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需要吗?学习一些营养专家的文章后知道,只要注意平时饮食搭配合理,注意锻炼身体,孩子一般是有足够的精力度过高三这一年的。女儿虽然看着瘦弱,但我知道她爬山时,比我爬得高。女儿也说过,她有时候觉得多累,好好睡过一觉就能缓过来。想想,我平时非常注重饮食的搭配,尽量保证专家提到的“营养均衡”,其实给孩子用这些补品,也就是给自己找个安心罢了。
我拎了补品回家,最终也没给孩子用。没有用补品,孩子依然健康、顺利的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泥瓦匠”和“双面胶”
高三一年我荣获两个称号:“泥瓦匠”和“双面胶”。
人们都说父子俩上辈子是仇人,这辈子来还债。我家尤其如此。真不知道这两父子哪里来的那么多矛盾,一丁点大的事,两人都能斗一阵子嘴。儿子升入高三,这种状况也没见改善多少。基本上只要这老子一提高考,儿子就开战。夹杂中间的我,真可谓是“双面胶”,安抚完这边,又糊弄那头。
他们父子俩吵嘴基本上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不过,我心里还是希望高三这一年里,当爸的能更宽容些。其实,他爸心里也明白,有时控制不住自己。毕竟儿子要高考了,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考验,他能顺利通过才最重要。
于是,我开始学着和稀泥。每当发现火苗,我就打岔、转移话题。私底下做孩子爸的工作,儿子压力大,又是青春期,脾气暴躁,当父亲的不要什么都跟儿子较劲,应该理解他。我还和他父亲分析,儿子爱发脾气与学习压力有关,换句话说就是儿子不会排解自己的压力,才会“一点就着”。对儿子,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他现在学习压力大,如果有什么事情,他若是愿意说,我随时都愿意做个倾听者。同时,我也会告诉他,那个总是训斥你的父亲,私底下又是多么以你为傲,为你操多少心。
这些事情说起来只是一两句话的事儿,其实这些都是我平时一点一点的传达给当爸的,告诉给孩子的。这就真的跟和稀泥一样,浇一点水,和一和,一点点来调和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
高三结束后,父子俩总结,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泥瓦匠。家庭和睦少不了我这个“双面胶”的功劳!
十八岁的生日
孩子高三那年,年满十八岁。
我们重视这个生日,希望能让孩子对这个生日有个美好的回忆。但是问题来了,以往每逢同学生日,大家就会互送礼物、开生日派对、甚至去ktv唱歌。孩子们也觉得十八岁生日很重要,在这紧张的高三时期会怎样呢?
渐渐地,孩子过生日和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成了我们心中一个负担。这种负担,不是说花钱买礼物(如今的孩子对送什么礼物都很用心,样式啊、价格啊、生日贺卡用词、时尚啊等全要考虑)。想着每次聚会,就要搭进去的时间,我们心里的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不行!这事儿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
一天,我们很郑重地跟儿子讨论了这件事儿。首先问了儿子对过生日的想法,没想到儿子说,虽然开心,但是隔段时间就要庆祝一次,也挺纠结的,但是碍于情面。听到儿子这么说,我们松了口气。看来儿子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情况。我们对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和儿子商量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最终,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建议同学之间集体过生日,待高考过后大家再痛快的玩一场。
其实,学校都会为孩子们举办集体办生日——成人礼仪式。在那天,家长们与所有的孩子一起一起见证了他们的成人、一起庆祝了他们意义重大的十八岁生日!席间,不少家长和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这十八年的辛苦、十八年的希望……
放下姿态当老爸
从孩子出生,我这个当爸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长。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和安排孩子的一切。
高三,儿子学习成绩一直波动。他的波动也是有规律的,基本上,我每次批评他,分数就会提高一点,但只要我不监督,他的成绩肯定下滑!儿子成绩一波动,我的情绪自然也跟着波动。每到这种时候,我就想说儿子,怎么会这么没定性!学个习,还要家长督促,都这时候了还打篮球!还想不想高考了!一次考试后,我终于把这些话吼了出来,儿子半晌没说话。
一段时间里,我和儿子的关系很僵,基本上除了日常必须的对话,我们之间再没什么交流,儿子甚至会对我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为了,我特意向一些过来的高三家长取经。“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这是很多家长的体会。可是让我低下头先跟孩子说话?我有些抵触,觉得太没面子了!后来经过与班主任沟通后,不仅知道了分数不是衡量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还知道了成绩要看排名!面对繁重的学习,孩子还能抽出时间积极的锻炼身体是件好事啊!突然间我发现我这老爸不合格啊!
借着儿子生日,我为儿子精心挑选了一个篮球作为礼物。虽然想和孩子说些亲切的话,但放不下面子,祝儿子生日快乐都显得那么生硬。儿子也有些不自在,但总算缓和了我们之间的气氛。
渐渐的,我试着放低自己姿态,去了解儿子的想法。儿子跟我说,他也着急自己成绩起伏,但是更多的时候,我的督促让他觉得自己没有了一点自主性、让他很纠结……目前只有打篮球一项运动可以让他给他释放压力了,不同意只好悄悄的进行。了解了儿子的心情,我很惭愧。收回了我给儿子的压力后,儿子轻装前进!学习状态平稳直至高考。
儿子高考这一年的经历告诉我,孩子上了高三不能再以大家长自居,当老大了。放下姿态,站在儿子的位置上,才知道儿子原来有这么多的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