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皖林 2012-03-30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


  1982年,“挑战者”号成为美国宇航局的第二架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正式名称为空间运输系统)由轨道飞行器、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器和外燃烧箱共同构成。轨道飞行器是一种用来在太空和地面之间往返运送宇航员和设备的带有机翼的太空飞机。由于它悲惨的结局,“挑战者”号这个名字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可能比其他航天飞机都要大。“挑战者”号进行了9次飞行,第一次是1983年4月,最后一次(飞机失事)是在1986年。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STS Challenger,STS是太空运输系统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缩写,是美国官方对于航天飞机这种设备的正式称呼)是美国航空太空总署(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完成了初期的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然而很不幸的,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代号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Solid Rocket Booster, SRB)上面的一个O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在升空后73秒时,爆炸解体坠毁。包括航天飞机本体与当时机上的7名太空人,全在该次意外中丧生。

  在第一次飞行过程中,“挑战者”号将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送入太空。两个月之后,“挑战者”号又进行了一次飞行。机组人员中有萨丽·赖德,她是第一次进入太空的美国女宇航员。“挑战者”号第三次飞行的机组人员中包括盖伊·布鲁福德,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国人。在它各次飞行行动期间,“挑战者”号将欧洲的太空实验室以及数颗军事和科学卫星送入轨道。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全部分系统都要求达到能经受至少100次飞行而不需大修的标准 ,并在哥伦比亚号的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加强了机身和尾部的结构,可经受住重复使用的严峻考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指定组成独立委员会负责事故调查。调查结论认为:由于右侧固体火箭发动机下段间的接合部发生故障密封件被烧坏,燃气由固体发动机泄漏出来烧穿了外贮箱,大量液氢流出造成爆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Challenger space shuttle)


  美国国家航空局及太空总署希望1986年1月28日发射的第25次航天飞行任务能够引发对太空的新的探索,并能重新唤起对这一行动的支持。带着这一想法,克里斯,一个来自新英格兰的中学教师,在全国范围内被选为登上飞机的第一位一般市民。计划在克里斯完成登机挑战者号的任务后,她将参观美国的学校以强调社会中教师所起的作用,让美国人对追求尖端技术和航空业的职业感兴趣。但是不幸的是,命运让她没有完成这次航空旅行。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起飞73秒后,在海拔14240米的高度上突然爆炸。挑战者号的碎片,如雨点般地落进大西洋,救援者没有发现有人生还的迹象——他们已经化为了粉末。克里斯和飞机上另外的6位宇航员都遇难身亡。灾难发生后,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发动了大规模的调查,总统里根下令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调查发现,事故的发生起因于有裂痕的推进火箭接缝,而且后来的调查认为,这种失误是可以避免的。灾难的出现让一些宇航员对这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发射计划感到愤怒,他们离开了飞行小组。美国国家航空局有很多高级官员也受到调查和调离。第二年,美国国家航空局宣布:平民不许被吸收进宇航员的行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迪克·斯科比出任“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本次航飞机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宇航员朱迪思·雷丝妮克是美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妇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格雷戈里·贾维斯是位受过严格训练的工程师,生前供职于休斯公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克里斯塔·麦考莉芙永远为美国航天计划感到自豪,这是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罗恩·麦克奈尔在他前次航飞时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国人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埃利森·鬼冢早已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日裔美国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麦克·史密斯将乘坐“挑战者”号进行他的第一次太空旅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七位机组人员(前排从左至右):麦克.史密斯,迪克.斯科比,
罗恩.麦克奈尔;(后排)埃利森.鬼冢,克利斯塔.麦考莉芙,格雷戈里.贾维斯,朱迪恩.雷丝妮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宇航员们登机前向人们告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遇难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女教师麦考利夫与其他宇航员一起步入“挑战者”号座舱的资料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美国“挑战者”号宇航员、女教师麦考利夫的资料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缓缓升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挑战者”号升空的资料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刚刚发射时的情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爆炸后化成火焰的“挑战者”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第十次任务时,于升空过程中突然爆炸坠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第十次任务时,于升空过程中突然爆炸坠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进行第十次任务时,于升空过程中突然爆炸坠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爆炸瞬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爆炸瞬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挑战者”号爆炸瞬间的资料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美国摄影师阿瑟·波洛克当时拍摄的“挑战者”号爆炸瞬间的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挑战者”号爆炸瞬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收看“挑战者”号升空电视实况的人们和机组成员的亲属惊恐地目睹了一幕惨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爆炸发生时,“挑战者”号宇航员、女教师麦考利夫的父亲、母亲、弟弟和
妹妹望着爆炸的“挑战者”号惊惧不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美国“挑战者”号宇航员、女教师麦考利夫的同事悲痛万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美国“挑战者”号宇航员、女教师麦考利夫的学生不愿相信悲剧真的发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1986年1月29日,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纪念运动场的火炬燃起熊熊烈火,
以纪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7名遇难人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1986年1月31日,美国休斯顿举行追悼会,哀悼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中
遇难的7名机上人员。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南希以及遇难者家属参加了追悼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7年3月21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殉难宇航员的纪念碑揭幕典礼在美国
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纪念碑上有7名殉难者的头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