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bdcxrh 2012-03-30
夷陵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核桃在夷陵区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品种多,是西北山区农村栽培的重要经济树种,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过去我区的核桃产业,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核桃嫁接技术难以掌握,成活率低,实生繁殖占较大比例,这种非品种化栽培造成核桃低产、品质差,有树无果或少果现状,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坚果的商品性,不利于核桃产业的形成和标准化生产;再就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粗放经营,病虫防治跟不上,造成产业失败的局面。近几年来,通过多年的栽培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再次掀起核桃产业发展热潮。宜昌东灵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磷矿业的个体单位,2003年以来,他们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把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把核桃产业做为夷陵区林业产业的重点加以扶持,做大基地、做优产品,以此带动全区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夷陵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1、引进优良品种,开展选优试验。

我区的核桃发展主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下堡坪乡建立了核桃基地,从辽宁、北京、山东等地引进了礼品一号、香玲、中林1号、阿7、辽核1号等14个核桃品种,区林科所从1991年开始,先后用六年时间对我区核桃产地进行调查,筛选出省级优良品种一个(殷乡薄壳核桃),市级品种三个(薄壳核桃、乌米子、露仁),成功优选出“清香”、“辽核1号”、“上宋6号”、“中林4号”、“云新7926、本地优良品种“殷乡薄壳核桃”等6个最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2003年,在下堡坪乡秀水坪村建立种植示范基地50亩,通过栽培试验,确定了以辽核一号(早实)、清香(晚实)、殷乡薄壳(乡土)核桃为主要栽培和发展的核桃品种。

2、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栽培技术。

为确保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质量,一律实行先培训后栽培。区林业科技推广站,在黄花乡白果树村、牛坪村、黄花场村、张家口村、乐天溪镇孙家河村、樟村坪镇羊角山村、殷家坪村、丁家河村开展了8次技术培训,培训生产人员3000多人次。在造林时将由技术人员现场示范和指导。完成了《夷陵区核桃品种选择指导意见》、《夷陵区核桃苗圃建设技术规范》、《夷陵区核桃嫁接技术规范》、《夷陵区核桃幼苗抚育技术规范》《夷陵区核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形成了核桃产业发展技术规范体系。

3、搞好规划设计,建设核桃基地。

2008年,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区适应发展核桃的区域进行了规划设计,完成第一期5万亩核桃基地规划和1万亩核桃基地作业设计。通过整村推进,以黄柏河流域为主建立核桃基地,打造生物质能源百里走廊,以黄花乡为中心建立1万亩核桃示范基地。2009年以来,在樟村坪镇羊角山村连片发展1000亩,分乡镇百里荒村发展600亩,乐天溪镇孙家河村、黄花乡牛坪村、登岭村、下堡坪乡秀水坪村等地都建立了超过200亩的栽种基地。2011年春,在黄花、雾渡河、分乡、小溪塔等乡镇连片栽植0.5万亩。目前,全区共发展核桃产业基地1.1万亩。

4、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苗木基地。

目前已成立了“宜昌市夷陵区三峡核桃协会”,林业局扶持资金10万元, 帮助东灵秀水核桃公司在雾渡河、黄花建立了300亩的专业苗圃和采穗圃,进行专业化育苗。并由省林木种苗管理站进行苗木生产全过程的监理,确保了苗木的纯度和质量。

二、发展核桃产业面临的难题

一是产业基地规模小。全区核桃面积1.5万亩,其中零星面积占0.4万亩,受益面积0.2万亩,常年产量3万公斤产业基地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加工生产需要。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目前核桃产业龙头企业仅有1家,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龙头企业项目达产达效不高。

三是产业支持资金不足。建一亩核桃基地,种苗费需要600元、肥料农药需要300元,仅两项投入需900多元,农民购买良种苗木、综合科管以及产业发展非常有限。

四是劣质低产林未得到改造利用。我区栽培核桃虽然历史悠久,但采用实生繁殖的土生品种经长期自然繁育严重退化,造成核桃低产和产品质量差,难于批量化生产、品种化包装。

三、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推动核桃产业发展。

成立夷陵区核桃产业项目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把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实行政府引导,业主承包和分户经营多种形式实施。业主承包采取业主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户核算;分户经营采取各户分种分管分收分销。

2、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保障核桃基地建设。

首先利用国家生物质能源建设政策、退耕还林政策促进我区核桃的产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在财政预算方面编制专项资金预算,针对规划区域的特定群体进行政府扶持,奠定我区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制定专项措施,对发展核桃的农户实行优惠贷款,降低贷款利息,延长还贷期限等。另外鼓励和引导有实力和投资意向的公司、企业和个人在我区发展规模化的核桃种植基地。

3、狠抓基地扩张,推动规模化生产。

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原则,与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黄柏河流域治理相结合,力争每年成片发展2万亩,“十二五”期内发展10万亩。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培育和引导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4、狠抓品种改良,实现良种化生产。

围绕“十二五”末良种化率达80%以上目标,在现有良种采穗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及配套设施,引进消化吸收成熟的自控电热床嫁接和圃地芽接技术,提高苗木繁育质量。抢抓全省加快发展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建设机遇,建设350亩的高质量、高标准的良种核桃苗木繁殖基地和采穗圃,其中嫁接苗基地250亩,采穗圃基地100亩。选用早实品种中林1号、晚实品种清香,以礼品1号作为授粉树,适当发展我区选育的品种殷乡薄壳核桃。年提供优质核桃嫁接苗250万株和优质接穗80万枝,满足每年良种核桃基地建设和低产树改造。

5、狠抓科学管理,推动标准化生产。

依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专家,积极制定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规程,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为有机核桃生产创造良好的大气、土壤、水质等外围环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培训与指导,加大有机核桃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推动夷陵核桃实现标准化生产。

6、狠抓加工营销,推动品牌化发展。

积极申报注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申请地理标志认证。通过举办核桃节、核桃展销会、制作宣传广告等措施,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核桃产业加工营销项目,招引客商来夷投资。通过争取国省扶持资金,加大产品改革力度,增加花色品种,不断提高加工能力,力争尽快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产出具有夷陵特色的多个名牌核桃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