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严建设 古代文人凡寄情于山水之间,其情趣所至,厌恶官场宦游市井鄙俗,无不松风竹节,寓意情操其中。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八达等等。所崇尚者,不外乎四项也。 一、 红袖添香; 二、 知己夜酒; 三、 吹箫踏月; 四、 踏雪寻梅。 故宋代文人赵彦端有一首《鹊桥仙》,其中云“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说的是暮春之夜,月色溶溶,百花凋零春深似海,能觅一闺中知己,花容月貌者,挑灯夜读书声琅琅,耳鬓厮磨情意绵绵。或寻章摘句吹毛求疵,读到得意处,能执一盏烫手咖啡相赠,共忆岁月流逝,青春韶华,双双会心微笑,吟诗酬酢痴笑矫情,效红娘传柬之崔生莺莺,放浪于形骸之外,像一对超越的白痴,难道不是一件惬意之事?但凡流传于外,又何尝不是一件风流逸事? 此红袖添香之说也。 再有朋自远方来,不顾山高水远舟船劳顿,携鸡酒一醉,酩酊踉跄,纵横捭阖,说古论今,抚膝畅谈,或铺纸舔墨信手涂鸦,或挑弦手谈抚琴推枰,非伯牙叔琴管鲍能比,不觉窗色发白,雄鸡高啼,岂非一乐事、快事?故唐人白居易于《舟中李山人访宿》中称道“何以延宿客?夜酒与秋琴。”更有学士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知己夜酒之说也。 唐人杜牧曾做《寄扬州韩绰判官》流芳千古,诚乃名句。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凡偶逢秋高气爽之日,天高云淡之时,明月高悬,四下阒寂,鸡不鸣,犬不吠,能携酒侣诗俦,或漫步杜陵古原,星耀秦岭,霜侵秋草,夜凉似水,月白如昼,乃顿喉高歌些许无腔曲,吹动竹箫,虽非引凤来仪,欲能惹动乡思,发思古之幽情,忆遗乡之故事,又岂非一难得幸事?有宋代李弥逊《醉花阴》一首为证:“不愿封侯贵。长伴紫髯翁,踏月吹箫,笑咏云山里。” 此吹箫踏月之说也。 唐人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云:“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逢隆冬季节,大雪霏霏。邀约两三知己,于乡间小庐拥炉而坐,炖熟一煲肥羊肉,煮开一壶黄桂稠酒,取一巨大储水瓷瓶,乃分竹踏雪而去,日暮山远,柴门犬吠,寻得数枝娇艳梅花而归,做案头清供,可赏不可亵,觥筹交错,吃的醉饱,既解了眼馋,又满足口腹之欲。又岂非人生一大美事? 此踏雪寻梅之说也。 婉林个人图书馆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