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六经病辨治中的应用

 养生丸子 2012-03-31
张登本 孙理军 [1]广州中医药大学 [2]陕西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712083
 文章摘要: 《内经》所创的“标本中气”理论是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理论成为研究伤寒六经病的主要思路,对指导六经病的辨证论治有重要价值。运用标本中气理论研究伤寒六经病证的方法,被称为“六经气化学说”,成为研究仲景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 (共3页) 文章关键词:六经病 标本中气 伤寒论 六经气化学说 辨证论治 治疗 《内经》 文章快照:icine3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研究严晓燕郭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12000)提要概述了循证医学的现况和内容,比较了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认为应当借鉴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籍以加速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提高中医治疗水平。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学;临床研究;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研究方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新兴研究方法以其卓然的优越性得到关注并且以强劲势头迅速开展,循证医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医应当借鉴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籍以加速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提高中医治疗水平。1循证医学的由来和概况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内科学及流行病学专家ArchieCochrane教授【11提出:应根据特定专业的特定治疗措施收集全世界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系统评价这些大病种的大疗法是否真正有效,从而正确指导临床实践。80年代随着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的发展应用,许多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的治疗方案实际上无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326条),方用乌梅汤治之。因此张志聪总结说:“厥阴病,脉微,手足厥冷,此厥之病阴也。如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此厥阴病中见少阳之火化也。”临证中,厥阴为病,常见寒热错杂,或相火妄行,肝阳上亢而有头晕、耳鸣、四肢抽搐之症,宜用清热泻火,熄风止痉治之,亦属“从乎中气”的病理变化。从上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标本中气论理的应用情况来看,任何一经的发病,都有“从本”、“从标”、“从乎中气”三者。<内经>之所以说“少阳、太阴从本”,“太阳、少阴从标从本”,“阳明、厥阴从乎中气”,一是突出其易生之病,如太阴之本湿标阴其病多湿,少阳之本阳标阳故多阳热之证等。二是强调病情的复杂,如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之证,太阳为病有从本而化的表寒,表里俱寒(如麻黄附子细辛效或弊大于利;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案却被证实利大于弊,应该推广。例如心血管病学的临床试验证实,利多卡因虽然纠正心律失常有效,但增加了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而B受体阻滞剂在理论上纠正心律失常不及利多卡因,但实际上显著降低了心肌梗塞的死亡和再发。这些事实促使人们反思现在的医疗决策模式的缺陷,1992年加拿大Mc—Maste大学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David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21。同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了以ArchieCochrane的姓氏命名的世界上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英国Cochrane中心。1993年正式成立了国际Cochrane协作网(http://WWW.cochrane.org)[31。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际学术组织,其发展不到10年,却在卫生保健各领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循汤证),也有从标从本之表寒里热证(如大青龙汤证)。三是强调不为人们重视的疾病,如阳明多为实热证,但从中气者,也有寒湿证(如359、343条之吴茱萸汤证),厥阴“从乎中气”则发寒热错杂证等。临证时应当权变圆活,不可拘泥,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知标与本,用之不殆……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足见这一理论在临证中的重要价值。参考文献1.张登本主编.黄帝内经通解.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0:1570~16382.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收稿日期2002—05—27) 相关文章: [1] 对《内经》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寿限的理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03期
[2] 《素问考注》研究综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05期
[3] 《素问》“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临证发微   《中医杂志》  2007年06期
[4] “胃不和则卧不安”之临床体会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4X期
[5] 浅谈《内经》之“胃不和则卧不安”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04期
[6] 《素问》“治未病”学术思想选讲(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05期
[7] 可汗和他的儿子   《大家健康》  2007年11期
[8]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年10期
[9] 运气南北政五探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10] 《素问》校诂四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