凝土回填,素混凝土顶面宽度不小于50mm。电缆槽与接触网支柱基础间的缝隙根据其宽度回填C15混凝土或M7.5水泥砂浆。电缆槽底部设透水砾石或碎石垫层,电缆槽安装时在其顶面设不小于20mm厚M7.5水泥砂浆找平层。为保护接地线及引出线缆,引出电缆槽的接地分支铜缆或通信、信号线缆应埋入基床表层以下不小于100mm,并在接地设备或线缆连接设备位置引出。

盖板式电缆槽安装示意图如下:















上下路基电缆槽一般采用C25混凝土现浇,盖板一般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现场集中预制。当电缆槽跨越排水沟或侧沟时,电缆槽底设钢筋,设钢筋电缆槽与排水沟或侧沟沟壁搭接不小于0.2m,总长不大于3.0m;当电缆槽上下边坡坡度陡于1:1.0的路基或挡土墙时,为保证盖板的稳定,电缆槽槽壁预埋固定钢筋,盖板预留插孔,盖板固定后将固定钢筋弯折。电缆槽埋设时槽底纵向应设不小于2%的坡度,最低点应设在跨越排水沟或侧沟处;跨越排水沟或侧沟处槽底沿电缆槽方向每隔0.5m设一Φ50mm泄水孔。



4、电缆井

当区间路基铺设盖板式电缆槽时,电缆井只在过轨处设置,电缆井间距根据过轨点位置确定;各类线缆余长采用电缆槽内蛇形敷设设置,电缆井内可不设余长。电力线缆应在沿线电力变电所处设过轨点,过轨处设Ⅲ型电缆井,电力线缆应单独过轨。

电缆井分三种型式,根据过轨情况具体确定。

(1)Ⅰ型电缆井

Ⅰ型电缆井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单独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电缆井内净尺寸1200mm×1200mm×900mm,壁厚200mm。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Ⅰ型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6根。平面图如下:



(2)Ⅱ型电缆井

Ⅱ型电缆井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合井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电缆井内净尺寸1500mm×1200mm×900mm,壁厚200mm.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Ⅱ型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8根。平面图如下:



(3)Ⅲ型电缆井

Ⅲ型电缆井适用于电力线缆过轨及敷设余长。电缆井内净尺寸1800mm×1200mm×900mm,壁厚200mm。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Ⅲ型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10根。平面图如下:



5、电缆井施工

电缆井连接电缆槽的两侧壁靠近线路侧设开口以便沟通两侧电缆槽,另外两侧壁中间设Φ25渡锌钢筋挂钩以便悬挂非过轨或余长线缆,通信信号线缆悬挂于靠近线路侧挂钩上,电力线缆悬挂于远离线路侧挂钩上。线缆上下路基侧电缆井外侧壁设预留槽,预留槽高200mm,宽500mm。预留槽设置高度:路堑地段为350mm,路堤地段为150mm。预留槽范围内的钢筋浇注时应剪断。为保证排水要求,每个电缆井底部设两Φ50mmPVC管泄水孔。

电缆井采用人工或机械挖坑,现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电缆井底部设10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周边超挖部分采用C15素混凝土浇筑。为保证电缆井内水顺利排除,采用Φ80mmPVC管与电缆井泄水孔(Φ50mmPVC管)衔接将电缆井内水排至路堤边坡上或路堑侧沟内。同时于电缆井泄水孔孔口埋设一层热镀锌铁丝方眼网防鼠。施工时应保证电缆井顶面与路基面及电缆槽(或盖板)顶面平齐,靠近线路侧的电缆井井壁与电缆槽槽壁内侧平齐。电缆井开口与电缆槽连接处内侧须用M7.5水泥砂浆抹平,以防棱角划伤线缆;连接错开处须采用M7.5水泥砂浆封堵,以防鼠类进入。

电缆井埋设见下图。

















6、电缆槽(井)盖板安装

电缆槽(井)盖板按材质分为钢筋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两种材料,客运专线铁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优先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为保证电缆槽(井)盖板的统一和美观,同一条线路或桥隧间的同一区段应采用同一材质的盖板。

钢筋混凝土盖板每块尺寸400mm×715mm×60mm(长×宽×厚);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每块尺寸500mm×715mm×25mm(长×宽×厚)。

钢筋混凝土电缆井盖板分(长×宽×高)1350mm×400mm×80mm和1350mm×300mm×80mm两种规格。每块盖板设四个提手,盖板提手预留孔和预留槽应在预制时做成,盖板提手应现场集中安装。不同类型的电缆井盖板可根据电缆井具体尺寸组合采用。

活性粉末混凝土电缆井盖板分(长×宽×高)1350mm×400mm×50mm和1350mm×300mm×50mm两种规格,盖板顶面制作防滑花纹,花纹深度2mm,花纹图案可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每块盖板设四个开启孔,开启孔应预制成孔,特殊条件下可采用现场集中或工厂出厂前钻孔。不同类型的电缆井盖板可根据电缆井具体尺寸组合采用。

为保证盖板安装平整牢固并防水,电缆槽(井)盖板安装前须在电缆槽(井)顶面涂抹沥青后再安装盖板。安装前须保证各类线缆敷设完毕。









































第四章电缆槽过渡

路基电缆槽与桥梁、隧道电缆槽均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断面上进行顺接,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采用电缆井连接。

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面上进行顺接,顺接长度应满足平面上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的转折角度大于60度,纵断面上转折角度大于30度。当桥梁较长,各类线缆需在桥头路基设余长时,可在路基地段顺接电缆槽前设电缆井以便线缆设置余长,其中通信、信号线缆可在Ⅰ型电缆井内同井设余长,电力线缆可在Ⅲ型电缆井内设余长,同时应满足Ⅰ型电缆井与Ⅲ型电缆井之间净距不小于1.0m,详见“路桥电缆槽过渡平面示意图(一)”;当桥梁较短,各类线缆不需在桥头路基设余长时,可不设置电缆井,详见“路桥电缆槽过渡平面示意图(二)”。顺接电缆槽及盖板的尺寸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路基或桥梁电缆槽的尺寸自行确定。

1、路桥电缆槽过渡平面示意图































































2、路隧过渡平面示意图

隧道洞口与路基衔接段的水沟、电缆槽应顺接。电缆槽高程过渡在隧道洞口里程外3m内完成,水沟平面顺接和电缆槽平面顺接在线隧分界里程外2m内完成。洞口里程即为线隧分界里程时,洞口段路基处理方式按路基专业设计施工;当线隧分界里程与洞口里程之间间隔一段距离时,洞口里程与线隧分界里程之间的处理方式根据路隧过渡段设计措施延伸处理;横向排水管处前后2m必须按刚性路基设计,水沟下穿电缆槽处电缆槽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渡电缆槽及盖板的尺寸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路基或隧道电缆槽的尺寸自行确定。为加强埋设横向排水管部位刚性过渡段的抗冲击能力,以横向排水管为中心的前后2m范围,在刚性过渡层表面30cm范围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根据工点路基图纸对图中的沟槽深度进行核对,以保证顺接。(3)区间车站与路基过渡

车站内各类线缆较多,电缆槽尺寸一般较区间路基电缆槽尺寸大,为保证车站路基电缆槽与区间路基电缆槽良好过渡,于线站分界处(或站内电缆槽与区间电缆槽尺寸变化处)设电缆井连接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电缆井采用Ⅰ型电缆井。靠近车站侧电缆井开口应根据车站电缆槽尺寸适当加大,相应位置钢筋应截断。当车站路基电缆槽均放置在路肩上时,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按“平面示意图(一)”过渡;当车站路基电力电缆槽放置在路堤坡脚或路堑侧沟平台上时,区间路基与车站路基电缆槽按“平面示意图(二)”过渡。











(4)其它

为保证电缆槽的稳定性,电缆槽外侧于基床底层顶面设混凝土护肩(声屏障基础为连续条形基础的地段除外),混凝土护肩应现场浇筑。

接地端子应安装在电缆槽靠近线路侧的槽壁上,安装位置一般应按轨旁设备、设施的安装接地里程确定。































第五章过轨

1、过轨预留要求

(1)通信对路基专业过轨要求(北京全路通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通信配合文件第2页相关要求,2008.6)

通信GSM-R基站正常情况下均为上下行间插设置,不用预留过轨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即:GSM-R基站连续连续上行或下行设置时,须在基站对应的位置设置过轨条件,线路两侧通信电缆槽处设置电缆井,预埋过轨钢管。同时,在需要过轨的隧道外侧直放站处也需要过轨预埋。

过轨数量为2根,过轨内径为100mm,外径为110mm,要求距电力过轨管在600mm以上。

(2)信号对路基过轨要求

对应中继站处(我工区施工段内无中继站)需预留过轨。

(3)、信号对站场要求(北京全路通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第信号配合文件第25页相关要求,2008.6)

1)在站台中心预埋8根内径为100mm的过轨管。

2)在进站信号机和出站信号机处分别预留4根内径为100mm的过轨管。

3)在咽喉区道岔处预埋4根内径为100mm的过轨管。现在过轨位置未统计此处过轨

(4)电气化过轨预留

路基段牵引变电所、分区所、AT所、开闭所处控制电缆过轨需预埋过轨管。

2、过轨里程

区间路基预留过轨位置统计表

工点位置 通信基站 直放站 公路交叉 信号中继站 电气化过轨 起止里程 里程 左右侧 里程 左右侧 里程 左右侧 里程 左右侧 里程 左右侧 DK455+465.53~DK455+977 DK455+520 左 DK455+970 左 DK457+151~DK457+327.55 DK457+153 左 DK457+855.85~DK459+045.1 DK458+900 右 DK458+280 右 DK461+170.94~DK463+871.95 DK462+700 泰山西站 DK462+730 泰山西站 DK462+050 泰山西站 DK464+858.05~DK464+972 DK464+965 右 DK464+965 左 DK465+163~DK465+332 DK465+170DK465+325 左 注:

泰山西变电所里程DK463+430、DK463+880(数量12×Φ100mm)需过轨。

3、各专业过轨示意图

(1)电力过轨平面示意图

(2)通信过轨平面示意图

(3)信号过轨平面示意图

(4)牵引供电上网及过轨

路堤地段

路堑地段

(3)平面示意图

4、过轨管埋设要求

过轨管施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槽,槽底设C15混凝土基础,厚不小于0.1m,对于路堤地段,须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对于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须在基床表层范围内原状土挖除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在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须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





























第六章综合接地

1、接触网

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地段接地性能,沿线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均作为接地极使用,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须预留满足接地要求的接地端子和连接线与电缆槽内接地端子连接,具体做法参考《接触网腕臂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图,2008.12》中基础预埋接地端子示意图(图号:JHGS-SS-S-514-13),要求电缆槽内,对应每个接触网支柱处须设有接地端子。











































































2、区间路基综合接地

区间路基地段于指定位置(详见后表)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侧镶嵌ooCr17Ni14Mo2不锈钢接地母排(80×40×20mm),接地母排应在电缆槽浇注或预制同步进行。

接地母排外露部分设置2个Φ16mm螺栓孔。

预埋在电缆槽内的引接铜缆伸出电缆槽长度应不小于30cm。

于区间路基地段线路两侧各设置贯通铅包铜缆地线一根,每根的铜当量为70mm2,接地标准为1欧姆。

贯通接地铜缆埋设位置及埋设方式:

一般路堤、土质路堑地段,贯通接地铜缆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距离轨道中心3.9m,基床底层顶面以下0.3~0.4m位置。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的同时,预留出60mm深、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少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

石质路堑地段贯通接地铜缆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距离轨道中心3.9m,电缆槽以下0.2m位置。切割出30mm深、宽度只需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10mm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再敷设贯通地线,最后用粒径不大于5mm且不含碎石的土壤将小槽填满并人工夯实。

当立交框构地段洞顶没有填土时、路基长度小于30m时,贯通接地铜缆位置设置于信号电缆槽内,通过电缆槽底部预留的直径不小于0.1m的孔洞与相邻路基底段埋设于电缆槽下部的贯通接地铜缆相接。









区间路基综合接地预埋具体位置及数量表

序号 单位工程 里程 接地端子个数(个) 备注 1 DK455+862.5~DK455+977 DK455+900.53 2 2 DK455+950.53 2 1 DK457+151~DK457+321 DK457+173.00 2 2 DK457+219.00 2 3 DK457+265.00 2 4 DK457+311.00 2 1 DK457+855.85~DK459+045.1 DK457+893.85 2 2 DK457+943.85 2 3 DK457+993.85 2 4 DK458+043.85 2 5 DK458+093.85 2 6 DK458+143.85 2 7 DK458+193.85 2 8 DK458+243.85 2 9 DK458+293.85 2 10 DK458+343.85 2 11 DK458+393.85 2 12 DK458+443.85 2 13 DK458+497.85 2 14 DK458+551.85 2 15 DK458+605.85 2 16 DK458+655.85 2 17 DK458+705.85 2 18 DK458+755.85 2 19 DK458+805.85 2 20 DK458+860.85 2 21 DK458+915.85 2 22 DK458+970.85 2 23 DK459+020.85 2 1 DK461+170.94~DK463+871.95 DK461+179.64 2 不含车站内 2 DK461+231.64 2 3 DK461+283.64 2 4 DK463+846.50 2 1 DK464+855.05~DK465+332 DK464+893.05 2 2 DK464+948.05 2 3 DK465+195.00 2 4 DK465+250.00 2 5 DK465+305.00 2 2、线路两侧均埋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的使用环境温度须满足-40℃~+60℃线的要求,敷设时环境温度不低于-10℃、弯曲半径不小于直径的20倍。

3、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一次。横向连接采用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规格的铜线。横向连接与贯通地线同步埋设。

4、一般将贯通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下、距基床底层顶面-300~-400mm处,石质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约-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土。长度小于30m的短路基段,贯通地线可敷设信号电缆槽中,并采用砂防护措施。车站内贯通地线的支线段,敷设于信号电缆槽中或埋设于土壤中,方案由设计单位依具体情况确定。

5、贯通地线的主要埋设工序和工艺原则要求:路基填筑并压实至高于贯通地线埋设深度约60mm高程的同时,预留出60mm深、宽度略大于贯通地线直径的“小槽”,以敷设贯通地线;先向“小槽”内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设贯通地线,再次回填4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后,进行人工夯实;人工夯实后,必须在“小槽”上方覆盖不少于100mm、粒径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进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机械压实作业。

6、贯通地线的引接线须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在同一引接位置按一根设计。引接线采用于贯通地线相同的工序和工艺埋设。施做边坡防护前,将引接线埋设于边坡防护层下并于电缆槽中的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的引接线连接。

7、石质路堑地段两侧各150m以及牵引变电所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每个上、下行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应与电缆槽中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连接;当接触网支柱为钢筋混凝土支柱时,每个支柱的基础钢筋应与电缆槽中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连接;当接触网支柱为钢柱时,轨道电路分界和中间点处的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应与电缆槽中接地端子或接地母排连接。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原则上在每段轨道电路的中间点设一处。

每个上、下行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须于电缆槽侧壁接地端子或母排连接。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在基础电缆槽一侧预制接地母排,接地母排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在预制接地端子处的电缆槽盖板上预留ф50mm综合接地引线孔,引接线穿引后用沥青水泥砂浆封闭。

8、在路桥、路隧过渡段,均须设置电缆井,贯通地线引入后与电缆槽内的贯通地线相连。





3、声屏障综合接地

路基声屏障地段的综合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声屏障起、止端应预留接口条件,将综合贯通地线接入通信信号电缆槽内。

钢筋混凝土声屏障单元板顶部预埋件与一根纵向受力钢筋焊接,通过这根纵向受力钢筋再与单元板预留钢筋焊接,单元板预留钢筋再与基础钢筋焊接,形成整个声屏障单元板的电气贯通。声屏障伸缩缝间用板间连接线连接,形成整个声屏障的电气贯通。再用分支引接线将声屏障接入综合贯通地线,保证铁路两侧各构筑物等电位接地,以满足铁建设[2007]39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

接地端子、板间连接线设置:以声屏障每长20m设置一个伸缩缝为例,伸缩缝两端各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在声屏障二次浇筑部分距伸缩缝约15cm、距声屏障基础顶面约10cm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二次浇筑部分纵向钢筋可靠焊接;接地端子间用板间连接线连接,与接地端子连接为栓接。

外联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设置:声屏障T型连接入综合贯通地线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以声屏障每100m接入综合贯通地线一次为例:在声屏障长度每不大于100m的伸缩缝一端设置一个外联接地端子;在二次浇筑部分距伸缩缝约30cm、距声屏障基础顶面约10cm的位置预埋外联接地端子,外联接地端子与基础钢筋焊接可靠贯通。外联接地端子与综合贯通地线采用200mm2多股裸不锈钢材质(GBOCr18Ni9)分支引接线连接。在外联接地端子处的电缆槽盖板上预留直径50mm的孔,以方便引接。分支引接线与外联接地端子间连接为栓接,与综合贯通地线连接为C型压接。





声屏障接地工程数量表

内容

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接地端子 2 个/20m 每20m声屏障下部 板间连接线 0.6 米/20m 每20m声屏障下部 外联接地端子 1 个/T形连接 每100m声屏障下部 分支引接线 1 米/T形连接 每100m声屏障下部

声屏障位置表

编号 敏感点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敏感点位置(m) 轨顶高度(m) 治理措施 名称 吸声式声屏障(m) A273 陡山庄 DK457+200 DK457+400 左20 6.179 200 A276 南黄 左DK461+300 左DK461+600 左右20 6.033 500 右DK461+360 右DK461+560



























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三工区四电接口施工手册









2





4













11









19











47











55











56









57









61



























































































































































































































献花(0)
+1
(本文系大帅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