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技术与试卷分析之一

 lightrees 2012-03-30
命题技术与试卷分析之一
作者:李春梅    课改文章来源: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6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对教学有巨大的指挥作用。今天我们围绕考试的方式和方法问题,具体围绕着命题技术,即:题型设计,难度设计和试卷设计三个论题展开。

一、题型设计技术

设计工作可分为两部分:试卷整体设计和试题单题设计。设计的程序是整卷——单题——整卷,并且需经多次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既有命题人员参与,又有专家审题人员和主管、领导人员参与。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有质量的保证。

下面按三种题型:选择题的设计(详讲);填空题的设计(略讲);解答题的设计(略讲)

(一)   选择题的设计

选择题的命题原则

1.每题的选项宜求一致,至少三个或不超过五个。

2.题干的叙述须能清楚显示出题意,但避免过于冗长。

3.题干宜力求完整,避免被选项分割成两部份。

4.选项尽量力求简短,必要的叙述或相同的字词宜放置于题干中。

5.所有的诱答选项应具有似眞性。

6.选项的叙述长度力求接近,避免暗示正确的答案。

7.选项之间宜避免有重迭的现象。

8.尽量少用“以上皆非”为选项。

9.避免使用“以上皆是”为选项。

10.题干尽量少用否定的叙述。

11.如属最佳答案类型,必须确信只有一个最清楚的最佳答案。

12.正确答案出现在各个选项的次数宜接近相同,且须随机排列。

设计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考查能力的目标明确、具体、集中,取材恰当、合理、有针对性,精心编制好题干与备选项。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取材与铺陈的关系

取材所及的知识点宜少不宜多,要服务于能力考查,且应属基础和基本的知识,不宜采用派生性的知识作为考查能力的依托。每题多以23个知识点为宜,个别试题所含知识点可以多一些,但最好不要超过5个,否则必将降低试题的区分度。

【例】某游泳池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用一水管向池内持续注水,若单位时间内注入的水量保持不变,则在注水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反映深水区水深h与注水时间t关系的是(  

该题考查函数的对应关系.要求由游泳池的形状识别函数原型,是典型的数形结合问题,“只想不算”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更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铺陈、叙述与所取材料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因此要和谐相称。陈述中力求:简明、规范;符合习惯;层次清楚;用短句子,不用长句子,使人一目了然,尤其是术语和符号的运用要保证准确,绝不使用容易误解的生活语言。有些词语,如果必须让考生引起警觉时,最好要加着重号,或者用黑体字排印。

2).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几乎任何试题都同时考查了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选择题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不宜二者并重,宜侧重一个方面。当侧重知识时,技能应淡化;当侧重技能时,知识的要求不宜加难加深。

【例】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32),则 的值为 (    

A6            B6                C-5             D5

该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属于容易题.

3).题干和选项的关系

 为保证试题的完整性和紧凑性,必须精心安排好题干和备选项的分割和联结。分割要恰当,关联词要准确明白,使整题读起来通顺流畅。其次,干扰项的设置,宜围绕考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情况,提取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内容,进行编制,绝对不要胡编乱凑。正确项与诱误项之间,形式上应尽量协调,力求使之具备同类性(即类型相同或相近)和匀称性(即彼此相称,防止长短悬殊太大)。如有可能,还要使用正确选项多点隐蔽的色彩,干扰选项多些迷惑的形态。此外,还要从逻辑上认真审视各选项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防止由简单逻辑便能一下子把错误选项排除,而不必用到题中有关的知识。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联词、提问的指导语,既要合乎逻辑,无歧义,又要十分考究,而且一般地说,放在题干中较好,有时也可放在备选项中.一般常用的关联词或提问语有“是”、“则”、“必然有”、“等于(=)’,、“为”、“可以表示为”、“可能是”、“不是”、“只能是”,等等.

【例】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和二次函数 的图象

可能为  

 

4).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选择题侧重于“双基”的考查,在一组选择题中,无须每一题都刻意求新。全新试题会增加整个题组的难度,也增加了命题的工作量;各题都是熟悉的传统面孔,又会使整组试题的难度降低,难度保证试题的区分度,这也不可取。因此,传统与创新必须兼顾,两方面的试题各占多少比例才算合适,这得视考试的目标和考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就高考数学考题而论,顾及到解答题的难度比较大,应给考生提供较多的答题时间,在选择题中,传统性与创新性试题题量的比例控制在21左右,比较恰当(创新30%左右)。

编制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在编制选择题时,当题干与正确的选择项确定之后,其它选项既要注意其诱误性、干扰性,又要注意提示性的问题,尤其是干扰应有针对性,切忌胡编乱凑选择项.在选择题的编制实践中,设计诱误项时常常运用如下的一些方法.

(1)概念混淆法

对于概念性较强的试题,针对考生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编制诱误项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选择题往往有较高的诊断功能.

该题答案为C.针对有些考生混淆两直线的夹角与两向量的夹角,并把两向量夹角的范围误为两直线夹角的范围,由此编制了B,再针对考生容易误解反三角函数的值域,又编制了AD.

(2)条件疏漏法

疏漏己知条件是考生解题出错的一个常见原因,尤其是疏漏隐蔽条件的情况更为普遍.因此,将由疏漏己知条件所产生的结果设计为诱误项,也就成为一种常用手法.

(3)计算差错法

计算差错,包括公式或运算法则的误用、错用,数值计算或字符运算的失误,乃至笔误等等,都是考生解答数学题时的常见过失,由此导致错误结论是一类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在编制选择题的诱误项时,细心模拟考生的演算过失和差错,常常可得到迷惑性和干扰性比较大的诱误项,对提高试题的针对性和鉴别力十分有效.由此所得的试题,除了有较好的考查功能外,还有良好的警示作用和教育功能.

该题的答案为B.该数列中的项是由。,一行,万三个数依次周期性出现的.针对有些考生经常对数列中的项数计算失误,编制了AC,而D作为诱误项,取到了干扰视线的作用.

(4)推理错乱法

推理错乱是学生解答数学题的一种常见失误,因此,将解题过程中山于不合逻辑的推理而造成的错误结果设计成诱误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题设计技术.

(5)题意误解法

读题不慎,误解题意,通常都会引发出错误结论,将其设计为诱误项,可提高选择题的针对性,因此也是常用技术之一

“同时同意第12号同学当选”误为“同意第12号同学当选”,因而编制了B.O既取到了迷惑考生的作用,同时又使这四个备选项显得匀称和谐.

(6)集合变更法

有不少数学问题的结论是集合或与集合相关的事项,即结论的核心是某一个特定的集合,这时可将集合加以变更,将变更后引出的相应结果设计为诱误项,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选择题设计技术.

如果把每一组解(xy)看作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则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集”恰好与坐标平面上由不等式组所定义的区域中的“整点集”相对应.这里所谓整点是指坐标都为整数的点.这样,该整点集中的元素即为该题答案,由此可得答案C.若集合缩小(或计算元素数时少算了),则可能误得AB;扩大(或计算元素数时多算了)则可误得D.

(7)字符误用法

数学术语、数学符号的辨识和应用,是数学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出错的现象也较普遍,故可采用字符误用的方法来设计诱误项.

(8)图形错觉法

数学选择题中,有不少问题与图形有关.看图或作图时,产生错觉或把图画错了,便会引发失误,得出不正确的结果.这个现象也就提供了设计诱误项的一种手法.

该题的答案是A,考查的是三垂线定理.若考生在看图时单凭错觉而不加推导、证明,会误选BCO中的任一个.

(9)顺序颠倒法

对于结论是不等式或与排序有关的命题,其诱误项可由正确的顺序加以颠倒调乱来获得.至于调乱的具体方案,常结合前述的技术加以综合运用.

该题的答案是B.依题意可知:f(3.5)是所给三个函数值中的最小者.这个结论较易判定,因而在四个选项中没有把f(3.5)作为最大值来编制.这种情况恰好有四种,对于考生来说较有迷惑性,因而把这四种可能作为备选项比较合适.

(10)逻辑排列法

有些数学选择题的答案,按一定的角度作形式逻辑的演绎,充其量也只能得到另外的三种形态,即是说,连答案在内,只有四种逻辑结构.这时,作为选择项,可以取为四种逻辑结构,加以适当排列.

(11)扰视线法

有些选择题在编制选择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选择项的个数不及月个,这时可采用若干个与它们形式相近或相似的表达式(或其它形式)来组成”四选一”的选择题,从而取至l]视线的作用.如使四个备选项的数值形成等差或等比数列等等.这种方法常和上述的若干种方法混合使用.

因为黄瓜必须种植,在余下的3种蔬菜品种中再选两种,进行排列,共有心对种,即有18种,由此可得答案B.有些考生忽视条件“黄瓜必须种植”,从而误选A;又有些考生凭直觉,直接计算4x3,误选C;O选项就是在编制了上述3个选项之后应用干扰视线法编制的.

上面列举11法都是编制选择题诱误项的常用技术,在实践中通常是加以混合使用的.编制选择项的方法灵活多变,应充分发挥命题者的创造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不断创新和拓展.

(二)填空题的设计(略讲)

填空题的设计和编制,可借鉴选择题的设计方法。同样要注意考查中心突出、集中、鲜明,陈述上力求简洁、精练、确切,尤其是指导语使用上,务必防止歧义,且保证作答明确;求解过程宜短,步骤不得太多,最好12步,不宜超过3步,否则难以保证信度,也势必导致降低区分度。

(三)解答题的设计

 设计解答题的方法,与前述两种题型的试题设计方法相比,并无本质差别,但其活动的自由度却要大的多,而且要顾及的问题也比较多,基本步骤是:选材与立意、搭架与构题;加工与调整;审查与复核。

1.选材与立意

立意与选材两者之间,往往交织在一起。先立意,确定试题编写意图,明确考查目的(能力、内容);也有时先注意一些好的题材,再琢磨:用它进行编题可达到哪些考查目的,再进一步剪裁取舍,多数试题应以能力要求立意,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和实际应用型的试题,则宜以问题和情境立意。

2.搭架与构题

建立试题框架结构时,应注重主干硬朗、层次分明、清楚。有了架构,再形成题胚,把题设和提问写出,不必忙于文字处理,只需写出要点,提问可以分步设问,也可以一步到位只提出一个问题。同时要把基本解案和各种可能出现的解答方法,一一列出,以便比较。

3.加工与调整

有了初步形成试题(题胚)之后,接着是深加工和细琢磨。

首先要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适纲性,其次是精心调节难度。

为了确保试题科学性,应注意:

1)题意应具备可知性:应力求使试题陈述简明、扼要、规范,语意要清楚。不会出现模棱两可和令人猜疑的歧义。

2)题设应具充分性:试题所给定的条件,应足以保证结论的成立或计算的顺利推演,但有时在调整难度时,会将条件放宽或紧束。

3)当题设条件不止一个时,应保证各条件的独立性和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4)求证的结论或求解的目标应保证其存在性。

 为了确保试题适纲性(适标性)。首先认真检查试题中出现的概念、术语,以及图形和标识,确保它们在考试内容规定的范围内(不超纲)。

4.审查与复核

经过精细加工的试题,往往已经不是孤立的单个试题了,而是一组姐妹题,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难度层次不同,形态相近而又有所差别的若干试题,以供整卷搭配。复核工作通常要两人以上,并且要防止先入为主,要力求新的角度考察试题,重新细写答案,尽可能把各种可行的解案都列写出来,进行比较。(一般复核人能发现问题)。复核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文字功夫,对试题的字、词、句、符号和图形,都要一一推敲和细察,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二、难度设计技术

评定试题与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复杂度、梯度性、全面性

 (一)“难度”内涵及影响因素

考试难度,笼统地说,是指考生解答考试中所有问题的困难程度。考试难度可分为试题难度和试卷难度。同时有绝对难度(品质难度)和相对难度(统计难度)的概念。绝对难度试题是试卷的内在因素,与考生及外界环境无关。

影响试题和试卷绝对难度的主要因素

1)知识量:解答时所用知识量越大,试题越难。

2)运算量:运算量越大,越繁杂,试题越难。

3)推理量:推理步骤越多,试题越难。

4)思考量:思考要求高,量大,试题越难。

试卷由试题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因此,决定试卷难度的主要因素是组成试卷的试题难度以及试卷的结构性方面。

试卷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试题排序;试卷的长度;试卷使用要求等等。

假设两份试卷由相同的题目组成,只是排序不同:一份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着平顺的梯度,对考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求都比较低;而另一份,难易的次序时有倒插现象,对考生抗挫的心理承受力有较高的的要求,由此可知试卷中不同排序产生不同的难度试卷。同样,试卷长度及使用都会影响试卷难度。

影响试题和试卷相对难度的因素:通常我们说的试题(或试卷)难度指相对难度又称通过率。即从考生的角度,评价试题(或试卷)的要求相对考生整体水平的适应程度。相适应程度高,相对难度小,反之,相适应程度低,相对难度大。难度(系数)可用考生成绩经过一定的数学处理来表示:

 是非题可用:P=T/N      P=答对某题的人数 /参加测验的学生总数

非选择题可用:PX/Xm   P=学生某题的得分平均分/某题的满分

难度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值越小,难度越大。理想的难度值:0.5—0.7之间。

(二)难度设计技术

 考试难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定整个试卷的难度指标的取值范围;设计试卷的难度结构分布方案;调控各道试题的难度;对成型准备使用的试题进行难度预测。

试题和试卷难度设计技术

首先,调查研究近几年的试卷难度的波动情况,试卷使用效果与社会反应。以其为参照,来定夺当年的试卷难度。其次,至于考查的重点与难点的设定,往往必须根据当年的考生状况和高校招生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加以确定)。如:高考数学要求,适当控制考查知识数,减轻计算量,增大思考量和思维深度,这些技术措施,可以产生难度控制作用,属于难度设计技术的范畴。再次,设计试卷难度分布技术,可采取由总体到局部,再到个体的方法。对试题而言,应该注意:选择或编题符合要求,明确规定内容考查层次;将题定在试卷适当位置,全盘观察,精细调控。

试题难度预测技术:到目前为止只能以命题人及审题人经验为基础来进行。

. 试卷设计技术

 

试卷的设计与编制是一个具有循环的复杂流程。这个流程的框图如下:

 

     我们已讨论了题型设计与难度设计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流程图中试卷结构框架的设计;双向细目表设计;拼题组卷和卷面设计;评分标准设计四个问题:

(一). 试卷结构框架的设计技术

     试卷的框架结构通常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试卷使用说明与试题。

1. 使用说明的设计:包括常规的内容有试卷名称;考试时限;满分值与题分值;解答方式与要求等等。设计使用说明时,务求简洁明确,并且应置于醒目的位置,同时还应遵循传统的格式,以免给考生带来解题的不便和疏漏。

例如:

2. 试题部分的框架结构,通常采用一题接一题的串接方式排列试题。如不留答题空位,设计比较简单,只需注意题号标识清楚,行距恰当,试题中的文字说明、式子表示和附图配置等项内容的安排,既要紧凑又不相拥挤,以利于考生的阅读和审题。

下面主要讨论试卷内在结构设计。内在结构包括内容(知识与能力)分布结构,难度分布结构和要求层次分布结构,这方面的设计通常借助双向细目表这一工具来进行。

(二)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技术

所谓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反映试题内容和考察要求的横竖两向的表格,其中的一向是试题的考察内容,考察内容可粗可细,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考试的目的,做出科学合理的划分。项目之间,不宜交叉重复,而且各项内容的总和应该恰好是全部的考试内容,不多也不少;另一项是考查要求的层次,层次的划分往往从学科特点出发,一般根据认知心理学特征,把考查要求分成36个层次,而且后一个层次的要求包含前一个层次的要求。

如对于数学科考试,对知识的要求层次由低到高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

如对于语文学科,主要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2009年新课程考试说明)

如下表是数学会考和生物单元考试试卷双向细目表。

1 高中毕业会考数学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学科分支

考查内容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小计

比例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值

题号

3

1

3

8

3

9

6

29

15

 

 

 

 

 

 

60

三角函数

分值

题号

3

2

 

3

10

 

6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分值

题号

 

3

3

3

11

3

12

9

不等式

分值

题号

3

4

 

3

24

 

6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分值

题号

3

25

3

13

 

3

21

9

复数

分值

题号

 

3

14

3

15

 

6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分值

题号

 

3

16

3

22

3

23

9

 

 

立体几何

直线与平面

分值

题号

3

17

 

5

30

 

8

 

17

多面体与旋转体

分值

题号

3

18

3

26

3

30

 

9

 

解析几何

直线

分值

题号

3

5

3

19

3

20

3

27

12

 

23

圆锥曲线

分值

题号

 

6

67

5

28

 

11

合计

21

27

34

18

100

100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表中的分值,也即为百分比。

     2)全卷含30题,第1-24为选择题,第25-27为填空题,每题3分,共81分,第28-30为解答题共19分。

     3)符号△,表示该题为综合题。

如:生物学科考试双向细目表 

 

高二生物新陈代谢单元检测试卷多维细目表

考试内容

题型及题号

考试水平

(分值)

预估难度

数目

主要知识点

选择题

非选择题

A

B

C

0.8

0.6

0.3

1

酶的发现

1

 

3

 

 

 

 

2

酶的性质

2

 

 

 

3

 

 

3

ATP的作用

3

 

 

 

3

 

 

4

植物水分代谢

4

 

 

3

 

 

 

5

植物矿质代谢

 

11

 

9

 

 

 

6

叶绿素的含量与功能

5

 

3

 

 

 

 

7

光合作用的过程

6

 

 

 

3

 

 

8

三大物质代谢

9

12

 

3

11

 

9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8

13

 

3

22

 

10

细胞呼吸

7

 

 

 

3

 

 

11

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10

 

 

3

 

 

 

小计

 

10

3

6

21

45

18

26

10

 

 

13

72

试题总期望分值54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流程,没有标准的固定模式,往往随着学科的不同和制表人的不同而有差别。这里,重要的是掌握好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实际运用时,模式可以灵活些,往往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栏目设置。有些学科考试、命题已不满足于双向细目表技术的使用,提出三向或更高维的多项细目表的构想。例如:在高考数学学科命题时,除了双向细目表外,还辅以各题的能力考查目的表。

 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

1)列出课程标准的细目表

任何测验,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验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应先列出课标(考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

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这个比例,就是说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

测验题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涵盖所确定的学习水平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六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确定目标权重时,除考虑学科特点外,还应适当强调高级目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这类目标分配以较大的权重,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4)确定各考查点的三个参数

在欲测知识的内容和其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所对应的格子内,分配各考查点的得分点和题型,再根据相应权重算出的各得分点的实际分数值。如,第一大题第42分,用一、4(2)”表示。其实我们现在常用的赋分方法都是实际中经过检验和经过加权后的,如填空题一空1分,单选题每题2分等。

5)审查各考查点的分配是否合理

 审查包括两个方面:审查各级学习水平所占百分比的分配是否合理;审查各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内容所占百分比是否合理。

(举例说明如何做双项细目表)

通过以上的工作,就使试卷的内容效度有了可靠的保证,从表中就可以看出内容分布和学习水平分布的情况 (易、中、难分数分布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主观随意性产生的覆盖面过狭、过偏,试题过难、过易的状况。

(三)拼题组卷和卷面设计技术

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进行各个单独试题的题型设计之后,便可将各道成型的试题拼装成试卷初稿。

对所得初稿,命题组的各个成员都要仔细审阅,认真思考,既要考察全卷的总体态势,审核各项分布是否偏离预设目标,又要逐题推敲,从试题的陈述表达到具体的解答方法,都得落入视野之内。这时再进行解答推演。

首先,应千方百计确保试题在科学性方面不出差错和失误。其次,要尽量挖掘每题的各种解法,并对各解法的考查内容与要求的异同进行仔细的比较。如果不同的解法能反映出能力差异的,能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就可取;如果不同的解法是因某些偶然因素引发的,同时繁简差异悬殊,而无助于反映能力的高低者,这样的试题一般不宜入卷,应及时更换。

在双向细目表与试卷初稿之间,校核与双向互动调整宜反复进行若干次,直至取得较为满意试卷为止。如果条件许可,宜将试卷初稿搁置一段时间,暂时冷藏,到了付印前,再加以审校,往往可使试卷的质量得到更为切实的保证。

试卷定稿完成后,还得细心做好卷面的版式设计,注意:

(1)       同一试题不要排印在两个版页中,以免考生审读题不便。

(2)       填空题与解答题预留给考生的空白位置应足够大

(3)       对于高考类考试,试卷排印应设保密装订线,让考生信息写在外面。

(4)       页码标注合适,不遗漏。

(5)       字体使用合理,不宜过细或过粗,如有些说明需要引起考生特别警觉的,可用黑体字排印或加着重号。

(四)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1.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赋分与评分标准的设计

      一般不分难度差异,赋同样分值;特殊情况确有难度悬殊很大时,可分档设分,不宜多档设分,以免增加评分麻烦。答对得满分,答错或不答为零分。一般无过渡分。

2.解答题的赋分与评分标准设计

 解答题赋分相对灵活,通常赋分方法有:

1)难度赋分:难度小的试题赋较小的分值;反之,难度较大的试题赋分较多。

(2)反难度赋分法:难度适中的试题赋较多分值,难度较大的试题则赋较小的分值。目的是体现学校教学强调双基兼顾提高的宗旨,并使有效的分数段具有更为精细的鉴别性。

(3)时间赋分法:依据考生解答试题所消耗的平均时间来确定该题应赋予的分值。一般花费时间较长的试题赋以较多的分值。当然,这里的“均时间”也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值,它可以理解为“具备能够完成解答该题的知识和能力的一般学生解答该题所需的时间”。排除“不会做”和“非常熟知而能迅速解答”的情况。

一般常用(1)和(3)综合赋分法或(2)(3)综合。在选拔功能的考试中,试卷不但应含从易到难的不同难度的试题,并且应该采用难度赋分和时间赋分法。对于解答题评分标准的设计,应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① 认真编写好试题的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

解答题常有一题多解的情况,应取决于大多数考生可能采用的方法编写标准答案,其他解法列为参考答案。② 合理确定采分点,逐段赋分,给出评分标准。一般每段分值不宜太多,以24分为宜;段与段的分界点(采分点)应尽可能取在关键式子或论断上。每题解答的采分点也不宜太多,以35分为宜。③ 尽量平衡不同解法的评分标准,严格控制评分的偏差。

以上我们在理论上探讨了命题技术中的三大问题:题型设计技术;难度设计技术和试卷设计技术。在实践操作层面,我们总结以下要点:

题型(选择、填空和解答题)设计

注意:思考性、干扰性和答案的惟一性相统一备选项有意义,无歧义、无重叠、无暗示 各试题的题干和备选项之间、 各试题之间不能有暗示赋分与难度协调合理。

命题一般步骤确定考核的对象和考核目标;把握教学与考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制定命题的双向细目表;选择和编制题目;拼题组卷;确定参考答案并精心磨题。

目前命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命题的科学性问题

1)熟悉课程标准、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知识  的内在联系;

2)文字表述要规范、完整;对试题的答题范围应该有比较明显的界定;

3)参考答案的表述明确、完整、科学。

2.命题的规范性问题

1)试题结构的规范:各题结构完整:条件、限制、设问、要求、赋分等信息清楚明确。

2)文字表述的规范:完整、通顺、断句;不在文字上设置陷井。

3)试卷结构的规范性:卷首、密封栏、答卷提示语。大题说明语和答题要求、试题序号、参考答案。

解决方法

规范负责的态度;一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多研究经典试题试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