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芭蕾舞剧 几天前的晚上,去看了芭蕾舞剧《堂吉诃德》。
我没看过《堂吉诃德》这本小说。我对堂吉诃德的理解仅限于几个关键词:骑士、游侠、与风车战斗。更加不幸的是,我在踏入剧院之前,没有好好阅读剧情简介。所以,基本上,整个舞剧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完全没明白。 可是,这并没有阻碍我对这部舞台剧的欣赏热爱。我尤其热爱其中瑰丽多彩的华服和曼妙纤巧的舞姿。那华服,红如血,白如月,红橙黄绿青蓝紫,仿佛变幻的七色光,夺目绚烂,美的一塌糊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张艺谋这么沉迷于色彩。原来色彩的直观冲击力是如此的强烈。那舞姿,轻盈如蝶,灵动如鹿,仿佛赵飞燕再次转世,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转圈。我特别注意到了女演员的脚踝,真的很柔软,那投足落脚之间,悄无声息,我实在看不出她的正常生理性足弓,莫不是无骨平底足?面对如此声色,我只有慨叹,沉迷,说不出话来,也忘记了鼓掌。 有人有疑问了:向你这样不懂剧情,不懂背景文化,就知道看造型,看舞蹈,能理解这部舞剧里面深刻的内涵么,能叫欣赏么?此言差矣。其实,剧情在舞台剧中并不重要,要不,你不如回家看近百万字的文字版《堂吉诃德》,那里剧情丰富翔实。再说了,只要有点看肥皂剧的背景知识,就可以把剧情猜的八九不离十。我相信你看肥皂剧之前也不会去通读剧本,了解下情节先——你也没那个机会。 且听我到来。一部芭蕾舞剧和肥皂剧一样,别看舞台中出现了几十甚至上百人,但是大部分都是路人甲,你只要迅速认出主角,抓住主线,其它忽略,对了解剧情并无影响。譬如《堂吉诃德》,拿着矛、佩着剑、骑着大马、与风车搏斗、身后还跟着个秃顶老男人的那个人一定是堂吉诃德这种眼光你一定有吧;那两个女的,一个穿红,一个穿紫,和其它人很不同,那一定是女主角;还有两个穿着与众不同打扮俊俏的奶油小生,那一定是和女主角有情感纠葛的男主角——你见过那部韩剧港剧日剧里里面不讲郎才女貌的老套故事?至于其它人,譬如那几个军官和军官旁边的贵妇,那几个侍女还有市集上其它穿着不俗的男女,都和你我一样是看热闹的路人甲,都是浮云,直接忽略就行。说穿了,这剧情不就是讲爱情纠葛嘛,不过这爱情纠葛使用芭蕾舞舞台艺术来表达的,不懂舞台语言的我们可能难以理解细节。可这不重要。爱情这回事,不就是,两情相悦,想入非非,承蒙错爱,伤心欲绝,第三者插足,恶势力破坏,花好月圆,有缘无分之类的。知不知道细节都一样,它逃不出肥皂剧的俗套。 又有人说了:我刚刚百度了一下,《堂吉诃德》明明讲得是堂吉诃德假扮骑士,一路行侠仗义的趣事,怎么可能是你这样子的曲解。不幸的是,舞剧的剧情就是这样。散场后,我看了看贴在剧院门口的剧情简介,果然。你看,编剧都开始曲解了。不过,人家有个专业的说法,叫“舞台艺术和小说艺术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当然,你也可以和大多数观众一样,装着完全看懂的样子,满脸陶醉,该鼓掌的时候跟着鼓掌,该喝彩的时候跟着喝彩。可是,昨天我也发现了,有几次全场雷动的掌声给得不太恰当,演员还没有谢幕,音乐还没停止,突然间,耳边的掌声把庄严美丽的场面打乱,实在扫兴。我真想去问问那些带头鼓掌的人,你真的觉得有必要鼓掌么。歌舞剧嘛,又不是路边的篝火晚会,叫好声越大越好。 艺术是难懂,像我这样浅薄的人自然理解不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笨,素质低,因为我总是看不懂那些印象派的油画,也听不懂高雅音乐,欣赏不了行为艺术。所以我觉得艺术家特了不起。记得以前有幸去星海音乐厅听了一场交响乐,可把我兴奋的。但是,当那些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通过小提琴钢琴小号飘入我的耳朵时,我除了觉得这确实很动听也确实没能演绎出后世乐评家所说的优美意境,所以我只好自己胡乱想象些不相干的美丽意境,却也听得有滋有味。 艺术并不是科学,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公理定理,也没有大家公认的是非善恶。某人之佳肴还可以是某人之砒霜呢。有修养,能懂当然好。没教养,不懂,也并不因此就低人一等。毕竟,人的脑袋是如此复杂,任何两颗脑袋之间产生共鸣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古人说,知音难觅。 况且,那些自以为懂了的人也未必就真的懂了。不信,你可以去问问那些人,看明白了什么。如果能列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姑八大姨理由的,那肯定是不懂装懂。他又不是艺术家肚子里的蛔虫,凭什么能如此深刻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只是这样的不懂装懂并坏,至少他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误读。记得前几年就有一本书叫《误读红楼》,写得还真不错。所有对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释不都是一种误读么。 误读你会吧,那你一定能欣赏任何芭蕾舞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