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辣椒对土壤、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lijie178 2012-03-30

    辣椒生长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只有创造适宜的外界条件,才能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其外界条件如下:  
 
    温度 

    辣椒属喜温作物,辣椒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温度超过35℃或低于10℃都不能发芽。 25℃时发芽需4-5天, 15℃时需10-15天,12℃时需20天以上,10℃以下则难于发芽。苗期往往地温、气温较抵,生长缓慢,要采取人工增温办法防寒防冻;种子出芽后,随秧苗的长大,耐低温的能力随之增强,具有三片以上真叶能在5℃以上不受冷害。种子出芽后在25℃时,生长迅速,但极瘦弱,必须降低温度至20℃左右,保持幼苗缓慢健壮生长,使子叶肥大,对初生真叶和花芽分 

    化有利。  
  
    辣椒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生长发育完全停止,持续低于5℃则植株可能受害,0℃时植株很易产生冻害。辣椒在生长发育时期适宜的昼夜温差为6℃-10℃,以白天26℃-27℃;夜间16℃-20℃比较适合,这样的温度可以使辣椒白天能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夜间能较快而且充分地把养分运转到根系、茎尖、花芽、果实等生长中心部位去,并且减少呼吸作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植株开花授粉期要求夜间温度在15.5℃-20.5℃为适宜,低于15℃,受精不良,大量落花,低于10℃,不开花,花粉死亡,易引起落花落果,座得住的幼果也不肥大,极易变形。辣椒又怕炎热,白天温度升到35℃以上时,花粉变态或不孕,不能受精而落花,即使受精,果实也不发育而干萎。果实发育和转色,要求温度在25℃以上。总的来说,辣椒成长植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既能耐高温,也能耐低温。植株生长适宜的温度因生长发育的过程而不同,从子叶展开到5-8片真叶期,对温度要求严格,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花芽的形成,最后影响产量。品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不耐高温。  

    光照  
   
    辣椒属喜光植物,除了在发芽阶段不需要光照外,其他生育阶段都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幼苗生长发育阶段需求良好的光照条件,这是培育壮苗的必要条件,如果光照足,幼苗的节间就短,茎粗壮,叶片厚,颜色深,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感病苗齐苗壮,从而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光照不足,幼苗节间伸长,含水量增加,叶片较薄,颜色浅、根系不发达,幼苗瘦弱,抗逆性差,易感染病害,对以后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要注意在晴天通风见光增加,生长发育阶段光照充足,是促进辣椒枝叶茂盛,叶片厚,开花、结果多,果实发育良好,产量高的重要条件。在安排辣椒生产时,要注意选地远离树,房屋,辣椒田周围不要有高杆作物,防止人为地造成遮光使辣椒减产。另外要讲究栽培密度,防止过密造成植株枝叶拥挤,互相遮光,还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与辣椒争空间。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易引起高温干旱,使辣椒的生长发育受阻,还易引起病害。因此夏季要注意加强畦土的覆盖和灌溉降温。  

   水分  

   辣椒是茄果类中较耐旱的作物,蒸发所耗的水分比其他植物少得多,因为它的叶片比同科其他作物的叶片较小,冲背绒毛稀少。一般小果类型辣椒品种特别是干椒比大果类型甜椒品种耐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水分相对较少。
    
    辣椒在各生育期的需水量不同,种子只有吸收充足的水分才能发芽,但由于种皮较厚,吸水速度较慢,所以催芽前先要浸泡种子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浸泡时间过短,达不到催芽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因吸水不充足、不均匀,在催芽处理过程中会伤害种子;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营养外流,氧气不足而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幼苗植株需水较少,此时又值低温弱光季节,土壤水分过多,通气性差,缺少氧气,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纤弱,抗逆性差利于病菌侵入,造成大量死苗,故在这期间苗床不要灌水,以控温降湿为主,在晴天的中午要揭开覆盖物加强通风降湿。
    
    移栽后,植株生长量加大,需水量随之增加,此期内要适当浇水,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仍要适当控制水分。初花期,要增加水分,果实膨大期,也需供充足的水分。在多雨季节,要搞好排水沟,做到畦土不积水。炎热季节,要注意培土覆盖保水,降温,加强灌溉增加水分的供应量。土地选择时,要选图土层深,保水好的地块,为了高产稳产,最好能做到排灌系统配套好。 

    养分 
  
    辣椒的生长发育对氮,磷、钾等肥料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要吸收钙、镁、铁、硼、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整个生育期中,辣椒对氮的需求最多,占60%,钾占25%,磷为第三位占15%。在各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肥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
    
    幼苗期苗子嫩弱瘦小,生长量小,需肥量也相对较小,但肥料质量要好,需要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一定比例的磷、钾肥,尤其是磷、钾肥能促进根系发达。辣椒幼苗期就进行花芽分化,氮、磷肥对幼苗发育和花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氮肥过量,易延缓花芽的发育分化,磷肥不足,不但发育不良,而且花的形成迟缓,产生的花数也少,并形成不能结实的短柱花。移栽后,对氮、磷肥的需求增加,合理施用氮、磷肥可促进根系发育,为植株旺盛生长打下基础。
    
    氮肥施用过多,植株易发生徒长,推迟开花座果,而且枝叶嫩弱,容易感染病毒病、疮颜病、疫病。初花后进入座果期,氮肥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到盛花、盛果期达到高峰期。氮肥供分枝,发叶,磷、钾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和果实膨大,以及增加果实的色泽。
    
    辣椒的辣味受氮、磷、钾肥含量比例的影响氮肥多,磷、钾肥少时,辣味降低,氮肥少,磷、钾肥多时,则辣味浓;大果型品种如甜椒类型需氮肥较多,小果型品种需氮肥较少。 辣椒为多次成熟、多次采收的作物,生育期和采收期较长,需肥量较多,故除了施足基肥外,还应采收一次施肥一次,以满足植株的旺盛生长和开花分蘖的需 要。对越夏恋秋栽培的辣椒,多施氮肥,捉进植株抽发新生枝叶,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促进果实膨大,提早翻秋花,多开花座果,提高辣椒的质量和产量。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同时,还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施给适量钙、镁、铁、硼、铜、锰等多种微肥,预防各种缺素症。
    
    在花期增施硼肥,浓度为0.2%,喷在植株花叶上,以加速花器官的发育,增加花粉,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和受精,改善花而不实现象,但浓度千万不能过量。间接缺钙常发生在供钙不足的果实和贮藏器官上。缺镁症状多出现在老叶上,其症状表现为叶脉间缺绿或变黄,严重时坏死。叶片缺镁时变硬、变脆,叶脉扭曲,过早脱落。
    
    叶缺镁后植株生殖生长推迟。植株缺铁症状有些与缺镁相似,缺铁失绿症状总是出现在幼叶。多数情况下,缺绿都是发生在叶脉之间。植株缺铜时生长矮小,幼叶扭曲变形,顶生分生组织坏死。如果叶片中铜浓度过高,就会产生铜元素毒害症。 
    
    植株缺锌后,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多数情况下缺锌,植株节间变短,老叶失绿(有时嫩叶也失绿),叶片变小,类似病毒症状。 缺锌后种子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当锌离子过量时,不耐锌按株会出现锌害症。其表现是根伸长生长受阻,嫩叶出现缺绿症。  

    土壤条件 

    辣椒对土壤类型的要求不严格,红壤土、砂质土、黑壤土等各类土壤都可以栽植,但要获得高产优质,对土壤的选择还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土质粘重、肥水条件较差的缓坡地,只宜栽植耐旱、耐瘠的线椒或可以避旱保收的早熟辣椒,大果型肉质较厚的品种须栽培在土质疏松、肥水条件极好的河岸或湖区的砂质土壤上或灌溉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上才能获得高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