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校对版)2012.3.31
2012-03-31 | 阅:  转:  |  分享 
  
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饮用水安全危机

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B.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C.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绝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D.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提高1倍,出水更快。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D.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跂而望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A....,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20、请根据下面划线例句的格式,仿写两句话。(4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五、作文(60分)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

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答案

1、A(答非所问。该项表述的是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的现状和危害,而非成因)

2、C(A项表述不准确,756种“有机化合物”中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会威胁人类健康;B项表述扩大了范围,从原文可以看出,“经济损失”是指“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而造成的损失,而“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包括购买净水设备、瓶装水等费用;D项张冠李戴,文中“过滤量”是指去除杂质的量,而非出水的速度)

3、C(A项扩大了推断的条件,原文为“如果水源不合格……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当水源合格时,就不需要深度处理的方法了;B项推断不严密,应为“少饮用不清洁的水就少生病”;D项“传统工艺被淘汰势在必然”这一推断绝对,深度处理是在传统工艺之上进行的)

4、答案:C①中的“于”是介词,“从”的意思。②中的“于”是介词,“比”的意思。③中的“而”是连词,表递进。④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

5、答案:B能,名词做动词。其它三项均是名词做状语。

6、答案:D。竭尽心思。(A.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广博的学识。B.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C.古义:藏身。今义:托付。)

7、答案:B。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作用,而是强调学习的重要。

8、(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空想,不如片刻学到的东西多。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9、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0、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12.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少人来往,(闭塞、封闭)。(2分)

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不受世俗干扰,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民风淳朴”的主题提供背景。(4分,意思对即可)

13.①老者来到小镇,打算购买屠夫的旧案桌;

②屠夫劈了旧案桌,老者感慨说出定风珠可治百病内情;

③屠夫继续杀猪卖肉,老者不再行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老者”是一位著名老中医。

①有见识,有心计。老者知道杀猪案桌内有蜈蚣,有定风珠,但怕“敲竹杠”,便不动声色地要出钱套购杀猪案桌。(3分)

②坦直爽快,能自省自励。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且自我剖析,“大笑而归”;最后“摘牌罢医”,表现出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3分)(意思对即可)

15.①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定风珠,“定风”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可治百病,又指可定淳朴民风;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老者”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②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屠夫的豪爽、淡然,老者先是很有心计,后幡然自省,人物性情因“定风珠”而彰显或改变;屠夫与老者、老者自身的前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③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定风珠有统领全篇的作用,故事围绕定风珠展开,定风珠虽最终都没现形,却又让人感觉无处不在;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以上任选两点作答,每点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句默写(6分)略

16、答案:B。(A.悌tìC.藩fānD.赧nǎn)

17、答案:C.爱,吝惜。

18、答案:B解析:A。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B“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C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D句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

19、答案:BA项搭配不当,应将“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改为“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增强”。

C项语序不当,应将“无数”放在“临场”之前。

D项成分残缺。应在“不合理”后面补上“关注”的宾语“(的)问题”。

20、句式正确(1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与“奉献”的主旨相符(1分),语句通顺(1分)

示例: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轮明月,就洒下一抹银辉。



答题纸

高一语文

二、古诗文阅读(10分)

(一)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0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第9页共12页





学科: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献花(0)
+1
(本文系刘增国001首藏)